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紅果
高校突發事件新聞宣傳的應對策略
□ 苗紅果
高校逐漸成為突發事件的易發場所。根據高校突發新聞事件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潛伏、爆發、恢復三個階段,并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提出應對策略: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建立網絡輿情監督制度;信息發布要及時介入、主動出擊,借用主流媒體的公信力、適時組織新聞發布;發揮意見領袖作用、淡化突發事件影響,開展媒體公關、重塑高校形象。
高校突發事件;新聞宣傳;應對策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的社會化程度日益加深。高校也逐漸成為突發事件的易發場所。突發事件的發生往往破壞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學校的聲譽。高校突發事件按照其發生、發展的過程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按照高校突發事件不同階段的主要特點,本文將突發事件分為潛伏期、爆發期、恢復期三個階段,并根據各階段提出相應的新聞宣傳應對策略。
《左傳》有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突發事件有些時候無可避免,在突發事件的潛伏期,高校管理者要做到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建立完善的防御機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高校突發事件,高校管理者更是要做到未雨綢繆。在日常的新聞宣傳工作中,要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高校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是高校信息公開、滿足公眾知情權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避免信息來源的多元化、避免在突發事件上出現不一樣聲音的重要措施。
突發事件發生后,高校要時刻把握:采取的新聞公關策略要利于規避輿論的負面影響,要利于突發事件的順利解決,要利于維護學校的形象。實現解決突發事件的“三個有利于”,新聞發言人制度必不可少。高校新聞發言人積極向媒體和社會公眾發布有關事件的信息,積極借助媒體的力量引導輿論導向。另外,新聞發言人在開展新聞發布前,要盡量掌握突發事件的全面信息,做好應對記者提問的相關準備。
隨著網絡技術和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媒體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重要平臺和渠道。突發事件更是受到網民的關注。突發事件經過網絡媒體的轉載、傳播,更是使得相關信息呈幾何裂變發展,很多媒體記者開始將發現新聞線索的視角轉向了互聯網媒體。對高校而言,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網絡的輿情監督,建立網絡輿情監督制度。在日常信息監測時,對搜索引擎、主流媒體、網站、學校貼吧等進行全覆蓋檢測。在對網絡輿論進行監測時,要注意不同類型言論中意見領袖的言論,針對意見領袖的言論及時進行疏導,避免其因較大的影響力而造成事件的進一步發展和蔓延。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該對獲取的輿情信息進行歸納整理,進行及時的報告和反饋,一方面可以通過輿情監測預測可能產生突發事件的問題,為下一步進行提前預防和做好決策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可以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建立良好的輿情疏導機制。
突發事件進入爆發期后,高校管理者選擇的新聞宣傳處理方式直接影響事件的處理效果。對于高校管理者而言,在信息發布、輿論引導方面下功夫是正確處理突發事件的重要內容。
“捂捂看看再說”是當下諸多高校處理突發事件時的態度,這種態度的結果就是事件影響范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對學校造成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高校迅速查清事實真相,第一時間向社會公眾及媒體公布實情,如果事件復雜,短時間內無法快速查清事實的,也要在第一時間向公眾及媒體公布事件的進展情況。與此同時,高校要對公布信息后可能產生的信息反饋作出預測評估,并準備好應對措施和方案。
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各種新情況會隨時出現,高校除了召開新聞發布會外,還要積極利用網絡新媒體如官方微博、微信等發布事件的最新進展情況。
信息發布是否及時決定了突發事件的走向。在新媒體環境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提出了“黃金4小時”原則。所謂“黃金4小時”原則,指的是新聞發布的及時性,政府要第一時間發聲,政府要第一時間處理問題,做突發事件的“第一定義者”。①
高校在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上也要積極借鑒這一原則,力爭先聲奪人,搶占輿論的制高點。及時介入,主動出擊,才能終止猜測和謠言的擴散,避免歪曲的報道的產生,進而掌握突發事件處理的主動權。
高校突發事件的發生往往會引起社會媒體的關注和采訪報道。在突發事件的處理過程中,高校要積極借用主流媒體的公信力,適時組織新聞發布,可采取以下新聞發布形式:
1.召開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具有正規、互動性強、新聞傳播面廣、迅速擴散到受眾等特點,高校在突發事件后采取新聞發布會,能夠掌握信息傳播的主導權。
2.組織集體采訪
針對突發事件的具體情況和校方采取的處理措施,高校可邀請媒體記者進行集中采訪,一是可以節約校方處理突發事件時應對媒體的時間,二是可以通過媒體集中采訪更廣泛地發布有利于學校的信息,從而較好地引導輿論。
3.安排專訪
在組織新聞發布會和集體采訪后,高校還可以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媒體記者進行聯系,安排專訪,通過媒體的真實、客觀、公正的報道和媒體的自身影響力來引導輿論。需要指出的是,對于較大影響力的媒體要慎重,要盡量選擇和學校有著良好關系的媒體。
4.接受電話采訪
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關注的媒體會有很多,很多記者由于地域的原因可能無法直接到事件現場采訪,很多記者會通過打電話的方式向校方了解事件的情況,高校工作人員在對待記者的電話采訪時一定要謹慎。首先要核實記者的身份、所屬媒體等信息,對于已經統一口徑的問題可及時回答,對于尚未有明確答案的問題要進行記錄,然后核實情況請示突發事件處理工作組后進行回復,確保回復的口徑統一、信息真實。
5.提供書面采訪
書面采訪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方式,也是高校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應對媒體的有效措施之一,高校可根據媒體的需求和可供發布的具體情況,提供書面采訪稿。
突發事件結束后,如何淡化突發事件對學校造成的影響,重新塑造學校形象成為高校管理者的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意見領袖是指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意見、評論,并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是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的中介或過濾的環節。②在群體中,意見領袖一般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在社交場合比較活躍,他們的意見和態度往往會影響所在群體的觀點態度。意見領袖與普通人群相比,接觸的媒體信息較多,他們對媒體的報道有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并將經過自己加工過的信息傳播給他人。他們對信息的傳播,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并讓信息產生一定的傳播偏向。
在突發事件的處理過程中,意見領袖所傳達的信息,對事件的觀點和態度會影響其所在群體。充分發揮好意見領袖的作用,讓其在突發事件恢復期的信息傳播過程中傳達科學、準確、權威的信息,此外,可以充分發揮意見領袖分析、引導輿論的作用,以此來更好地舒緩、化解矛盾,在時間的淡化和大眾傳媒的后續報道影響下,引導公眾回歸視聽。
作為擁有向受眾傳播信息的權利,媒體資源是一種稀缺資源。媒體資源的稀缺性和媒體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媒體擁有較大的力量。當突發事件發生時,人們更多地會選擇追隨媒體了解事件的情況。根據大眾傳播學理論中的議程設置原則,媒體對于事件的報道、闡釋會影響受眾對于事件的認知,媒體對于事件的報道態度也會成為引導公眾輿論的有力工具。媒體作為突發事件過程中的重要力量,對于高校解決突發事件的影響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重大突發事件往往對學校的形象破壞程度較大,在突發事件恢復期,開展高校形象重塑非常重要。高校可根據需要,積極開展媒體公關活動,制定危機過后的新聞宣傳策略,有計劃地引導輿論,淡化危機影響。
注釋:
①李宛平.網絡時代突發事件媒體應對策略[J].新聞愛好者,2011(18).
②顧品浩,蔣冠.突發性公共事件中的網絡意見領袖分析——以“楊達才事件”為例[J].情報雜志,2013(05).
1.陳少平.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的研究及處置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12(03).
2.吳美娜.高校危機傳播管理的媒體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
3.陳強,王雅蕾,王國華.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泛化現象研究[J].情報雜志,2011(05).
(作者單位:安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