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 童亮
江油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現狀分析
李新 童亮
近年來,綿陽江油市高度重視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總方針,堅持以“雙創”促就業為目標、農民工返鄉創業為重點,千方百計爭取各類優惠政策,努力營造寬松的創業環境,為“四個江油”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撐。現將該市返鄉農民工創業情況介紹如下,并對農民工群體存在的創業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截至今年4月,江油市農村人口共計57.9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為37.527萬人。農民工返鄉創業18514人,創業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0至45周歲,男性占70%左右,女性占30%左右,其中創業成功12785人,創辦企業和農村經營合作組織3576家,吸納就業67500余人,實現產值113億元。
由于返鄉農民工受傳統觀念、個人經驗、資金等多方面影響,創業產業結構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三產業,第一產業企業個數占創業企業數的54.6%,第三產業企業個數占比33.7%,創業項目傳統保守,抗風險能力較差。
另外,江油市注重產業規劃,依托現有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創業園區,盤活閑置廠房等存量資源,整合新建了一批返鄉創業孵化基地、返鄉創業園區。2015年成立了首批“江油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園”;2017年又分別將市電子商務創業中心、市創客空間、大堰鎮創新創業服務中心認定為第二批返鄉農民工創業園;認定武都鎮“黑寶彩谷”農牧示范基地等8個農旅示范基地,全面承載返鄉農民工創新創業。
從2010年起,江油市投入擔保基金800萬元,重點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貸款、貸款貼息、培訓服務、信用服務、信息服務、法律服務、管理咨詢等服務體系建設以及中小企業擔保機構風險補償等,確保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創業扶持政策落地,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解決返鄉創業資金困難。
(一)資金籌集難是制約農民工成功創業的瓶頸
返鄉創業農民工積累了一定的創業啟動資金,但仍然存在很大缺口。雖然創業擔保貸款和創業補貼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給予了大力幫助,但由于受貸款條件的限制(不少人找不到財政供養人員擔保),返鄉農民工享受政府資金扶持存在很大困難,只能通過銀行貸款解決。由于許多農民工不愿意向銀行貸款,導致資金籌集成為了阻礙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最大障礙,也是制約其成功創業的瓶頸。
(二)創業項目老舊,缺乏市場競爭能力
由于農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創業經驗缺乏,在項目選擇方面極易出現偏差,大部分人只能選擇種植和養殖等傳統項目,而這類項目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產品科技含量不高,抗風險能力不強,致使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導致許多創業者辛苦付出卻收獲不大甚至虧本。
(三)創業者的創業能力和管理水平亟需進一步提高
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許多人未參加創業前集中培訓,回鄉創業時在選擇項目、市場定位、發展前景等方面極易出現決策判斷偏差。加之經營管理理念落后,導致企業發展后勁明顯不足,甚至以失敗而告終。
充實和提高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專項基金,進一步整合創業擔保無息貸款、SYE項目、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無償小額扶持等方面金融政策,鼓勵集中資金向有創業基礎和實力的農民工提供返鄉創業專項資金扶持,放大貸款額度,降低門檻,縮短貸款審批及發放時間。
建立農民工返鄉人員創業風險資金池,專項用于返鄉創業載體建設、創業政策扶持。
與相關金融機構合作,調動貸款投放積極性,分擔貸款壞賬風險,切實解決返鄉農民工創業貸款難、擔保難問題。
各金融機構積極梳理和創新金融產品,以此滿足不同層次返鄉人員的創業需求并優化流程,改善對返鄉創業的融資服務。
結合創新管理模式和服務方式,建立創業培訓、信用社區、創業擔保貸款聯動機制,加強信用社區建設,對信用社區推薦的創業人員,簡化審批手續,擔保機構降低反擔保門款或者取消反擔保,對符合擔保貸款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者,財政部門按規定給予全額貼息。
(作者單位:江油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