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近日看到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政府計劃削減“庇護城市”的聯(lián)邦撥款。請問,什么是“庇護城市”?除了美國外,還有哪些國家有“庇護城市”?
江西讀者 沈忠
“庇護城市”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它是指允許非法移民在本市生活并制定了保障非法移民權(quán)益措施的行政區(qū)域。這些措施包括禁止城市警方或市政官員盤查市民移民身份,不與聯(lián)邦機構(gòu)合作執(zhí)行打擊非法移民的行動等。正由于此,“庇護城市”中生活的非法移民一般不用擔心被強制遣返,而且也更愿意主動到市政當局登記,從而享受子女入學(xué)、醫(yī)療等地方福利。“庇護城市”的具體保護措施可能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存在,也可以表現(xiàn)為地方行政措施,各城市的情況并不相同。除此之外,“庇護城市”也不僅限于“市”這個行政概念,縣和州一級制定或執(zhí)行保護非法移民權(quán)益的,也被稱為“庇護城市”。當前,美國約有300個“庇護城市”。
在北美,除美國以外,加拿大也有“庇護城市”。多倫多市政當局2013年宣布成為加拿大首個“庇護城市”,允許沒有合法身份的移民享受市政服務(wù)。蒙特利爾、漢密爾頓隨后也宣布成為“庇護城市”。溫哥華雖然沒有官方宣布其為“庇護城市”,但表示無合法身份的移民應(yīng)該“無恐懼感地獲得市政服務(wù)”。
在歐洲,英國和愛爾蘭兩國也有“庇護城市”,不過其對象主要是尋求人身保護的避難者,而不是尋求經(jīng)濟發(fā)展機遇的非法移民。2005年,謝菲爾德宣布成為英格蘭首個“庇護城市”。與美國類似,英國和愛爾蘭的“庇護城市”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城市法律身份概念,實質(zhì)上是一些制定了保護特定人群的政策措施的市政當局。▲
(達飛)
環(huán)球時報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