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西服、扎領帶、腳穿黑亮皮鞋,這樣一身穿著,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位農機操作員。“以前的農機,開一天下來,鼻子眼里都是灰……”河南周口天華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劉天華笑著說,“現在的大型農機,電腦控制,駕駛室密封好、有空調,穿西服打領帶都臟不了,咱也算新型農民了。”
2015年3月,劉天華整合28家優秀農民合作社,組成了周口市天華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兩年來,發展社員336戶,聯合土地增加到4 000多公頃;糧食耕種面積由15.53 hm2發展到1 133.33 hm2,影響輻射到鄲城、沈丘、西華等周邊地區。農機聯合體的農機數量從2臺發展到70多臺,且大型農機具越來越多、科技含量越來越高。
在河南,類似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發展到21.8萬家。立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河南還出臺加快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從2012年開始河南每年拿出兩億元扶持引導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截至去年底,已培育認定農業產業化集群207個,帶動農戶超過1 000萬戶,培養30多萬名職業農民。
拔節、孕穗,一場春雨過后,劉天華的133.33 hm2小麥長得格外壯實。去年10月,在縣里農業技術人員指導下,他從國外購買了深耕拖拉機,種上優種小麥。深耕后的土地不板結,耐旱、排澇能力明顯增強,病蟲害也減少,小麥長勢好于往年。收儲單位與他簽的小麥收購協議價格每公斤高出0.30元。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