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男孩
1
每年臨近春節,在外地工作的人都會陸續回老家。
老爸看著一個個穿著西裝革履、打扮光鮮亮麗的和我一起長大的伙伴路過家門口時,總要感嘆幾句:“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厲害,聽說今年又賺了好多錢。”
“你看,你都25歲了,還在讀書。什么時候才能有出息?啥時候能買得起車子?買得了房子?”老媽也在旁邊補刀,“恐怕連媳婦都難討。”他們話音一落,我的心頓時一沉,禁不住懷疑起自己,對未來感到莫名恐慌。
晚上,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讀這么多年書,還不是一位誠惶誠恐、牢騷滿腹的屌絲,既不能安慰父母,又不能治愈自己,有何用?”動態一發布,就引來不少朋友感嘆。大多數人都跟我有類似的想法,紛紛點贊。
我以為這是“90后”的通病,不需要治療,因為大家都一樣,年輕又彷徨。
但有一位網名叫“葉子”的朋友留言:你不必消耗時間去討論讀書有沒有用,也不必過于擔心以后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可不可以賺到足夠的錢,更不必懷疑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你真正要做的是,努力投資自己,既不虛度光陰,又不自怨自艾,用盡力氣,勇往直前。
看完他的評論,我竟不由自主地刪除了那條動態。與其花時間羨慕別人現在的位置、羨慕別人比自己賺得多、羨慕別人成家立業,還不如趁年輕,加倍努力,不虛度光陰。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2
前些天,我和在深圳打拼的大姐一起吃飯。席間,大姐問我以后有什么打算,比如讀完研究生,會去哪座城市打拼。
我說:“我今年25歲了,研究生畢業后想去大城市找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我不想年紀輕輕就選擇安穩、平靜,一眼就能看穿未來。”
我喜歡大城市,大城市可以激發我的斗志和潛能。這是因為我還年輕,對很多沒有吃過的食物、沒有到過的地方、沒有接觸過的人群,充滿好奇,我渴望擁有這些。
所以,我不怕迷失在大城市,更不覺得大城市容不下我。即使我會活得很苦、很累,但這都沒關系。因為年輕,我愿意冒險,也愿意為了升華自己的靈魂在大城市里奔波勞碌。
我曾經認為,一個人如果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盡如人意,就會缺乏安全感,還會時常感到怏怏不樂。要得到治愈,幫他渡過人生劫難,就得給他足夠的物質幫助。比如,他失戀了,痛心疾首,作為朋友就應陪他大醉一場;她不知道接下來該干嗎,躺在沙發上發呆,作為閨蜜就該拉她出去逛街。但越是長大,我們越明白,即使給身在痛苦中的人足夠的物質幫助,也很難治愈他們,因為真正能安慰或鼓舞人的是精神力量。
物質永遠填補不了人的內心,因為人心對物質的需求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多。如果只往一個亞健康人的內里拼命地放物質,而放棄精神治療,那這個人反而會感到空虛,越來越不自信、不快樂,做什么事都會心不在焉,更不會在未來拼盡全力,這樣,人會慢慢喪失勇氣。
朋友失戀了,那就陪他說話,既要傾聽他的內心,又要尋找共鳴點,努力打開他的情感宣泄口。如果朋友總是發呆、發愣,非常有可能是因為他內心空虛,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能干什么,甚至連自己喜歡什么、追求什么都渾然不覺。你要幫助這樣的朋友,就該讓他學會反思,學會探索,學會觸摸良知。你給他的精神力量越多,他就越興奮,越覺得活著有意義。
作家閆涵說,在大城市,即使進不了鐵飯碗的單位,但只要自己努力,一樣可以生存,因為這里有無數平臺供你選擇、無數機會等你競爭,更適合無爹可拼、無臉可拼、無錢可拼卻心懷夢想的人。
3
我曾經采訪過一位身價過億的陳先生。當時,看到他車庫里只停了一輛特別普通的小轎車,我感到很好奇,忍不住問他:“你這么有錢,為什么不換輛更好的車?”
他笑了笑,搖搖頭說:“這輛車我都開了十多年,早就習慣了。如果你要我換輛車,想必我開得也不會開心,因為駕駛一輛自己熟悉的車,我會覺得格外踏實、舒心。”
接下來,陳先生又指了指他的衣服,說:“開一輛車就好比穿一件衣服,自己覺得喜歡就夠了。”
“到了這個年齡,我早就不在乎別人怎樣評價我。我只做有意義的事,成為有意義的人。”
在另一位朋友的詳細介紹下,我才真正讀懂陳先生。原來,陳先生認為有意義的事,是做慈善。陳先生會把在生活中省吃儉用留下來的物資捐獻給貧困地區,他為此默默堅持了十年。
陳先生說,物質只是暫時的,它不能讓人感到真正的快樂,但精神力量能讓人一輩子覺得幸福。人只要精神足夠強大,什么都不怕,到哪兒都能滿足。
陳先生出身寒門,在深圳創辦了一家上市公司,全憑自己的勇氣和魄力,還有他那顆敢于追求不凡的心。年輕時,陳先生放棄鄉鎮機關的公職,毅然決然地跟著幾個哥們兒到深圳打拼,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那二十多年的奮斗時光才是他想要的,拼死也得留住的。
人生最重要的應是,無論到何地,遇到何人,經歷過怎樣的變遷,你都曾為此認真付出過、努力過、執著過。
精神力量是一種情懷。它既能讓人們看清真實的自己,又能引領人們過自己想過的人生。
4
25歲,你不再是個孩子,此時此刻的你血氣方剛,何必討好世界,復制別人的人生?
25歲,你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獨,不要因為他人的言語輕易放棄自己的決定。你可以吹響一個人的號角,勇敢上路。
25歲,你要敢于投資自己,讀更多書,去更多地方,結識更多朋友,做更多有趣的事。你要學會獨立思考,至少得掌握一門技藝,立下屬于你的原則和底線,堅持不懈,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