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淺談地方電視臺本土化節目中主持人與節目風格的統一
□張旭
電視節目主持人是電視節目重要的組成元素,在地方電視臺節目中,節目主持人本土化與節目風格的統一有著重要的聯系,能夠很好地結合本地的特色,給本地收視群眾帶來親近的感覺,給節目增添本地的特色效果。在現今電視臺競爭激烈的局面下,我們要發揚本地的特色,將主持人與節目風格相統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節目。本文結合地方電視臺方言節目中主持人與節目風格的統一及要求進行相關探討。
本土化節目;主持人;節目風格;要求
節目主持人作為節目的主要載體,在節目中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面對當前電視節目的激烈競爭,推陳出新,為觀眾提供更多的選擇權,也有力保障了節目的內容和質量。方言節目中,節目主持人本土化的語言風格與節目效果凸顯出了個性的元素,例如重慶云陽電視臺的《好巴適》,主持人方言化的主持方式不僅讓地方臺觀眾樂于接受,還增添了幽默感,更為重要的是,給本地觀眾帶來了親切感,很好地體現了節目的主題。本文從本土節目的定位出發,探討主持人本土化的主持與節目風格統一的要求,同時為節目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在這個全球化浪潮從經濟拍打到文化領域的時代里,文化的發展越來越趨于一元化,過多的相同失去了自己的韻味。地方化的特色就成為了與全球化相對抗的一把利器,它的發展是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文化背景所影響的,更多地體現了地方的獨特魅力,它不是文化間沖突的利器,相反它充分表達了多元化的文化發展格局。而語言作為節目向觀眾傳達信息的主要載體,語言本土化的發展是節目本土化的基本條件,方言不僅讓小范圍的收視觀眾有著親切的收聽感覺,而且讓他們感受到新聞娛樂就在身邊,透過節目感受平凡的生活,也更大程度地得到了觀眾的文化認同,從而使節目贏得觀眾的喜愛。例如重慶永川電視臺的《胖哥說事兒》節目,在節目中胖哥利用重慶方言鮮明、靈活的特點,加上胖妹的旁說,讓整個節目充滿地域色彩,對社會上的事件以獨特的口吻加以點評和說明,輔之以流行的表情色彩,不僅讓老少易懂,更增加了一份心理認同,新聞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群眾,讓大家自覺遵守了社會的規則。方言與普通話并不存在矛盾沖突,我們既強調文化統一,又注重地方特色,兩者共同生長,互不影響。
本土化的主持具有很多優點。第一,節目的可信度更高,互動性也更強。電視節目的主持內容本就是客觀存在的真實事件,但從觀眾的角度出發,未必覺得真實,如果改成本土化的主持方式,觀眾聽得明白,覺得講得實在,從而讓觀眾對節目有了清楚的認知。而且在節目的互動環節,觀眾的參與也更突出,觀眾會樂于撥打熱線電話反映身邊的大事小情,讓節目做到了為民服務。第二,親和力與幽默感倍增。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與親切的人走得近,在觀看節目時也是如此。本土化風格的主持自然比普通話的效果更好,更有親和力,更能貼近本地百姓,幽默度也更高。拿吉林電視臺的《說實在的》節目來說,節目中經常會提到有兒女為了金錢利益去爭奪老人或老人子女眾多卻無家可依的案例,很多善良的觀眾無法相信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在這檔節目中主持人用本土化的主持風格,把觀眾當成最熟悉的朋友,將一個個身邊事娓娓道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而且主持人大羊詼諧幽默的東北話經常逗得觀眾哈哈大笑,使節目更加有看點,讓觀眾在節目中得到了快樂。
典型的地方文化對主持人的本土化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在吉林衛視的《巧嘴二人轉》中,兩位主持人結合了當地的文化特色,以二人轉的方式說新聞,甚至采用了二人轉的音樂,這符合當地聽眾的收聽需求,節目也成為了知名廣播欄目。由此可見,地域文化對主持人本土化的發展具有深厚影響。地域文化為主持人創造了風格基礎,讓他們更容易在節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也讓習慣了故鄉特色的本土觀眾更容易接受節目所傳達的信息。
根據自己的特點定位,讓自己的形象與語言都增添地方色彩。第一,形象定位。我們可以向王小丫學習,她在《金土地》的主持中,大方樸素,符合農民的接受心理。我們在自己的節目中也要摸索出百姓喜歡的著裝定位,就好比在自家院里做節目一般,沒有鎂光燈,也沒有眼花繚亂的服裝色彩,有的只是熟識的鄰里,在一起相互聊天,拉近我們與群眾的距離。第二,語言定位。有些地方臺的主持人在與群眾的聊天中會顯現出濃厚的城市化氣息,缺少了地域的語言特色,整個聊天會顯得生硬,與節目受眾相脫離,沒有感染力。我們應在平時多去搜尋百姓聊天的語言特點,像平時與群眾的聊天那樣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方式進行溝通,方言化的交流能為節目增加更多的自然感、親切感,少了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主持人應當對節目從制作到播出的各段流程都了如指掌,對自己的節目應該手到擒來,游刃有余。現在主持人的選拔大都靠著英俊的外表和甜美的聲音,然而內涵的表現也應成為重要的選拔標準之一。主持人不該只是在節目中一味地依靠提詞器和流程來完成一期節目的錄制,而是應該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風格以及一定的知識儲備。在一些電視節目中,節目的嘉賓對于主持人的問題以高情商的話語回答,而主持人對嘉賓的表現不僅沒有很好的承接,反而被嘉賓帶得暈頭轉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對節目失去了把控。主持人應該對節目有著充分的把握,脫離提詞器,讓整個節目變得靈活起來、樸實起來,讓觀眾更有興趣觀看。
節目的可看度直接影響了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怎樣提高節目的可看性?第一,對特定對象的心理做好掌握。地方臺的時政采訪對象多是政府的領導,這時對對象的心理把握就有很大的必要,不至于在面對領導的回答時出現窘相。主持的問答也要注意形象,應當端莊,不該媚態或者仰望。主持人在主持時要把握好度,如采訪領導時,說話要避免阿諛奉承;采訪農民時,要采用通俗的語氣,平易近人。第二,循序漸進地進行主持。在主持時要注意節目的次序,把握切入的點,可以結合當時的具體情境,靈活切入,注意由淺及深、由表及里的層次,以主題為承接點,一步步切入下去。第三,提高自身的歸納能力。對于地方本土化的節目來說,歸納也應具有地方色彩,將節目的流程轉變為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思維去支撐節目的整體效果,對自己在節目中的定位有清晰的認識,隨時掌握節目的氛圍,避免尷尬氣氛和偏離主題現象的出現。第四,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節目中經常會遇到突發的問題,不要緊張,注意臨場發揮,用自己鮮明的主持特點去應對突發狀況,時常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我們要充分了解地方電視臺的定位對主持人本土化風格的影響,充分發揮本土化主持的優點,詳細地展示我們地方的特色,傳播我們的地域文化。地方臺本土化節目的主持人要讓自己增添地方色彩,對節目的流程游刃有余地掌握,讓節目的特點更加鮮明,穩固自己的受眾群體。為了讓群眾身心受益,我們也有義務將我們的本土化節目做好,統一主持人和節目的風格,找準定位,做出有內涵、有價值、有意義的節目。
1.程麗亞.論地方電視臺節目的本土化創新[J].采寫編,2010(02):28-29.
2.曾志華.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文化影響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鄭藝.電視方言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本土化策略——以恩施電視臺《新聞六口茶》為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2):122-125.
(作者系重慶市云陽縣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