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靖靖
“粉絲經濟”下的《建軍大業》
□ 李靖靖
《建軍大業》票房超過同類題材的主旋律影片,與其對“粉絲經濟”的精準把握不無關系,該影片在演員的選擇、香港導演的加盟、類型片的選擇、檔期的安排等方面都非常用心。
粉絲經濟;主旋律;《建軍大業》
表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影片在中國電影市場可謂是舉步維艱。雖然這類影片反映革命現實、弘揚主流價值觀,高揚英雄主義與愛國精神的大旗,其中一部分口碑、風評都非常好,但是其票房收益并不樂觀,甚至遠遠不及人皆罵之的爛片。今年夏天上映的《建軍大業》截至筆者撰文時(2017年8月4日)票房已突破3億元,勢頭超過同類題材的主旋律影片。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是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宏大歷史篇章的獻禮之作。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影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為挽救革命,于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新型革命軍隊的序幕。此次聚焦中國近代戰爭題材,《建軍大業》劇組力求真實還原當年戰火紛飛的質感,演繹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淬煉的崢嶸歲月,重現了當年革命前輩為建立新的武裝力量而浴血奮戰的壯烈場面。
《建軍大業》票房高于同類題材的主旋律影片,一方面和影片質量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其充分考慮“粉絲經濟”密切相關。
無論是《建黨偉業》《建國大業》還是《建軍大業》,該系列電影的演員陣容是其他影片難以企及的,動用了大量時下最炙手可熱的明星,可謂是把粉絲經濟玩得熟門熟路。雖然從明星的數量上講,《建軍大業》比不上《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但依然囊括現今幾乎所有當紅“小鮮肉”和演技實力派“男神”。在這部影片中,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等主演的用心演繹為片中角色注入極強的表演張力,貢獻了不少淚點和燃點。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青年演員也被贊“演技在線、血氣方剛”。雖然有些偶像明星還是顯露出稚嫩之氣,但總體來說,無論是形象還是氣質,抑或是表演上,他們都能夠讓人信服。劉偉強表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非常具有潛力的演員,“拍電影很難,需要大量的溝通,演員也需要找到適合他們的角色。年輕演員的演技是一個大家都需要去面對的問題,臺前幕后的工作人員都應努力去解決,否則大家都會被觀眾拋棄”。
要讓觀眾自發買票觀看,才能真正傳達影片的正能量,如果啟用年輕偶像演員能有效地提高影片的接受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好事;而一干年輕演員如果通過出演革命歷史題材電影,能夠在德藝雙馨的道路上邁出新的一步,成為中國電影新力量乃至中國電影中堅力量,無疑更是中國電影的福音。
香港導演劉偉強的加入對于《建軍大業》來說至關重要,他為主旋律商業化和類型化開創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從攝影師到導演,劉偉強對黑幫片、警匪片、愛情片、懸疑片、武俠片等都有所涉獵,正是憑借豐富的閱歷、敏銳的視角、扎實的功底和獨特的思考,劉偉強以多元化類型交融變奏拓寬了香港電影的視野,其流變卻始終獨特的敘事風格更讓他獨樹一幟。難能可貴的是,在諳熟商業電影游戲規則的同時,他尤為關注人物精神內核和文化特質,對人性的深入剖析使他的影像作品富有哲理的思考。因而劉偉強的電影既獲得了觀眾認同、創造了巨大票房價值,又贏得了業界的普遍尊重,可謂引領了香港電影的發展潮流。
《建軍大業》中,劉偉強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放棄了以往此類影片慣用的傳統教科書式敘事方式,不說教,亦不搞“流水賬”,而是結合自身以往拍商業片所長,把影片拍得風云跌宕,蕩氣回腸。燃魂動情處,更是意想不到的催人淚下。而在具體拍攝手法上,擅長爆破、動作場面的劉偉強將入行數十年來的經驗全數灌注在電影中,為了全方位還原戰斗場面,一場戰爭除了固定的四個機位變換兩次位置之外,還加上了一個航拍機位和兩個安裝在戰士身上的移動機位,拍攝角度多達11個,單場戰爭場面拍攝鏡頭數多達近3000個,顯現出劉偉強極強的現場操控能力和調度能力。
2012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開創了青春片的新紀元后,一系列青春片陸續登場,《致青春》《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引領了一波又一波的觀影熱潮,這些青春片輕輕松松就能達到幾億的票房,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劇情狗血、內容雷同、表演做作等問題。
1927年南昌起義的領導人們正值青春年少,昔時的意氣書生已不再僅僅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他們更堅信“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所以,從類型片、內容上來說,《建軍大業》也屬于青春片。但和以往的青春片不同,這部影片充滿了更多激情、熱血的基調,戰火硝煙與柔情并具,熱情澎湃與委婉細膩兼備,為當今萎靡不振的青春片注入一針強心劑。
《建軍大業》與其說是對歷史的再現,不如說是用前輩們的熱血青春給當代青年上了精彩一課。90年前,中國青年找到了自己應該站立的位置,站在了人民的一面,站在了民族大義的一面,拯救民族危亡,是那個時代最進步的社會力量。在滾滾前進的時代潮流中,今天,革命先烈的二三十歲映照著我們的二三十歲,他們帶領我們,也時刻鞭策我們。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寄予厚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如何讓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如何傳承這份熱血信仰,如何擔起身上的時代重擔,是影片留給我們的最大思考。
2017年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為了再現革命先輩的建軍艱難史,《建軍大業》應時而生,該片對紀念曾為新中國奉獻出青春及生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具有深刻的意義。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然而每個時代英雄所具備的特質和精神又是彼此貫通的。我們今天雖然處在一個和平時代,但年輕人要創業,要突破,永遠不能缺少那種奮斗、奉獻的精神。
《建軍大業》上映于暑期檔,影片中的諸多年輕偶像明星發揮了票房號召力,吸引了更多休假中的粉絲走進了電影院。
在這個信息爆炸,資訊高速發達的時代,為了能在蕪雜的信息環境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的眼球,在電影的營銷中強調“粉絲營銷”是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
1.苗春.很燃很精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08-07(07).
2.胡清,李志方.劉偉強電影藝術追求探析[J].電影文學,2011(06).
3.馬璐.戰火青春熱血激燃[N].吉林日報,2017-08-01(09).
本文系山東省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專項課題“‘粉絲電影’市場下大學生受眾行為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6SZJ052。
(作者系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