微評
長期以來,家政行業存在一些亂象。保姆虐待幼兒、老人以及偷盜財物等事件時有發生,甚至出現毒殺老人、縱火等極端案件。相比于宣泄情緒,更值得追問的是:家政行業亂象叢生的根源是什么?規范家政行業從何處著手,才能避免類似悲劇的重演?
規范家政行業,國家要從宏觀層面發力。家政人員上崗培訓、信用記錄、行業標準,這些制度規范如果能逐步建立起來,就能改變家政公司只拿中介費、不負責的狀態,讓家政公司擔當起市場主體的責任,逐步涵養雇主和保姆的信任關系。近日,17個部門便聯合發布行動方案,推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對完善家政服務標準,抑或是建立信用懲戒機制,都起著積極推動作用。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兩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家政服務不僅是容納就業的蓄水池,也是經濟增長的新藍海。從國家層面形成市場規范,從微觀層面理順市場關系,家政行業才能走上良性發展之路,釋放出經濟紅利。
人民日報 李拯
7月19日,人社部宣布36種藥品經談判成功正式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范圍。這36種藥品多為高價剛需藥,談判后的醫保支付標準與2016年平均零售價相比平均降幅達到44%,最高的達到70%。
通過談判壓價,將剛需藥品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可謂一舉三得。其中受益最大的當然是患者,個人負擔將大大減輕。從這個角度看,醫保藥品目錄的擴容,無疑是民眾醫療衛生福利水平提升的一個顯著標志。其次,相關藥企也是受益者。雖然藥價降低了不少,但藥品被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意味著藥業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將給企業長遠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市場和政策支持。最后,“藥品降價入醫保”也兼顧了醫保基金的負擔能力。相關藥品大幅度降價,使其被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成為可能,同時也相當于節省了醫保基金支出,提高了醫保基金支出效率。
新華網 晏揚
據媒體報道,2017年已經過半,全國多個省市已上調了今年的最低工資標準。相比最低工資標準排名,各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執行情況或許更該被關注,假如執行不理想,即使最低工資再調整終究也是“紙上福利”。
雖說有關部門每年都會專項檢查最低工資標準執行情況,但從公開報道看,鮮有地方披露專項檢查結果,對違規情況進行處罰的例子更少之又少,因此公眾更期待最低工資標準的執行情況也被拿出來曬一曬,從而更好地滿足公眾知情權、監督權,也能倒逼各地嚴格落實最低工資標準。不落實規定標準的用人單位有多少家,涉及多少職工、資金,以及整改、處罰情況等,都應該成為公開的內容。
工人日報 馮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