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陳抿名
摘要:為更好提高我院經濟困難學生綜合能力,通過學院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并制定了“‘三主三助法促進經濟困難學生全面發展體系”項目。主要是通過從學生自我和學院兩個層面開展,分方向、分步驟地形成一個加強學院學風氛圍和人才培養項目建設的良性循環體系以促進學院經濟困難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將項目的設計內容和進展情況進行綜述,并對今后此項目的延伸進行了探索和歸納性總結。
關鍵詞:“三主三助”法;經濟困難學生;全面發展
為更好提高我院經濟困難學生綜合能力,通過學院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并制定了“‘三主三助法促進經濟困難學生全面發展體系”項目。主要內容為:從學生層面開展“三主”,包括:“主動學習”、“主動實踐”、“主動發展”;從學院層面開展“三助”,包括:“助幫學習”、“助培能力”、“助教做人”。通過從學生自我和學院兩個層面開展,涉及學風建設、實踐培養、自我發展三個方面,共分為六個方面進行,分方向、分步驟地形成一個加強學院學風氛圍和人才培養項目建設的良性循環體系以促進學院經濟困難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將項目的設計內容和進展情況進行綜述,并對今后此項目的延伸進行了探索和歸納性總結。
一、創新思路,探索“三主”和“三助”雙面開展的新路徑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問題日益突出。國家及高校相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國家學費減免、助學貸款、困難補助、勤工助學、獎助學金等。而能力建設和經濟資助同等重要。教育工作者應該通過心理輔導、小組工作以及調動社會資源等方法促進經濟困難學生的能力建設,才能不斷提高經濟困難學生的自我效能[1]。為此,學院設立并開展“三主三助法促進經濟困難學生全面發展體系”項目。
三主:“主動學習”方面,推廣網絡課程,培養學習交際能力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方面,重視實踐教學,開展課外興趣實踐操作課程,引導學生自主把知識學習同實踐鍛煉結合起來。“主動發展”方面,定期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注重經濟困難學生的創業、就業發展方面能力的塑造。
三助:“助幫學習”方面,學院老師充分利用網絡建立學習群,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學術創新項目?!爸嗄芰Α狈矫?,開放知識型、智能型勤工助學崗位,鼓勵經濟困難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學術研究、發明制作等科研活動,即“第二課堂”?!爸套鋈恕狈矫妫洪_展活動以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為其更好地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做好準備。
二、多種方法,多方面完善項目體系實踐模式
問題審視法:(1)對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深入了解,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活動項目,從而有目的性地開展活動;(2)內容要有實效性,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在實踐提高;(3)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觀察法:學院以班級、宿舍為單位對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進行觀察了解,掌握活動開展的目的性和時效性。例如,經濟困難學生大部分來自于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導致其在諸如英語口語、計算機等學科學習上比較吃力,因此項目旨在幫助經濟困難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學業指導,從而循序漸進地打好學習基礎,逐步縮小與非經濟困難學生之間的差距。
調查法:采用問卷調查、訪問調查、抽樣調查等方法了解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對項目進行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子課題。項目現已發放調查問卷122份。調查結果為總體滿意度和認可度均在80%以上,每個子項的滿意度都至少在75%以上,其中同學們對“本項目對促進良好學風建設有幫助”的問題的滿意度最高。
三、總結討論,建立項目多元評價體系的實踐探索方案
(一)學風建設方面。學風建設是考驗高等院校能否培養一個新時代德才兼備人才的標準。理學院關注經濟困難學生英語四六級通過率和期末考試通過率,有針對性的采取相關措施和開展活動促進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激勵經濟困難學生在學習方面奮發向上,自主學習。
本項目注重培養經濟困難學生的專業熱情,鼓勵和指導經濟困難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學術科技創新基金課題科研項目,不僅促進了理學院的學風建設,而且營造了好的學術氛圍。學院通過對學生的學術興趣進行調查,舉辦專業前沿講座,讓同學們充分了解專業前沿知識。專業及時開展“專業導師問答制”,為經濟困難學生解決學習上的迷茫,使其對專業有更深入的探究學習。同時,項目結合學院特色,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使經濟困難學生學會互幫互助、共同成長。
(二)實踐培養方面。項目在學院范圍內開辦“第二課堂”活動,給經濟困難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平臺,讓經濟困難學生們嘗試到自己動手實踐的樂趣,從而開闊了眼界,增強了其實踐能力。項目并開設具有創新性及開拓效應的專業特色實踐活動,例如數碼管電路焊制活動、DIY數據線培訓、視頻制作培訓、基于555芯片的電子琴焊制活動等,使經濟困難學生通過第二課堂活動更加了解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前沿發展。
同時,項目開展了“參觀實習”課外實踐活動,使同學們了解企業運營管理,為以后的就業奠定了基礎。同時鼓勵經濟困難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包括“三下鄉、青年志愿者活動等。通過力所能及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加深經濟困難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為更好地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做好準備。
(三)自我發展方面。針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教導方面,學院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開展道德教育活動,充實和強化認知教育,開展“如何投資自己,塑造最強自己”等主題講座,加強院級心理輔導和成立班級心理委員,通過班級心理委員對經濟困難學生開展一對一幫扶工作。在本學期,學院開展以“將感恩的心傳遞給父母”為主題的感恩教育活動,讓經濟困難學生學會對父母感恩、對生活感恩、對一切給予過他們幫助的人感恩,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的珍惜和度過自己的大學時光,此活動反響非常好,也將作為我院今后開展“提高經濟困難學生能力”項目的特色活動之一延續和發展。
在促進經濟困難學生就業、創業發展方面,學院首先從思想上進行引導,幫助經濟困難學士積極構建對社會和他人以及自身價值取向的認知,正確引導思想,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升他們對今后職場環境的承受和適應能力。在項目中期,由學院領導、輔導員及班主任老師根據經濟困難學生個人特點設計活動內容并開展,例如“打開就業大門的一把金鑰匙”等講座。
四、提升發揚,學院經濟困難學生能力項目的特色和思考
本次“三主三助”法促進經濟困難學生全面發展體系的實踐項目,從學生自我和學院雙方角度開展,涉及學風建設、實踐培養、自我發展三方面,共分為六個方面進行逐步展開,分方向、分步驟地形成一個加強學院學風氛圍和人才培養建設的良性循環體系,以促進經濟困難學生的全面發展。本項目可以做到從多方面關注經濟困難學生的發展,有利于大學生主動駕馭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使經濟困難學生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為更好地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做好準備。同時,項目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會積極響應國家、社會、學校的號召,強化政策的宣傳項目建立健全機制,營造輿論引導氛圍,努力形成一種勵志向上的輿論引導機制和學生成長成才環境[2]。
項目開展推廣的意義在于:從“三主”、“三助”兩個方面共同運作,點對點、位對位。因為用心,所以細心;因為信心,所以恒心。
參考文獻
[1]呂瑩璐,增權:高校貧困生的能力建設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4,(23):55-57.
[2]沈劍,改變資助方式,提高貧困生的能力——PHE項目的啟示 [J],中國科技博覽,2008,(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