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旺角暴亂發生超過一年,參與者陸續被送上法庭,其中一名被告10日被判囚4年9個月,是近年因示威抗議延伸的檢控中判刑最重的一起。法律界人士普遍支持裁決,認為判刑向社會傳遞任何人參與暴動都需要負法律責任的信息。
案中被告楊家倫32歲,是公開大學電腦技術員,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及工作,但他在去年大年初一深夜參與旺角暴動,且把火種置于一輛停在路邊的出租車旁,幸好火勢及時被執法人員撲滅,否則出租車受熱燃燒爆炸,隨時可能波及路旁民居,后果十分嚴重。據香港《星島日報》11日報道,案件發生在旺角鬧市,當時有約五六十人,其中有人破壞公物、向警察擲物,暴力程度不容忽視。雖然未能清楚顯示本案是有策劃的暴動,但他們均戴帽子及面罩,因此集結并非偶然,而是有共同目的對抗警察。法官告誡年輕人,“一時之勇的行為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犯法是“一條不歸之路”,無論目的為何,都不能挑戰法律底線,重判是要“以儆效尤”。
香港《大公報》稱,這是同一騷亂事件中的第四名被判監者,也是監禁時間最長的一個。據《東方日報》統計,針對旺角暴亂,香港警方迄今已拘捕90人,年齡在14歲到70歲之間,其中57人經司法程序處理,罪名包括暴動、縱火、非法集結、襲警、拒捕、阻撓在正當執行職務的警務人員、藏有攻擊性武器等,上月有3人被判入獄3年。另有最少6人因旺角暴亂相關案件被判刑,包括“熱血公民”成員陳柏洋因襲警及拒捕罪判囚9個月。至于“本土民主前線”成員黃臺仰、梁天琦等人則分別被控參與及煽動暴動罪,今年8月預審。
就在楊家倫被判刑的同一天,涉嫌侮辱國旗的“熱血公民”立法會議員鄭松泰遭到起訴。據《東方日報》11日報道,去年10月立法會大會時,建制派議員集體離場以阻撓“青年新政”的梁頌恒及游蕙禎重新宣誓,其間鄭松泰將建制派議員插在會議廳臺面的五星紅旗及香港區旗“倒插”。警方在征詢律政司意見后,決定落案控告鄭一項侮辱國旗罪及一項侮辱區旗罪,10日通知他到警署進行“預約檢控”。鄭松泰聲稱不會自行到警署,警方不排除稍后抓人。兩項控罪一旦成立,最高可各判罰款5萬港元及監禁3年,議員席位隨時不保。建制派議員蔣麗蕓表示,警方曾要求她為倒插國旗事件助查,如有需要她愿意擔任證人。
“廿三萬監察”發言人王國興表示,法庭重判一名旺角暴亂縱火暴徒,大快人心,再次確立“暴力就是暴力”,涉事者需要承擔責任及后果;按照同一邏輯,執法及檢控部門應盡快把參與違法“占中”的發起人及參與者繩之以法,尤其幕后黑手兼“最大金主”黎智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身是律師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也說,縱火罪是嚴重罪行,判囚4年到6年很普遍,楊家倫的判決彰顯法治精神和反映法官對暴力行為零容忍。
《大公報》11日稱,毫無疑問,“重判”是本案所要傳達的重要信息,而重判目的或理據主要有兩點:一是縱火是絕不可以接受的違法行為,二是違法者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付出代價。該報稱,如果不是聽信政客的花言巧語,楊家倫今天不會坐在囚車里,而會是坐在辦公室里為社會貢獻力量。此宗判決是對所有年輕人的一記沉重忠告,政客煽動、鼓動政治對抗,走到最前面的是年輕人,政客自己躲在幕后“逍遙自在”,年輕人則成了炮灰。《東方日報》說,被告罪有應得,而判決也再次向社會發出強烈信息,無論示威者的出發點如何,只要是挑戰法律或者超越法律底線,就必須付出代價。《香港商報》的社評還表示,歸根結底,守護香港的法治完整,就是最大的正義。▲
環球時報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