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英
(河北省鹽山縣第三中學 河北 鹽山 061300)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王桂英
(河北省鹽山縣第三中學 河北 鹽山 061300)
數學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接受和記憶數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抓住數學問題的本質,注重數學知識間的相互滲透與遷移,真正吸收和消化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活學活用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思維能力;培養與提高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就是我們遇到問題想辦法的過程。人的天性固然影響思維能力,但后天的教育與訓練對人的思維能力影響更大、更深。因此,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比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能只是讓學生接受和記憶數學知識,或是簡單的套用格式解題,應該學透數學問題的本質,注重數學知識間的相互滲透與遷移,真正吸收和消化知識,形成知識體系,進而活學活用數學知識。在此,筆者結合數學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數學教學離不開概念教學,教學時應重視數學概念的生成過程,以此來鞏固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例1:在學完角平分線概念后,出示如圖1的試題。將圖1中的直角C折疊,點C落在AB上的點E處,假如∠B=30,BC=15 cm,則DE=()cm。

圖1
A、3 cmB、4 cmC、5 cmD、6 cm
從表面上來看,試題中的問題似乎與角平分線的性質沒有直接關系,但試題對知識點考查的本質并沒有變。從試題中“直角C折疊,點C落在AB上的點E處”得知AD實際上就是∠BAC的角平分線,里面包含了“角平分線”、“軸對稱”等概念和性質。所以,答案很容易得出DE=5 cm。因此,在教學時不單單要求學生掌握概念和性質,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把握他們的本質,從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中有無數的公式,牢記這些公式對解答數學題至關重要。但是死記硬背這些公式往往會抑制學生的思維。因此,在教學數學公式時,要重視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從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促成對新知識的建構,得出新的公式,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掌握公式的內涵本質,從而靈活運用數學公式。
例2:已知a+b=4,a2+b2=4,求a2b2的值?例3:已知a+b=4,ab=2,求a4+b4的值?例4:已知x-1/x=3,求x2-1/x2和x4-1/x4的值?仔細分析以上3道數學試題,其本質實際上都是考查學生對完全平方公式靈活運用的問題。學生只要掌握了所學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公式,解決以上一系列問題輕而易舉。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記住公式,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公式活學活用并進行創新使用,只有這樣,學生的發現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所以,在平時的數學解題訓練中,通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等多角度的訓練,來挖掘問題的內在聯系,從表面現象挖掘出問題的實質,使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例5:已知:三角形周長為60,三條邊a∶b∶c =3∶4∶5,求三角形的三條邊各是多長?
解法1:依題意得出a+b+c=60,a∶b∶c= 3∶4∶5,運用解方程的辦法求解。
解法2:假設a=3x,那么b=4x,c=5x;先求得x,然后各邊的長即求出。

解法1:按照先通分,然后按分數的加減法運算求值。

對于該題,直接用分數通分的加減法運算求值顯然很費勁。解法2引導學生觀察括號內的分數算式是相同的,故可以采用換元法解題輕松自如。
以上問題的解答過程不僅從多角度來思考問題,而且注重了問題與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有利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