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蘭恒敏
向實干家和創新者致敬!
□ 本刊評論員 蘭恒敏
說實話,筆者是懷著敬仰和激動的心情看完這篇“玲瓏金礦”稿件的。
說敬仰,是因為在當前整個社會比較浮躁、不少人醉心于“走捷徑”的情況下,在國家想盡各種辦法、費盡心思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的政策大背景下,有一群人在膠東的大山深處,幾十年如一日,咬定青山不放松,默默地用汗水澆灌黃金產業的輝煌。像“玲瓏金礦”這樣的公司,無疑是踏實的,讓人尊敬的!
說激動,是因為我們從中看到了支撐一家企業長盛不衰的最基本因素:實干、創新和責任心。
玲瓏金礦分管生產的常務副礦長侯學武,18歲到玲瓏金礦,干了41年,年近60歲,兩鬢斑白。每年400多個生產地點,老侯都用兩條腿走一遍,相當于每天一個10公里武裝越野。王成龍評價他,“十幾年如一日,得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堅持下來!”
那么,毅力從何而來?
老侯有兩句話很能說明問題。“我必須到現場去心里才踏實”,這是對工作的高度責任心;“不管干什么,都要努力做到最好。盡量別叫領導說你,就是含蓄的批評,心里也不好受。”這是精益求精的匠心態度和為人處事的高度自覺。被動的管理出“奴隸”,高度的自覺出“棟梁”。
我們大膽推測,老侯這么忘我地工作,他自己或許沒覺得“苦”。如果感覺“苦”,他堅持不了40多年。是對工作、對同事、對礦山的愛和“不舍”,讓他勤奮工作,甘之如飴。
老侯自2006年起與四任礦長搭過班子,每位礦長都倚重他,合作得很好。這說明,無論什么時候、無論什么地方、無論什么人,都喜歡實干家。實干者,暢行天下。
與老侯的實干相比,作為“當家人”的總經理、黨委書記王成龍,考慮問題顯然更全面、更深刻、更長遠。
王成龍說:“我很想拔苗助長,現在的年輕人需要加強鍛煉。”對人才、對“能干活的人”的渴望甚至焦慮之情,躍然紙上。王成龍說出了廣大企業家的共同苦惱。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家庭環境的優裕、個性化的張揚,年輕一代似乎不太愿意從艱苦的一線踏踏實實做起。
怎么辦?
傳幫帶。礦長(總經理)帶4個徒弟,常務副礦長帶2個。48 名領導干部(高級主管)與 96 名工程技術人員確立師徒關系,有71名工程技術人員下到車間。老辦法依然管用。
改革機制。去年一線員工工資平均上漲13%,今年又提出上漲10%的目標。為擔當者擔當,讓實干者實惠。新機制增添活力。
思想教育。玲瓏金礦在全礦開展了“七心工程”,就是在全體黨員中建塑“忠心”工程,在管理人員中建塑“向心”工程,在各級班子中建塑“暢心”工程,在員工群眾中建塑“信心”工程,在技術、技能隊伍中建塑“匠心”工程,在團員青年中建塑“知心”工程,在全體員工中建塑“安心”工程。
管理問題,本質上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關鍵是思想問題。思想通了,一通百通。
老傳統,新機制,領導帶頭,群眾跟上,上下同欲……一位井下工人說:“礦長都把崗位搬到井下一線,我上零點班遇見他好幾回,他沒白沒黑地領著大家干,我們還說啥!”
這樣的企業,想干不好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