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娜(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81)
工作方法研究
編目一體化在RDA中的體現
趙 娜
(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81)
作為最新國際編目規則的RDA,“一體化”是其區別于傳統編目規則的重要特色。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RDA能夠實現編目一體化的思想基礎和外部條件,其次詳細闡述了RDA一體化特色的具體表現,最后展望了RDA一體化對編目工作的未來將要產生的深刻影響。
RDA 編目 一體化
《資源描述與檢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簡稱RDA)是應數字環境的發展而制定的最新的國際編目規則,其目標在于滿足數字環境下資源著錄與檢索的新要求,最大限度地跨越語言屏障,成為數字世界的通行標準[1]。與以往的編目規則相比,RDA的特色之一就是促使編目走向了一體化。所謂“一體化”,就是指通過實施RDA,可以改變傳統編目工作中一些分散、分離、割裂的局面,使之逐步趨向統一、聯合、聯系。例如,傳統編目規則中針對不同資源制定了各種編目規則的分則,而RDA以適應所有資源的編目為目標,從而將針對不同資源而制定的規則有機組織,形成一體化的規則體系。再如,傳統編目規則往往具有很強的區域適用性,而RDA重視不同地區不同用戶使用語言和文字的習慣,使新的編目規則適用于世界任何角落的編目工作,從而彰顯了RDA國際編目規則的氣度。再如,傳統編目規則將編目中書目描述與規范控制的環節割裂開來,分別制定規則,而RDA首次將書目描述與規范控制的規則融為一體,加強了編目環節之間的縱向聯系。此外,雖然“關系描述”在傳統編目規則中亦有體現,但卻是零散的,紛亂的,不成體系的,而RDA將書目世界的各種復雜關系加以有機組織,構建了分類清晰、連接緊密、描述有方的新的關系表達網絡。本文試圖從RDA實現一體化的基礎與條件作為切入點,詳細闡述RDA實現一體化的具體體現,并展望了一體化對編目工作的現實影響。
RDA之所以能夠實現編目一體化,是因為在編制之初就具備了實現編目一體化的基礎和條件。眾所周知,RDA是以《國際編目原則聲明》為指導綱領,所采用的標準包括《國際標準書目著錄》《MARC21書目數據格式》和《MARC21規范數據格式》等格式。這一點在RDA第0章“導言”中已做出了明確的說明:0.2章中“RDA開發中所采用的其他關鍵標準包括《國際標準書目著錄》《MARC21書目數據格式》和《MARC21規范數據格式》”,0.4章中“IFLA《國際編目原則聲明》提出的編目規則在RDA中貫徹始終”[1]。
首先,2009年的《國際編目原則聲明》為編目一體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導綱領,它將編目對象從印本文獻擴展到了各類信息資源,將編目的范疇從書目數據擴展到了規范數據,將編目機構從圖書館擴展到了制作書目數據和規范數據的所有機構,編目一體化的根本在于編目思想的一體化[2]。
其次,2011年的《國際標準書目著錄》統一版為編目一體化提供了統一的著錄標準,它合并了原有7種ISBD專門規則和1個總則,使各種資料類型文獻的著錄標準更加統一通用,為編目各種類型文獻提供統一的內容標準[3]。
再次,1999年的MARC21為編目一體化提供了統一的格式標準,它通過對頭標區和控制字段字符位的不同定義,滿足圖書、連續出版物、樂譜、測繪資料、音像資料、電子資源、多媒體資源等多種資料類型出版物的編目需求,編目格式的一體化為RDA實現編目一體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正是上述統一的編目思想、著錄標準以及格式標準打下的堅實基礎,才使得在RDA規則下能夠實現編目一體化。
正如上述引言中所述,RDA規則編目一體化特色體現在編目資源一體化、編目區域一體化、編目環節一體化和關系揭示一體化四個方面。其中,從廣度上看包括編目資源及區域的一體化,RDA對編目對象的范圍、資源涉及語言和文字等方面均做出了擴展,同時為不同區域的編目機構留下了制定本地規則的廣闊空間,這使它的適用范圍更加廣泛,資源的類型和語言不再是制約RDA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應用的瓶頸。從深度上看包括編目環節和關系揭示的一體化,二者都是對編目工作的一個縱向深入的過程,編目環節的一體化使書目著錄與規范控制得到了有機的結合,二者不再處于互相分離的狀態。此外,關系揭示的一體化通過對作品、內容表達、載體表現、單件、責任者等之間層次關系的揭示,使圖書館系統在信息處理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得到了擴展,使之更能高效地實現用戶任務。下面就上述四方面進一步分析編目一體化在RDA規則中的具體體現。
2.1 編目資源一體化
RDA所體現出的資源編目一體化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1)資源類型的一體化。在資源類型上RDA的規則涉及了更廣泛范圍的資源,除傳統資源外,還包括非印刷型資源、非文本資源和非出版資源,換句話說,RDA盡可能的涵蓋了所有資源類型,并且,這些資源類型的編目規則不再是相互分立的,而是在一個統一的規則之下提取的特殊規則,這一點是以往任何一種編目規則都無法比擬的。(2)語言和文字的一體化。在RDA中對編目語言和編目機構首選語言進行了區分,并且規范檢索點的形式也不再首選英語的形式,而是改為編目機構首次獲得該資源的語言形式,RDA摒棄了以往編目規則中唯英語至上的習慣,將不同語言和文字置于同一個高度,重視不同地區不同用戶使用語言和文字的習慣,使新的編目規則適用于不同的語言區域[4]。(3)規則設置的一體化。從RDA的第1章開始,每一章的規則設置都采用了由一般性規則到具體規則的方式,這就使每一章節中涉及的共性的規則得到了有效的統一,也使在共性之下的具體個性的規則得到了有效的擴展,既有一般性規則也有特殊規則,使不同資源類型的編目在規則上得到了統一,進而在某一機構、地區乃至不同國家范圍內實現資源編目的一體化。
2.2 編目環節一體化
在以往的編目環節中大部分編目機構對檢索點并未進行規范控制,編制規范文檔的機構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涉及很多方面,如人力資源不夠、館藏量不多、沒有相應的編制規則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往很多編目規則并未包含規范文檔的編制規則,以AACR2為例,該編目規則的第二部分僅制定了規范檢索點的選取規則,并未涉及規范文檔的編制規則。規范控制看似可有可無,但是它卻具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義,高質量的規范控制通過對同名異形進行匯集,對異名同形進行區分,對詞間關系進行導引指示,從而提高了資源的查全率與查準率,為高質量的書目系統提供了必要的保障。RDA的出現改變了以往書目記錄與規范記錄的規則相分離的狀態,在RDA中規范記錄的編制規則所占篇幅很大,主要涉及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以及第六至十部分的相關章節,RDA不僅包含了規范記錄所需的相關元素,還提供了構建規范檢索點的形式以及構建規范記錄的詳細規則(具體規則請參見相關章節)。總之,RDA通過給出定義、實體范圍的規范控制原則指導,以及規范記錄結構和內容指導使編目環節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如今編目員不僅可以編制書目記錄還可以根據RDA相關章節編制規范記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無論哪個國家的編目員都可以編制和上傳規范記錄,以便實現國際間的共享與交流。
2.3 關系揭示一體化
“關系”的揭示并非始于RDA,早在目錄功能思想中就涉及了關系,此外AACR2也簡要地列舉了一些關系,但是只有RDA將“關系”的揭示作為其核心內容之一,并且明確提出了6種“關系”類型。RDA的內容包含正文十個部分以及十三個附錄,其中“關系”就占到了一半的內容,即正文的五到十部分是關于上述6種關系的詳細規則,附錄I-M提供了相關關系類型的關系說明語。由此可以看出RDA對于關系的重視。此外,在RDA中對于關系的揭示更加的系統化和一體化。首先,RDA將僅存在于書目記錄中的資源和與資源相關的責任者之間的關系按照作品、內容表達、載體表現和單件4個層次進行細分,將不同層次的責任者所承擔的職能進行了細化,并且通過相關的關系說明語進行體現,這樣做的結果是使責任說明在書目記錄中更加的明朗化,改變了以往書目記錄中責任說明不明確的狀態,另外,相關關系說明語的統一使用也讓這種關系的揭示更加的一體化和國際化。其次,RDA將同時存在于書目記錄和規范記錄中的資源與資源之間的關系按照相關作品、內容表達、載體表現和單件4個層次細分為8種關系,并且通過相關的關系說明語進行體現,通過這種方式RDA改變了過去通過標識符來揭示資源與資源關系的方式,使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揭示關系,即標識符、規范檢索點匹配關系說明語以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描述,通過上述幾種方法使關系的揭示更加的準確深入,更富有層次感。再次,RDA將僅存在于規范記錄中的名稱與名稱的關系按照相關個人、家族和團體的層次進行細分,正如上述2.2中所述這也是編目規則首次將規范記錄的構建納入其中的又一有力佐證。總之,RDA通過6個部分21章以及5個專門附錄制定揭示“關系”的詳細規則,使編目中的關系揭示不再是模糊不清,而是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統一而又規范,關系揭示的一體化對實現國際編目一體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4 編目區域一體化
縱觀國際編目發展的歷史,從西方的財產清單到東方我國的殷商甲骨,從英美編目體系到普魯士編目體系,從巴黎《原則聲明》到《國際編目原則聲明》,從《英美編目條例》(簡稱AACR)到《資源描述與檢索》(RDA),編目早已變得越來越國際化,并且呈現出區域編目的一體化趨勢。在RDA出現以前,無論是西方的《英美編目條例》《普魯士規則》還是我國的《中國文獻編目規則》都具有很強的區域性,但各區域內的編目規則還存在很大的差異。在RDA出現以后,編目規則不再局限于英、美、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英語國家,而是被更多非英語國家采用,最終成為國際性的書目記錄與檢索的內容標準。隨著編目規則的國際化,區域編目也越來越國際化。RDA的問世在國際編目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國家紛紛表示接受并使用RDA規則,并制定了相應的本地政策聲明。目前在RDA工具套件(RDA Toolkit)上有六個政策聲明,即美國國會圖書館和聯合編目項目政策聲明(LC-PCC PS)、德語地區政策聲明(D-A-CH AWR)、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政策聲明(NLA PS)、大英圖書館政策聲明、音樂圖書館協會政策聲明(MLA)以及芬蘭圖書館政策聲明(SKL)[5]。每個政策聲明規定的是相應國家或地區在實施RDA后的本地政策。在編目規則統一的國際化背景下,各個國家或地區可以根據自身的特殊情況,制定自己的本地實施政策,做到求大同、存小異,允許各自差異的存在。總之,在編目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編目區域也越來越呈現一體化的趨勢。
如前文所述,編目一體化在RDA中體現在多個方面,RDA使編目更加深入地邁向了一體化,由此,在RDA規則下編目一體化必將為圖書館編目工作帶來諸多現實影響,具體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3.1 編目業務格局的一體化
過去,世界各國圖書館的編目業務格局大多是分散性的,即編目工作按照文獻資料類型或語種的歸屬分散而治,由不同的部門分別承擔。但是,隨著出版業的迅猛發展,出版物的載體類型也變得多種多樣,除了早已存在的印刷型出版物,還出現了電子資源、音像資源、測繪資源、樂譜資源、縮微資源、多媒體資源等新興載體。不僅如此,隨著這些新型載體資源數量的不斷增長,它們在圖書館館藏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因此,分散型編目業務格局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文獻編目的需要,因為文獻資料類型越來越綜合,難以區分,采用分散型編目會出現多頭數據、多媒體資料無法完全揭示等問題[6]。但是,由于過去的編目規則不能很好的解決多種資料類型統一編目的問題,這種分散性的業務格局也因此很難打破,然而,RDA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正如上述2.1中所述,RDA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而產生的,根據它的規則可以實現編目資源的一體化,因而實現編目業務格局的一體化也不再是紙上談兵的事。
3.2 書目數據格式的修訂
為了滿足在RDA規則下編目一體化的需求,作為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書目數據格式MARC21格式也進行了一定范圍的調整,或增加,或刪除,或重定義以便適應新規則。例如,由于RDA適用于各種資料類型,而過去記錄在245字段的$h子字段的一般資料標識已不能涵蓋所有的資料類型,因此,MARC21增加了336、337、338字段,將一般資料標識細分為內容類型、媒體類型及載體類型三部分,并且固定了相關術語的用法。此外,由于RDA增加了規范記錄的編制規則,并且規范記錄中所包含的一些元素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因此,為了適應這一變化,MARC21增加了368、370-378和380-386等字段。除了上述的修訂之外,為了順應RDA關系揭示一體化趨勢,MARC21在書目記錄7XX、76X-78X字段和規范記錄4XX、5XX字段新增子字段$i以便更好地描述相關關系等等[7]。可以說MARC21的修訂與編目一體化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編目一體化導致了MARC21的修訂,反之MARC21的修訂又進一步促進了編目一體化的進程。
3.3 我國中、外文編目的一體化趨勢
眾所周知,我國中、外文編目一直處于分立的狀態,以國家圖書館為例,中文文獻編目遵循的是《中國文獻編目規則》,使用的書目數據格式是CNMARC,外文文獻編目遵循的具有AACR2精神的《西文文獻編目條例》,使用的書目數據格式是MARC21[8]。二者無論是在規則層面還是在書目數據格式層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盡管二者也做出了很多的改變,但一直無法將中、外文編目進行統一。然而,RDA的出現有望使我國中、外文編目走向統一,因為RDA可以最大限度地跨越語言屏障,實現編目資源以及編目區域的一體化。今后,文獻的語言、編目語言以及編目機構首選的語言不再是制約中、外文編目一體化的因素。另外,RDA只是提供了一個總體規則,具體到某一國家或地區他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本地實施政策,做到求大同、存小異,允許各自差異的存在。此外,書目框架遷移計劃(BIBFRAME)也為我國中、外文編目的一體化提供了可能。相信在未來,我國中、外文編目一體化的局面必將到來。
RDA為實現編目一體化創造了史無前例的有利條件,各大編目機構也在為實現RDA編目做出了不斷地努力,然而,受各館館藏范圍、各國語言文化以及編目傳統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作為一個整體概念的編目一體化可能會在一個或多個方面受到制約或影響而無法實現理想狀態。正如我國中、外文編目分立的現狀,雖然從宏觀上來看完全具備合流的條件,然而,很多細節及傳統的處理仍然會存在爭議,實現編目一體化仍需時日。
〔1〕 RDA發展聯合指導委員會主編,RDA翻譯工作組譯.資源描述與檢索(RDA)[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p1-3
〔2〕 林明.《國際編目原則聲明》的幾點重要修改[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4):72-76
〔3〕 羅翀,劉玉綿.《國際標準書目著錄》(統一版)的一體化特色分析[J].圖書館建設,2010(8):41
〔4〕 林明.目錄的語言/文字和規范檢索點———試讀《國際編目原則聲明》和RDA的語言/文字原則[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3):74-79.
〔5〕 RDA Toolkit[EB/OL].[2016-09-19]http://access.rdatoolkit.org/rdachp11_rda11-1158.html
〔6〕 羅翀.國家圖書館編目業務格局一體化可行性研究.國家圖書館館級青年科研項目,2007-2009
〔7〕 姜化林.RDA編目規則下的MARC21修訂[J].圖書館雜志,2013(5):47-49
〔8〕 王邵平.RDA與中文編目規則[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2):9-15
The Reflection of Cataloging Integration in RDA
Zhao Na
RDA is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cataloging rules, of which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cataloging rules. First, the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based on which RDA can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cataloging. Then, the paper states in detail the specific reflections of cataloging integration in RDA.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influences that RDA cataloging integration will have on the future cataloging work.
RDA; Cataloging; Integration
G254.34
A
趙娜(1988-),女,國家圖書館外文采編部,館員,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