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如何進一步發揮基層勞動保障平臺作用
周健
近年來,隨著城鄉充分就業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工作的開展,人社部門的工作任務變得十分繁重。在此形勢下,如何進一步發揮基層勞動保障平臺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筆者深入到部分鄉鎮進行了專題調研。現以成都市金堂縣為例,通過列舉分析基層勞動保障所在方便服務群眾方面的作用,探討調研中發現的基層勞動保障所自身建設的不足問題,希望各部門引起重視,并采取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金堂縣率先在成都市設立鄉鎮勞動保障所,將勞動保障工作職能向鄉鎮下移。通過10余年的工作實踐證明,鄉鎮勞動保障所在宣傳勞動保障政策、方便群眾辦事、提供人社服務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目前,全縣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基本框架已構成,各鄉鎮均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場所,添置了必要的辦公設備,配備了兼專職工作人員,完善了相應的規章制度,規范了辦事流程。這些基層勞動保障所承擔了較為繁重的工作任務,如城鄉充分就業工作、勞動監察網格化日常管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繳費、就業實名制動態日常管理、辦理就業失業登記、開展技能培訓人員的組織、開具各類證明等。當下,勞動保障所已成為鄉鎮的重要職能部門,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一)辦公條件簡陋
從金堂縣21個鄉鎮勞動保障所的辦公場地來看,少數條件較好,如淮口鎮、三星鎮、竹篙鎮的勞動保障所面積達到了100平方米以上,其余鄉鎮的辦公場地普遍只有60平方米左右,有的鄉鎮辦公場地甚至只有20多平方米,且缺少座椅等,無法為辦事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另外,在配備的電腦中,有少數因網絡不通無法正常使用。
(二)工作人員變換頻繁穩定性差
近年來,金堂縣鄉鎮基層勞動保障所工作人員新手較多,人員變動頻繁。社區一級勞動保障專職人員業務不熟,有的工作人員年齡偏大。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由于鄉鎮普遍存在人少事情多,人員交叉特別突出;二是村(社區)一級干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熟悉業務過程較慢;三是兼職人員多,專職人員少,工作無法兼顧。
(三)部分鄉鎮對勞動保障工作認識和重視不夠
有的鄉鎮存在“檢查時重要,不檢查時次要”的觀念,沒有充分認識到就業是民生問題的關鍵、社保是社會和諧的“減震器”“安全網”,將勞動保障工作等同于一般性的事務工作。特別是在鄉鎮機構改革后,一些地方甚至取消了勞動保障所,將其職能劃歸社會事業服務中心,部分基層勞動保障所名存實亡。
(一)加快實施鄉鎮勞動保障所標準化建設,是解決基層勞動保障所平臺建設的關鍵環節。
就目前來看,關系民生的勞動保障基層平臺建設顯得相對滯后,因此,加快鄉鎮勞動保障所基層平臺建設勢在必行。一是要加大必要的經費投入,改善基層辦公條件;二是各鄉鎮要騰出必要的辦公場地,解決辦公場地狹小的問題。
(二)提高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素質是推動勞動保障工作開展的基本要求。
沒有一流的隊伍就不可能干出一流的業績,而一流隊伍的鍛造又必須以提高業務素質為基礎。因此,要針對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業務不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提高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并保持人員的相對穩定。
(三)深化認識、高度重視是推進基層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保證。
就業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福。為解決好民生問題,基層勞動保障所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平臺,只有不斷提高認識,發揮好基層勞動保障所貼近群眾、方便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才能將勞動保障工作的觸角切實延伸到基層,讓每一名群眾都能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作者單位:金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