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榮
救濟世情百態
每到春節臨近,我所在的部門都會有一筆幫扶資金,資助范圍的擴大,讓人看到了更多世情百態。很多人推開門招呼都不打,張口就是“能給我多少錢啊”,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欠了他錢。
吃救濟吃出經驗來的,一般都是打發媳婦上陣。那些農婦頭上罩個大頭巾,為了多爭取一兩千的資助款,哭天抹淚,怎么苦情怎么說。如果只聽她們說,會覺得她們個個比楊白勞還慘。真去家訪,才發現壓根不是那么回事。
第一次接觸這樣的工作,我特別不理解。同事告訴我,這些人大都吃慣這一口了。相對于真正貧困的家庭來說,這些只能算不太富裕的家庭,往往頭腦比較靈光,每到年底,總會提前盤算好哪里能領到補助款。很多人實際上就是吃補助款的專業戶,最長的已經有十幾年被扶助的歷史了。
“既然頭腦靈光,干點什么不比到處找救濟強啊。”“干別的還得費力氣,吃白食多好啊,耍耍賴就賴幾千。”
清貧上的希望
來申請資助的,也不全是這樣的,還有很多的確是真正貧困。
有一個女人,和我差不多年齡,第一次見她時,我非常驚訝,干凈利落的她,走路卻有點磕磕絆絆。做了自我介紹才知道,她的兩只眼睛實際視力只有0.1。也就是說,她幾乎什么都看不見,僅靠辨別光的明亮程度來走路。
這樣一個視力嚴重損壞的女人,老公身體也不太好,一雙兒女,大兒子上了大學,小女兒正在讀高中。“我其實不好意思來申領,但村主任說是個機會,就想著來看看。我家也就最近這兩年困難,等兒子大學畢業,好日子就來了。”
她坐在椅子上,特別小聲地介紹著家里的情況,看著她略帶內斂的神情,我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敬意。幾千塊錢其實沒法幫助這個家庭改變命運,可這樣的幫扶能夠給這些身在底層卻依然不放棄夢想的家庭以溫暖和鼓勵,讓她們知道,她們的努力和自持永遠值得他人的禮敬和尊重。
幾天后,我去家訪,所見到的一切更增加了這種禮敬和尊重的分量。
女人住的是廉租房,只有58平方米,一家4口擠在這樣的房子里,很擁擠。可走進去,擁擠的感覺卻并不強烈。幾件簡單的家具擺放錯落有致,幾乎每個角落都亮亮堂堂的。窄小的僅能夠容身的廚房,更是干凈得一塵不染,就連最容易變臟的爐灶,都沒有一點污漬。
坐在布置簡陋的房間中,的確能夠感知到他們的清貧,但這清貧之上,又滿是說不出的清亮和希望。一個在生活細節上處處自愛的家庭,貧困只是希望實現的前奏而已。
好命好風水
和這位婦女同一個小區的,還有另外一個貧困家庭。
一對夫妻,3個孩子。女的身手利索,男的去年患過栓塞,現在行動已無大礙。3個孩子,兩個女兒早早輟學打工,唯一的小兒子,還在上小學。
她家住的也是58平方米的廉租房,客廳里放了一張碩大的床,一床黑乎乎的被子上午10點了還攤在那里,散發著刺鼻的異味。房間本來就窄小,亂七八糟的東西堆了一地,幾乎連個放腳的地方都沒有。
見到我們,女人大倒苦水:老公雖然能行動了,太強的體力活卻干不了;兩個閨女雖然打工,可工資很低;兒子小,還不好好學習,經常去網吧,管也管不了。“這資助款要是年前下不來,年三十的餃子,我們怕是吃不上了。”
婦人頂著一頭蓬亂的短發,唾沫星子亂飛地說著,時不時抓起一把衣服胡亂地塞到床頭的木頭箱子里。在這個家里,你不想多待一分鐘,所以,簡單問兩句,我趕緊逃似的跑出來了。
相距不到100米的這兩家,都算日子過得比較艱難的,但給人的感覺卻截然相反。視力有問題的女人家里,誰都能看見貧困,但那貧困中,卻有著隱隱的希望光芒。剛剛離開的這個家庭,臟亂差的環境,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任何希望地湊合活著。
無論人還是家庭,都是一個能量體,如果本身的氣場污濁不堪,吸引來的只能是負能量和不好的運數。這不是唯心論,而是人生的本質使然。
貧窮并不可怕,疾患也不可怕,只要心中有陽光、有希望,任何時候都不放棄,任何情境下都干凈有尊嚴地活著,即便身在絕境之下,也會有逆襲的可能。
人生不僅講命數,更講風水。命數在老天手中,可風水就在每個人手中。想要好命,先養好自己的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