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區:十項行動提升新市民職業化水平
成都市溫江區深入實施“新市民”職業技能培訓工程,針對小微企業主、個體經營戶、青年(大學生)創業者、基層創業帶頭人及行業從業人員等重點群體需求,從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經營管理三個方面,探索“1+N”培訓模式(“1”為創業知識培訓、 “N”為不同行業創業項目所需的技能培訓),開展了提升新市民職業化水平的十項行動。
服務“三醫融合”產業發展,依托護理專業院校或培訓機構,開設術后護理、康復理療等課程,提升現有康療護理行業小微企業主和個體經營戶技能水平及創新能力。圍繞老年護理、產后護理、新生兒護理、營養膳食等知識和技能,對家庭康養、護理業經營者及零散從業戶實施針對性培訓,提高其職業化水平。
圍繞現代服務業,提升高端商貿、現代商務、旅游文創等從業者的職業素能。立足商圈,對商場餐飲、住宿的經營主體開展職業禮儀、溝通交流等培訓,培養具有現代服務意識的經營者。以營銷知識、交流技能為主要內容,融合電商營銷理念,對商場服裝銷售、化妝日用品銷售的經營主體開展高端銷售人員專題培訓,培養現代營銷能人。
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村個體經營戶、農村合作社等開展以林下經濟作物套種、家庭農場經營、休閑農業發展、“互聯網+農業”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培訓,培養有技術、善創新的新型職業農民。篩選有產業發展意愿的新型職業農民,開展互聯網創業思維和理念、產品市場分析和拓展等培訓,培養有素養、懂經營、善管理的職業經理人。
以科技園為核心區域,發揮職業技術學校培養“金藍領”人才的基礎作用,圍繞醫藥生產、食品加工、機械維修、印刷技術等專業技術開展以師帶徒、在崗技能實操培訓,從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中培養、挖掘、發現一批“技能名師”“手工巧匠”,提高金藍領總體數量,提高“溫江造”的技能競爭力。
立足溫江生態旅游發展,對萬春綠道、幸福田園、永盛連二里市等農家樂和民宿經營管理者及其從業人員開展現代服務意識培訓,幫助農家樂向休閑農莊轉型,向民宿特色化、多元化發展。開展“農業旅游+互聯網營銷”、鄉村旅游業發展等專題培訓,有利于培養一批知民俗、懂管理、善運作的生態旅游經營人才,服務溫江生態旅游業提檔升級。
立足“吃在溫江”定位,根據地方特色制訂名廚烹飪教學培養計劃,提升本土廚師職業素能。對餐飲協會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成員,實施以萬春鹵肉、公平紅燒兔等特色風味為主的名廚特色創意培訓。以農村九斗碗、鄉村宴席為主,對鄉廚集中開展中式菜肴、中式面點的制作培訓,強化宴席承包經營能力,促進美食行業升級發展。
充分發揮溫江花木產業的傳統優勢,以“花木+創意”“花木+互聯網”的方式,對溫江花木合作社、花卉園藝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實施產業升級培訓。積極推進“花木+創意”專題培訓,結合川派盆景造型、花木編藝、微型景觀制作等,提升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花木藝術創新造型能力,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現代花工。推進“花木+互聯網”發展,利用微信、淘寶、花木交易網站等網絡交易平臺,開展花木電子商務營銷培訓。
針對光華片區、中心城區、大學城片區等住宅區物業管理人員,開展物業管理法規條例、安全、衛生、綠化管理等全面的物業培訓,提高物業管理的職業能力,為智慧社區建設培養職業化的物業管家,提升百姓居住質量和幸福指數。
融合現代化設計理念與工藝,引領傳統手工藝人技能再提升。針對蜀繡、手工編織,手工皮鞋、工藝品制作、縫紉加工等小微企業主、個體經營戶及其從業人員,開展以時尚設計元素、現代制作工藝為主的培訓,強化手工制作品牌化,增加手工制品文化藝術價值,促進傳統小作坊向專業工作間轉變,培養與時俱進的現代手工匠人。
服務基層產業發展,提升基層村(社區)干部、村(組)人員、創業帶頭人服務群眾、致富帶富、引領發展的能力。開展了農村產業經營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與銷售、產業項目管理與經營、家庭金融理財等引領產業發展的專題培訓,培養具有創新管理能力和創新創業理念的基層創業帶頭人,實現培訓一人、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目的。
成都市溫江區就業服務管理局林華 孫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