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漢塞尼
谷歌的經營信條是“永不為惡”。
不久前,美國Rozenkranz基金會就谷歌公司的這一經營信條在曼哈頓舉辦了一場谷歌善惡大辯論。在兩組專家辯論開始之前,Rozenkranz基金會對谷歌公司的這一經營信條進行了群眾調查,20%的觀眾對此表示認可,31%的觀眾不認可谷歌遵循了這一信條,另外將近一半的觀眾沒有表態。
弗吉尼亞大學助理教授希瓦·維迪亞那桑認為,谷歌實際上背負了幾宗罪。下面是他論點的精華版:
饕餮:他們整天都可以吃。無論他們想要吃什么,都可以得到滿足。
貪婪:谷歌與雅虎的廣告合作交易,就是谷歌為了獲取最大的利潤值,取得市場壟斷地位,或者徹底破壞市場競爭的諸多例子中的一個。
懶惰:谷歌的廣告模式很大程度上都是搭便車式的。比如,我們將小貓咪放在滑板上,為它們錄視頻。我們干了所有的活兒,谷歌卻坐享其成,他們洗劫我們計算機上的所有內容,然后又吐回來給我們,幾乎沒有增加任何有真正價值的東西。
憤怒:全美有數以百計的小公司發現他們的谷歌上的PageRank值(谷歌排名運算法則)明顯下降,原因就是這些小公司試圖優化它們的結果。他們只是在做應該做的事情,但谷歌那缺乏人情味的PageRank值算法將怒火全部撒在了這些小公司上面。
嫉妒:谷歌試圖推出一套直接與微軟辦公軟件競爭的服務,也不時以各種方式,企圖放倒易趣、貝寶,或是亞馬遜。
自大:谷歌公司的真正格言是“整合全球范圍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并從中受益”。誰還能找出比這更狂妄的話嗎?
為谷歌辯護的一方叫杰夫·加維斯,一個博客的主人,寫過一本名為《谷歌將會做什么?》的書,列舉了谷歌的八大美德。下面是論點的精華版:
谷歌向世人開放世界上的所有知識:我們不會再說“我不知道”來結束一場爭論,去谷歌一下,谷歌會告訴我們答案的。
谷歌尊重大眾的智慧:谷歌學習它所獲得的信息,因為它信任我們。
谷歌采納大眾的智慧,并將它歸還我們:看看谷歌的流感趨勢搜索。它讓我們知道我們搜索流感的頻率,以及流感正在到來。那是我們的知識,不是谷歌的。
谷歌將人們緊密聯系起來:我們經常因為上網而被人指責為不合群。但是我認為我們已經變得非常熱衷于社交,我認為我們的聯系更為密切。
谷歌是一個能夠讓我們發揮創造性的平臺:這是一個創新的年代,谷歌給我們創造了平臺,以及供我們創新之用的工具。
谷歌的廣告助我們成功:網頁發布者可以按照我們的意愿處置廣告,我們可以用谷歌建立起整個商業活動。我相信,谷歌的廣告甚至可以為新聞業的未來發展助一臂之力。谷歌試圖解決全球能源和變暖問題:政客們試圖用規章制度、稅收、禁令以及責難的手腕讓我們應對能源問題。而谷歌采用的策略是投資、創新和發明。
在辯論之后,舉辦方要求觀眾再次表態。結果雙方勢均力敵:47%的觀眾認為谷歌違背了“永不為惡”的信條,47%的觀眾認為沒有,而6%的觀眾沒做任何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