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目前小麥育種還處于‘小四輪時代’的話,我們研發的這項育種技術,將引領行業進入‘高鐵時代’!”2017年7月8日,河南科技學院小麥中心主任、省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茹振鋼教授談起剛剛通過專家組驗收的省重大科技專項“強優勢BNS型雜交小麥組配與規模化高效制種技術研究”,作為項目主持人的他難掩內心的興奮與自豪。“現在,我們相當于掌握了雜交小麥的一個個‘元件’,根據需要把‘元件’組裝,就能育出理想的小麥品種。”“強優勢BNS型雜交小麥組配與規模化高效制種技術研究”的項目成果,將把“工廠化”育種變成現實,能快速培育出一系列優良的雜交小麥品種。茹振鋼激動地說,這種技術的成熟,是一個“0到1”的突破。“雜交小麥潛能超乎想象。”在修武縣,新型雜交小麥667 m2最高產量達到898 kg;在濟源市、新鄉市,雜交小麥大面積種植667 m2產量保持在830~850 kg,超出普通小麥100多kg。茹振鋼說,這還只是雜交小麥的“初級品種”“試驗品種”,隨著雜交小麥育種工作的持續推進,將會出現更完備的雜交小麥品種,抗病性、產量和品質等各方面的性能都會有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