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農技推廣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與一些職業農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探索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通過對耕地、播種、施肥、田間除草、收獲(脫粒)等主要玉米生產管理環節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在重慶市秀山縣采用玉米輕簡化栽培比精細栽培平均節約勞動力6.5個/667m2,降低生產成本395元/667m2,從而達到增加玉米生產經濟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 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探索;效益;重慶市秀山縣
玉米在秀山縣栽培歷史悠久,是秀山縣目前三大糧食種植作物(水稻、玉米、甘薯)之一。常年玉米種植面積1.23萬hm2,占三大糧食種植面積的30.8%,產量7.15萬t,占三大糧食總產的27.3%。玉米是高產作物,搞好玉米生產,對于穩定秀山縣糧食生產具有舉足輕重作用,同時,玉米又是營養豐富的飼料作物,有“飼料之王美稱”,玉米籽粒及其副產物可作為工業原料,玉米淀粉廣泛用于食品、化工、醫藥和紡織工業,發展玉米產業有利于秀山縣畜、牧、禽、釀酒產業發展。
1概述
隨著改革開放及城鎮化的深入發展,農村大量青壯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業從業人員在逐年減少,年齡結構在逐年增大,玉米生產勞動力成本在不斷提高,農戶種植玉米的效益逐年下降,受玉米生產成本的不斷上漲和產品銷售價格平穩雙重瓶頸制約,嚴重阻礙著秀山縣玉米產業的發展。
受區域位置、生態條件、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秀山縣的玉米生產屬于勞動力密積型栽培作物類型,從種到收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為了探索出一條需要勞動力少、生產成本下降、產量穩定、效益好、易操作的栽培新模式,近年來,筆者在農技推廣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與一些職業農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探索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積極開展試驗示范。
2輕簡化栽培技術概念
輕:農業生產上的輕通過應用機械力、畜力、自然力等輔助措施盡量減少勞動強度和數量。
簡:農業生產上的簡就是把先進、復雜、難操作的栽培技術理論盡量轉變為簡單明白、方便快捷、容易操作等的豐產栽培技術。
綜合上述,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就是應用現代的農業機械力、牲畜力、自然力等輔助措施,結合簡單明白、方便快捷、容易操作等的豐產栽培技術,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的一項栽培技術。
3秀山縣玉米輕簡化栽培主要技術實踐探索
3.1田間除草
(1)雜草較深的田塊,利用機械將雜草切斷,就近堆漚腐熟,作有機肥使用,再用機械或畜力翻耕40~50cm深;雜草較淺的田塊,利用機械或畜力直接翻耕土壤40~50cm深埋雜草。
(2)一年生雜草發生的田塊,每667m2用20%敵草快150~200g對水100kg噴霧雜草,5d后就可耕翻播種,土壤農藥殘留低,對玉米幼苗根葉較為安全;多年生雜草較多耕地,每667m2用62%草甘膦異丙胺鹽(枯啦)240~300g對水100kg噴霧雜草,10d后就可耕翻播種,土壤農藥殘留較低,對玉米幼苗相對根葉較為安全。
(3)玉米播種覆蓋后,每667m2用50%乙草胺80~100mL對水100kg噴霧土壤,能有效控制土壤苗期雜草發生。
(4)當田間雜草長到3葉以上時,每667m2用58%美玉(38%胺基蓋草酮200mL+20%莠去津18mL)150~200mL對水100kg噴霧雜草。
(5)田間雜草長到5葉以上時,應用機械在玉米行間除草。
3.2選種
經濟選種:選購千粒重相對較小(商品種子籽粒較小)的優質豐產良種,可減少用種量,降低生產用種成本。如:正紅311、正紅212、正大999等類型的玉米品種。
經驗選種:選購在本地多年種植且豐產性能好的優質品種,可降低玉米生產受自然風險的影響。如:蠡玉6號類型的玉米品種。
需求選種:根據自己對玉米產品(籽粒、植株)需要選購優質豐產類型的品種。如需要玉米植株作飼料,應選用青稈成熟的品種(正紅212類型)。
3.3發芽試驗
將選購的玉米種子,播種前10d利用溫廂(火柜)、溫室大棚進行發芽試驗,溫度保持在25~35℃發芽較為容易,發芽率達85%以上可作播種種子,否則,就要更換種子,以減少重復播種、補苗概率。
3.4土壤耕作與整理
上茬作物獲后,應用機械或畜力深耕30~40cm,增加耕作層厚度;播種前7d,應用機械整地,將增施土壤的有機肥翻埋,使土壤細碎、平整,改良土壤結構,以利播種后出苗整齊、成苗率高。
3.5適時播種
播期根據當地的溫度、季節、栽培制度和品種特性等而定。一般情況下,當土壤(耕作層10cm)溫度穩定在10~12℃條件下,適當早播,可減輕玉米在生長后期受高溫伏旱天氣的影響。秀山縣大部分地方可以在“春分”左右播種。應用機械或畜力實施起窩、溝、施肥、播種、覆蓋等作業。
3.6合理密植
一般采用寬窄種植模式,即寬行126.7cm、窄行40.0cm,窩距33.3cm,每667m2種植2400窩左右,每窩播種2~3粒,既能保證種植密度,又便于田間機械管理。
3.7查苗、補苗、定苗
當玉米苗出土后,要及時查苗、補苗,根據玉米苗長勢,少數窩留雙株,每667m2定植在3000~3500株為宜。
3.8科學施肥
應用秀山縣測土配方技術成果,在配方施肥技術平臺上查詢當地耕地肥力狀況,根據作物品種特性和目標產量確定施肥種類和數量。
根據玉米不同生長時期確定施用量。一般玉米基肥占總施用量的50%,磷肥應全部作基肥,與有機肥堆漚后施用;基肥一般條施或穴施。玉米苗肥(4~5葉期)以速效氮肥為主,占總施肥量的15%左右。玉米穗肥(大喇叭口期),占總施肥量的35%左右。
3.9病蟲害防治
根據玉米病蟲害發生預測預報,結合本地病蟲害發生實況實施化學防治,按照農藥使用倍數稀釋后,應用機械(手動噴霧器、機動噴霧器、無人機等)進行防治。
3.10適時機械收獲
食用玉米:一般在苞葉干枯變白、籽粒變硬的完熟期收獲。收獲過早,籽粒不飽滿,影響產量;收獲過晚,果穗易發芽發霉。
飼料玉米:在乳熟末期至蠟熟期收獲。此時莖葉青綠,籽粒基本充實,植株含水分適中,不僅青飼料產量高,而且品質好。收獲過早,產量降低,植株含水分過多,青貯后酸度高,品質差;收獲過遲,植株含水量少,品質也較差。
人工將果穗從植株上拔下后,應用機械、畜力運輸,待果穗曬干、風干完成后熟作用后,再進行機械脫粒、機械烘干,車凈后入庫。
4玉米輕簡化栽培效益簡析
通過對耕地、播種、施肥、田間除草、收獲(脫粒)等主要生產環節進行統計分析,在相同產量水平下,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比精細栽培平均節約勞動力6.5個/667m2,降低生產成本395元/667m2,從而增加玉米生產的經濟效益,提高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同時,取得很好的社會、生態效益,為秀山縣農技推廣、農戶增收、玉米產業的發展探素出一種新的技術模式。
5結論與建議
(1)秀山縣多數耕地適宜于推廣玉米輕簡化栽培。
(2)推廣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有利于穩定玉米產業的發展,增加玉米總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3)推廣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有利于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
(4)推廣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有利于減少耕地撂荒。
(5)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建議在交通便利,地面較為平坦,全程化社會服務水平較高,具有適度規模經營條件地方推廣較為適宜,效果更加顯著。
(6)建議今后在推廣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生產工藝,在保障產量的前提下,把生產成本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