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平,王 強,黃劍鋒,繆 義
(四川省涼山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四川 西昌 615042)
烏金豬品種資源及開發現狀
黃衛平,王 強,黃劍鋒,繆 義
(四川省涼山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四川 西昌 615042)

烏金豬是1979~1985年全國第一次畜禽品種資源調查中,對西南山地型豬種,特別是云、貴、川三省交界的烏蒙山及金沙江流域地區豬種的總稱。該豬種早熟、耐粗飼、抗病力強、肉質鮮美。
1.1 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烏金豬主要分布在云貴川三省接壤數十縣的廣大地區,具體包括貴州的畢節、六盤水,云南的保山、楚雄、昆明、昭通、曲靖,四川的樂山、涼山等地,該區域位于西經100~110°之間,北緯25°左右,以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境內交通不發達,人口稀少,生產發展滯后,是國家五大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
1.2 品種特性 烏金豬大部分為黑色,少量為火毛色或六點白,體格中等大小,體質結實。頭長,嘴筒粗而直,有額紋,且多為璇毛,耳中大下垂,面微凹。體軀較窄,背腰平直,腹微垂,后驅發達,四肢粗壯,蹄質結實,飛節上部皮膚有褶皺,尾根粗,尾巴長過飛節,乳頭多為5~6對。
業內對烏金豬的起源認識比較一致,認為烏金豬是中國高原生態系統唯一自由放養馴化的豬種,在畢節地區的養殖歷史已達3000年之久。改革開放以后,養豬生產和其他行業一樣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尤其是1990年以來,響應全國豬育種科研協作組提出的“公豬良種化、母豬本地化、肥豬雜種一代化”的三化原則,各地大量引進國外優質豬種開展了烏金豬的雜交改良生產,生豬的存欄和出欄數及豬肉產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雜交改良面不斷加大,部分地區外三元豬的存欄數達到40%。造成了烏金豬原始品種存欄數大大降低。后來隨著地方豬種開發利用熱潮,各地陸續新建保種場,其中還有部分是民間投資新建的保種場。
3.1 四川 1978年之前,涼山交通閉塞、發展滯后,雜交改良的步伐也比內地落后很多,至今沒建保種場,也沒有進行選育與開發利用。與涼山相鄰的樂山馬邊縣在2012年投資5800萬元建成了占地120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擬存欄600頭規模,年出欄6800頭生產能力的“金涼山黑豬保種場”。場內的涼山黑豬全部從涼山州美姑縣引進,與四川農業大學合作正在開展烏金豬種質特性測定,暫時沒有開展本品種選、培育工作。
3.2 云南 云南烏金豬的開發利用起步較早,云南農業大學連林生教授團隊不僅參與制定了云南省地方豬種的保護與開發計劃,并持續參與指導烏金豬的品種開發工作。上世紀70年代就建設了烏金豬(大河豬)產地保種場,不僅選育出火毛系的烏金豬種,還用7年時間經六個世代培育出大河烏豬品系,并篩選出最佳雜交組合YDDH(約×杜×大河烏豬)生產方式。YDDH豬適應性強,豬肉加工成火腿的品質也很好,所以1988年就在大河豬主產區建設了以YDDH模式為主的雜交推廣體系,10余年間,在云南中部及東北部地區取得了較好成效。如今,以云南地方豬種做母本的雜交體系已經基本建成,規模化養殖場及養殖企業數量眾多,其中還不乏加工型外貿企業。
3.3 貴州 貴州交通條件發展較快,過去長期開展“以洋改土”工作,片面追求高產量,導致境內烏金豬全面無序雜交,原種數量和類型大幅度下降。而烏金豬保種工作起步較晚,1996~2001年畢節地區牧科所才在赫章縣可樂鄉開展了烏金豬(可樂豬)保種選育及開發利用研究項目,以原產地農戶保種為主,投入10多萬元建設了10頭公豬、100頭母豬的保種選育核心群,項目取得了2002年畢節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結束后,牧科所在畢節地區種畜場開展了可樂豬遺傳資源異地保護,2005年種畜場正式更名為可樂豬保種場,目前存欄母豬300頭,正在進行烏金豬的選育工作,但還沒有選育出新品系。2006年赫章縣農牧局也在產地劃定了可樂豬保護區。
研究發現:四川的成華豬與貴州的可樂豬相聚后,依次與云南的大河豬、四川的榮昌豬、以及湖北省的陽新豬、鄂西黑豬和四川的內江豬形成的小分支聚類,再與貴州關嶺豬與陜西的漢江黑豬形成的聚類相聚,統一劃分為西南型豬種,其中可樂豬與成華豬間的親緣關系最近。
本項目組在調研區采集了91頭大河豬、可樂豬和涼山黑豬的血液進行微衛星群體遺傳結構分析,并對分析結果進行聚類統計發現:烏金豬群體具有高度的遺傳多態性;可樂豬與大河豬是一個類群,他們之間的親緣性更高。涼山黑豬與大河豬、可樂豬不是一個類群,3者之間的遺傳距離較遠。
遺傳差異性的研究表明,烏金豬品種各類群間的進化歷史有差異,烏蒙山東側類群間親緣關系較近,毛色等品種特征一致性較多;金沙江流域豬群以黑毛為主,但撒壩豬、保山豬等可以劃分為一個類群;大小、涼山地區是另一個類群。
5.1 烏金豬是西南地區山地型豬種中的一個優秀豬種,共性品質較大,但各類群間差異較明顯。
烏金豬除具備我國地方豬種的共性特點外,最大的特點為后腿比例較高,肌內脂肪含量及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所以豬肉品質優異,加工成火腿后風味獨特,暢銷海內外。該品種產仔數不高。
由于烏蒙山及金沙江流域區域廣大,河谷海拔高低地區和烏蒙山東西兩側氣候、生態條件以及農作制度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烏蒙山東側的大河豬、可樂豬以火毛色為主,產仔數低,體格小,生長速度慢,皮下脂肪厚,抗寒能力強。金沙江河谷兩側的撒壩豬、保山豬以黑毛為主,體格大,耳大,產仔數也低。大小涼山地區的豬只也以黑毛為主,但產仔數較高,體格中等大小,后腿比例較前兩者更大,肌肉脂肪含量卻不及大河豬高。
5.2 各地對烏金豬的保護與開發利用途徑不一致,云南的方式值得借鑒:云南堅持開展地方特色的養豬業,已經構建了烏金豬的基因組文庫,開始采用遺傳技術對云南地方豬種開展保種工作,而且培育品種也開始向專門化品系、配套系方向發展,不僅提高了豬只的生產能力,也更適合產業化發展。
5.3 涼山黑豬是目前數量最大、原始生態條件保存最完好的烏金豬類群,比現存其它類群間差異顯著,應該加強保種工作,建立健全育種體系。2015年涼山州生豬統計報表顯示,全州和云南、貴州比較,該州烏金豬類群存欄數量最大,原始生態條件保存最完好。一是由于涼山交通條件落后,生產方式原始,不僅限制了外種豬與烏金豬品種間的交流,而且烏金豬的養殖方式還保留著放養、半放養的方式;二是涼山為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彝族群眾喜好黑毛豬種,所以,黑毛烏金豬的存欄量較大,保種優勢比較明顯。隨著涼山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精準扶貧工作的持續快速推進,及對外交流力度的加大,很快會促使傳統的飼養品種消失,所以,劃定涼山黑豬原種保護區,建設規范的涼山豬(烏金豬)保種場,搶救性地開展地方品種資源保護工作顯得尤為緊迫。只有重視涼山黑豬的保種與選育工作,建立健全育種體系,才能更好地研究該豬種的種質特性,并對其優良性狀有計劃地開發利用。■
S8-1
C
1001-8964(2017)03-0042-02
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