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烈
解析電影《夏洛特煩惱》的色調運用
□霍烈
《夏洛特煩惱》這部電影改編自開心麻花團隊的同名話劇,憑借著“小導演、小人物、小故事”贏得觀眾一致好評,創造了票房神話。《夏洛特煩惱》在讓觀眾歡笑之余,還多出了許多美好的情懷和內涵。整部電影故事順暢連貫,包袱不斷,但作為一部出色的喜劇,不只是博人一笑,能在笑中參悟生活,才算是好的喜劇。色調是電影表現技巧中的重要元素,容易影響觀眾的視覺感受,好的色調能帶給觀眾好的享受。本文立足于電影色調的角度,闡述了電影《夏洛特煩惱》中運用的色調對劇情產生了何種作用。
《夏洛特煩惱》;暖色調;冷色調
《夏洛特煩惱》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電影,沒有大牌明星和小鮮肉壓陣,但影片所體現的價值和品質足夠秒殺許多電影,一個橋段多個笑點,影院分分秒秒笑聲爆棚。充滿哲理性的人生故事,結合90年代最流行的音樂,家長里短的青春回憶,在笑聲中讓你領悟人生,回憶青春。
電影是能將色調發揮到極致的方式之一,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電影的靈魂所在。在彩色電影大行其道的今天,用泛黃的色調追述回憶,感嘆青春逝去的電影并不少見,愛好拍攝溫暖懷舊情懷電影的導演并不是少數,但是《夏洛特煩惱》導演對色調的把控張弛有度,可圈可點,冷暖色調的巧妙轉換和對比展現了一種溫暖的心酸感,體現的正是“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主題。其實整部電影都是一個夢,一個抑郁不得志的三十歲男人關于青春期的夢。夢里的色彩就應該是明亮的,因為這本身就是“白日夢”,就如同電影片名GOODBYEMR LOSER一樣,人人都想重新再過一遍青春期,了卻心愿,彌補遺憾,因為回想起來,好像青春期里總是充滿了遺憾,然而夢的基調是悲傷的,青春期就是青春期,沒有缺憾哪還叫青春呢?
電影的色調是電影烘托氣氛和傳達主題感受的有力手段,也是形成導演個人風格的重要表現,形形色色的電影色調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把握,也是導演心理及其風格的展現。色調在影片中,不僅是純粹電影化的造型手段,而且還要構成電影的視覺語言形態。色彩應該是電影藝術最具視覺沖擊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尤其是和諧的色調,不止營造了電影要表達的主題氛圍,更帶給觀眾無限的視覺美感。”①同時,電影中的色調不僅交代了影片的背景,也暗示了影片的風格和結局。《夏洛特煩惱》這部電影以黃色為主要色調,色彩明亮。黃色給人以明朗和歡樂的感覺,常常被用來象征幸福和溫馨,黃色因明度高,容易從背景中顯現出來,具有引人注目、吸引觀者視線的力量。
影片使用黃色的色調最明顯的是從主人公夏洛穿越回高中課堂開始的。當夏洛打開穿越時空的那扇門,觀眾也隨著夏洛走進他的回憶里。當他走進教室里,整個教室被包裹在一種溫暖的黃色之中,陽光透進窗戶灑在每一個同學的臉上、身上,給觀者一種走進回憶的溫暖氣息之中。因為在電影里,夏洛畢業后過得并不愉快,無論是事業、愛情還是生活都是不順意的,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在這樣一種生活現狀里,主人公突然回到無憂無慮的高中時代,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多么不真實的幸福,所以,暖暖的陽光說明了主人公的心情是幸福、開心的,同時,泛黃的色調也仿佛在告訴觀眾,這種幸福并不是真實的。
在夏洛操場檢討的這一段里,夏洛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向主席臺,這時候的色調依然是以暖黃色為主,陽光從他的頭頂灑下,給人一種神圣的感覺。“如果光源從臉部上方照下,會造成天使般的效果,因為這種光源本身就暗示著神的光澤降臨。”②實際上,在電影情節中,夏洛是因為犯了錯誤才要做檢討的,那么為什么導演會選擇用這種神圣的光芒照在夏洛的臉上呢?主要還是為了體現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夏洛已經從現實生活中的“配角”走到夢境中的“主角”,這時的夏洛身上充斥著主角的光環,在主席臺上的“檢討”似乎已經不那么重要了。另外,愛情場面以光暈效果拍攝戀人頭部會產生一種浪漫的效果。夏洛在教室為女神秋雅唱歌時,陽光從他們的頭頂照下,兩人身邊環繞著淡淡的光芒,浪漫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每個導演對于色調的運用都不盡相同,無論使用何種色調,只要運用得當,都會使我們感受到震撼力,并且輕易掉進導演所構筑的色彩世界中。在電影中,色調無處不在,無論是整體的環境,還是人物的衣著,除了對意境與氛圍的表現外,色彩還會與人物的內心相呼應,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現人物的心理。
電影《夏洛特煩惱》并不僅僅只是一味地表達回憶的美好和溫暖,還有一種“心酸”。一部合格的喜劇電影到成為一部好的喜劇電影,它們的距離有多遠?我認為不是一百部《煎餅俠》,而是影片有沒有傳達給人一種心酸感。你以為走上了人生巔峰,名利雙收,眾人仰望,迎娶女神,滿足了男生在青春期里的那一點點虛榮,人生就圓滿了?電影告訴我們,并不是。“影片針砭時弊,赤裸裸地諷刺了時下錯誤的價值觀和社會問題,每一字、每一句都擲地有聲,辛辣地諷刺現實,戳中觀眾的笑點。”③
《夏洛特煩惱》表現劇情的轉折同樣巧妙運用了色調。所謂有明亮的地方就有黑暗,在此片中明暗和冷暖之間的色調轉換是具有鮮明特色的。在主人公夏洛作為人生贏家時,他永遠處于陽光之下,影片第一次出現冷色調是在夏洛得知馬冬梅為了救他與黑社會大哥鉆小樹林。在深夜里,夏洛坐在沙發上,拿著馬冬梅留給他的標槍陷入深思,這時畫面的色調是冷色,這種冷色與電影之前的暖黃色形成明顯的對比,這時的夏洛開始思考和懷疑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這是電影的一個轉折,觀眾也開始發現其實主角的人生并未圓滿,靠著投機取巧得來的成功,沒過多久就已覺得無趣,昔日愛慕的女神卸下了女神的光環只讓人覺得虛偽,而與之換取的代價是,他丟失的是一段最真摯的感情,懷念的是從前的幸福。
電影第二次出現冷色調的畫面是查出HIV的夏洛在病房里已經奄奄一息,馬冬梅從窗戶爬進病房探望夏洛,冷色調的病房里,馬冬梅為夏洛唱起那首歌曲:“一次就好,我陪你去看天荒地老……”一種酸楚的情緒就這么蔓延開來。夏洛的青春只有馬冬梅在的日子才是明亮的,他卑微不堪的校園時光因為馬冬梅的存在而變得閃閃發亮。虛無的穿越夢境并不值得夏洛懷念,相反地,真實的現實才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色調是電影語言中不可小覷的符號元素,它或者可以為電影情緒進行調味似的畫龍點睛,或者干脆成為電影主題的風格標志。它的絢麗與暗淡、冷暖與明暗,都向眾人表述著電影的意義。”④雖然不同的顏色會有不同的視覺感受,也能傳達一定的感情,但色調真正的美感是在有意識地、合理地運用色彩基調時體現出來的。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電影中將色彩全部去掉,就算角色動作表演再出色,場景環境再精細,劇情結構再完美,攝影技術再高超,恐怕也沒有辦法調動觀眾的情緒,無法將故事主人的情感變化準確地傳達出來,更無法將故事主題表現到位。因此,色調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彩色而美妙的畫面,而是直接參與了劇情情緒的渲染和深化,使主題得到了升華。
整部電影的色調是以明亮為主的,正是在于電影屬于喜劇類型,笑點密集之極,關于青春,關于現實,關于人生里的世事變遷;中間穿插著冷色調的鏡頭在于電影的基調卻是悲傷的——人生就這么些事,哪怕你真的再來一次,也真不一定比現在過得更好。其實夏洛的煩惱,何嘗不是我們的煩惱,夏洛穿越時做的夢,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日日夜夜夢中的期待,滿滿的驚喜與甜蜜。只是,當夢醒來之時,一切歸零。聽著那些曾經影響幾代人的流行音樂,突然有著說不清的感動與難忘。夏洛的愛情與事業,穿越夢中時的叛逆青春與成長疼痛。影片用一種泛黃的色調,將穿越時的幸福感一一呈現,多了份浪漫與質感。電影落幕,夏洛回到現實,他醒來了,好在他才歲到中年一切來得及。我們都曾不甘如此平凡過完此生,但是平淡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沒有人可以回到從前,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不讓自己后悔才是好人生。喜劇不是萬能的,它不是讓你逃避現實,做現實生活里做不到的夢,而是關照現實,給以啟發。
注釋:
①王雷.試論和諧色調在電影中的視覺美感[J].藝術研究,2009(01).
②[美]路易斯·賈內梯.認識電影(第11版)[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③李思薈.《夏洛特煩惱》中諷刺與批判的現實美學[J].電影文學,2016(24).
④王燕子.電影色彩的互文性[J].藝苑,2010(03).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