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 周洋
都江堰市加快人才國際化體系建設的思考
李向 周洋
都江堰市堅持以“高精尖缺”為導向,突出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主線,實施人才國際化戰略,以重要人才工程為抓手,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和全面推進國際旅游名城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未來5年是都江堰市建設國際旅游名城的關鍵時期,要推動人才總量進一步擴大,實現人才國際化的總體目標,還需不斷匯集創新型領軍型人才,初步形成環境一流、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流動有序的人才新格局,人才國際化進程才能取得重大進展。
(一)人才工作現狀
目前,都江堰市“六支人才”隊伍總數達52000余人,其中黨政人才3300余人,專技人才11000余人,技能人才32000余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300余人,社工人才400余人,農村實用人才5500余人。
同時,構建起了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建成中國成都旅游人才(都江堰)分場,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個、成都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各1個。
(二)人才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地區吸引力不足。作為旅游城市,目前都江堰市還未牢固樹立起圍繞旅游產業拉動消費增長的發展路徑,對于吸引國際化人才是不利因素。同時,該市擁有的高技術企業少,研發機構少,這些都導致對國際化人才的吸引力不強,高層次人才向企業聚集的空間較小。
人才結構不盡合理。從人才分布來看,高層次人才、創新型人才不多,特別是企業創新人才、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嚴重缺乏,占比不足5%;從行業結構來看,分布在農業、教育、衛生等行業的人才占8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城市規劃業,特別是旅游服務業的人才十分緊缺,目前全市旅游人才占比僅10%。
(一)加強宣傳,提升城市知名度
走出去。一是組團赴國際化人才集中區開展招才引智活動,走出國門,開拓眼界;二是通過舉辦網絡推介會,宣傳都江堰市人才政策環境,讓更多的國際化人才了解都江堰。
引進來。一是定期舉行小規模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對接會進行洽談合作,宣傳都江堰市人才政策環境;二是每年舉辦一次大規模的創業大賽,對最終入圍決賽的國際選手提供高額國際機票補貼,給予落戶人才更多的政策支持。
(二)加大扶持,吸引集聚人才
提供優惠的政策支持。對于國際化領軍人才,在其創業初期尤其要給予優惠政策。在政策導向上,還應注重“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要更看重引進人才的技術及管理經驗對都江堰市發展帶來的實質性的作用。
注重資金的投入導向。一是對于優秀的國際化人才,要兌現資金支持的承諾,彰顯都江堰市推進人才國際化戰略的決心;二是要將有限的資金傾斜投入在旅游項目研發、城市管理、創新創業等特色行業,為集聚更多的國際化人才夯實產業基礎。
(三)改善環境,筑巢引鳳
打造高效的服務環境。將項目審批事項高度整合,打造流程最簡、效率最高、收費最低、服務最優的一流行政服務平臺,形成比較優勢。
完善孵化園建設。改造、提升現有科技孵化園,科學、精細地規劃好現有科技孵化園的產業定位,并針對產業定位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同時,在城市規劃時注重新建的高標準孵化園區與主城區的對接,促進與主城區間的融合。
(四)培育人才,打造本地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培育一批高水平社會事業人才。一是遴選出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較大發展潛力的社會事業領軍人才后備對象并對他們進行重點培養;二是可以與國內高等院校合作,采取定向培養、在職進修等方式培養一批扎根于都江堰市本土的社會事業領軍人才,挑選部分特別優秀的人才赴海外高等院校、專業機構接受培訓,有效緩解國際化人才離開帶來的沖擊,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
培養一支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一是支持鼓勵優秀民營企業家赴海外參加有針對性的培訓,注意宣傳表彰部分推動企業人才國際化卓有成效的民營企業家;二是要培育一批高素質職業經理人,建立相關的職業標準及職業規范,努力建成一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隊伍。
培育扎根本土的各類專家。實施都江堰市領軍人才計劃,加大對各類專家尤其是各領域內領軍人才的資助力度,充分發揮專家的領銜作用。同時,依托省內外高校,構建以企業為主導、政府配合、政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支持引導企業培育扎根本土的各類專家。
(作者單位:都江堰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