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瓊
新津縣創新人才工作機制的調研報告
徐瓊
人才工作是關系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的基礎性和戰略性工作。近年來,成都市新津縣注重內部挖潛與外部借力并舉,聚攬各方人才,在整合資源、盤活總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為全縣的科學發展、率先發展注入新活力。
截至2016年底,新津縣經認定的高層次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有14人,其中國家“千人計劃”1人、省“千人計劃”1人和成都人才計劃1人。共有專業技術人員3693人,其中高級464人、中級1820人、初級1409人;黨政人才2668人,其中研究生65人、大學本科1111人、大專及以下296人。技能人才約6350人,其中新津籍初級工約6000人、中級工約300人、高級工約50人。
(一)推進人才工作舉措
多措并舉引進人才。根據新津縣發展需求,采取公開招考、選聘、選調等方式引進人才。自2016年起,組織13家縣屬事業單位赴北京、上海等地面向全國重點高校選聘優秀應屆畢業生19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5人。2016年縣屬事業單位公招44人,教育系統公招65人,衛生系統公招50人。組織縣內重點企業赴高校參加招聘會,簽約高校畢業生200余人。
強化技能人才培養。圍繞“技能成都·新津計劃”,實施技能人才的培育。充分發揮現有各高職院校師資優勢、定點培訓機構專業優勢和企業實訓優勢,開展新技師培訓,積極實施工業強基人才輸血計劃。
(二)加快人才聚集載體建設
推動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建設。
目前,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嘉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市托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已創建“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
積極推進院校地協同創新。目前,與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建立合作關系,引進川大高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團隊5個項目,與川大共建“先進高分子材料中試孵化基地”相關工作已經啟動,推動川大先進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創新創業要素匯聚新津。
(三)強化人才服務體系建設
依托“新津人才發展促進會”和“新津人力資源協會”,整合各類專家人才資源。目前,已開展主題論壇3場,累計邀請專家人才80余人。
依托新津工業園區黨群服務中心,探索建立“新型人才工作站”。為專家人才提供落戶、職稱評審、子女入托入學、醫療保障等“一站式”代辦服務。
(四)完善人才政策支持
不斷完善產業人才配套支持政策。
目前,新津縣已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產業人才政策,包括《新津縣鼓勵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辦法(試行)》《關于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高校院所在津協同創新若干措施的實施意見》等。
強化財政資金扶持。對引進的國際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地方高級人才給予最高200萬元政府補助(含稅),分3年按3:3:4比例支付,并配套個稅獎勵、創業扶持、創新支持、表彰獎勵等優惠政策。截至2016年底,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的政府補助資金共510萬元已全部發放。
當前,新津縣人才隊伍發展成效明顯,但仍不能完全滿足全縣經濟社會跨越發展需要。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在“3+X”產業方面,作為“領軍型”的企業家人才隊伍不突出,西區產業園和衛星城建設尚在起步階段,對高層次優秀企業家吸引力不夠。
二是企業對高素質創新人才需求意識不夠且主動性也不強,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積極性不高。
三是人才的創新意識不夠,眾創空間格局還未形成。
四是服務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導致信息不對稱,資源不能有效共享。
(一)拓寬引進渠道聚人才
依托“新津人才發展促進會”和“新津人力資源協會”,充分發揮專家示范引領作用,提升人才工作影響力、知名度,不斷聚集高層次領軍人才。
(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重點圍繞“3+X”產業,特別是圍繞成都打造世界軌道交通之都的發展目標和建設成都軌道交通“一總部兩基地”布局中的新津軌道交通產業基地,爭取各級對高科技人才的獎勵和鼓勵政策,促進新津軌道交通產業更好發展。
(三)強化人才政策支撐
積極配合新津縣委組織部制定出臺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專項實施辦法。力爭在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等機制創新方面取得新突破,竭力實現人才使用效益最大化。
(作者單位:新津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