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二三四”工作法提高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效能
今年以來,雅安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以創建省級示范仲裁院活動為契機,從夯實基礎、打造品牌、規范服務入手,不斷提高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全力維護勞動關系和諧和社會穩定。
推進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當前,雅安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規劃近500平米場地,設置仲裁庭2個、調解室1個、檔案室1個,并配備了立案庭、接待庭、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三方駐會辦和法律援助駐雅安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工作站,配備了證據演示系統、監控系統、大型電子顯示屏等設備,實現了硬件上檔次的目標。
推進仲裁隊伍專業化建設。面對人少事多的現狀,雅安市將勞動保障監察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人員整合,組建了一支既熟悉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又熟悉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的干部隊伍。通過舉辦業務培訓和參加上級調訓,經培訓合格取得了專職仲裁員資格證書,參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的人員持證上崗率達100%。仲裁人員每年的討論學習不低于40學時,大幅度提升了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辦案能力。
塑造“陽光形象”。優化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業務流程和工作規范,依托門戶網站等及時公開相關法律政策規定和辦案情況,上墻公示業務辦理注意事項。深入開展送法進機關、進企業、進園區、進社區和進校園活動,主動上門宣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將立案、審理和裁決過程全程公開,接受社會監督,使陽光仲裁成為形象和品牌。
塑造“文明形象”。堅持使用文明語言、行文明舉止、塑文明外表、提供文明服務,讓辦事人員感受到溫馨和舒心。“12333”勞動保障維權熱線實行“7×24”小時服務模式,做到有電必聽、有投必查、有案必接、有件必果,文明仲裁的形象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
塑造“公正形象”。堅持依法立案、依法調解、依法仲裁,公正嚴明、秉公辦案,不辦人情案,更杜絕辦冤假錯案。特別是在疑難案件、重大集體爭議案件處理中,弱化個人作用,強化案件集體研究、集體決定,確保調解仲裁工作公開、公平、公正,有效提升仲裁工作的公信力,切實維護法律威信和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
加強規范化建設,提供規范化服務。一方面建立健全辦案工作流程制度,從接案到結案形成了一套有章可循、運轉有序、保障有力的工作規范,做到了立案、庭審、文書、送達“四規范”。另一方面加強調裁審、裁審工作銜接,建立仲裁機構與法院定期溝通協商機制和勞動關系三方集體會商機制,對重大案件實施聯合辦案、案情會商,充分吸納各方意見,確保裁決結果公平公正。
加強標準化建設,提供標準化服務。會同雅安市總工會、市企聯、企協、市工商聯印發了《關于建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三方駐會”制度的實施意見》,落實“三方駐會”制度,建立了聯席會議、駐會公示、接待受理、會商報告、駐會考勤、工作督查“六項制度”,“三方”選派人員實行輪流值班。轉發省人社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調解仲裁信息化建設的通知》,做好使用統一的仲裁信息化建設的各項準備工作。2017年,雅安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的案件全部錄入仲裁信息管理系統。
加強效能建設,提供快捷式服務。
在仲裁活動中堅持調解優先原則,推行“四階段調解”法,即立案前的“提示式”調解、開庭前的“引導式”調解、開庭時的“冷卻式”調解和休庭合議至下達裁決前的“加壓式”調解,盡可能實現調解,避免紛爭。對勞動者申請確立勞動關系、支付工資等案件,均采取快立、快審、快裁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案;對符合條件的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賠償等案件,除采取快立、快審、快裁的方式外,還將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采取裁決先予執行或終局裁決的方式,有效縮短了訴訟過程。
加強作風建設,提供親情式服務。
首先,推行“四個轉變”,即從仲裁辦案向服務解難轉變、從事后仲裁向事前預防轉變、從仲裁裁決向仲裁調解轉變、從集中處理向動態化解轉變,改變過去思維模式和辦案方式,形成了務實、為民、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風。其次,推行“五心工作法”,做到謀劃工作盡心、服務群眾傾心、辦理案件公心、方便群眾省心、廉潔辦案安心,在仲裁活動中堅持依法辦案、秉公辦案和廉潔辦案,切實做到用心工作、用情服務。
雅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