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水稻作為我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科學貯藏管理種子可延長水稻種子壽命、保持種子活力,是水稻獲取高產、優產的前提,值得引起重視。從入庫前的倉庫準備工作、種子入庫檢測、分批入庫與堆放、貯藏過程中的防潮除濕、通風密閉、殺蟲防霉等方面介紹雜交水稻種子貯藏管理技術,為種子營造一個干燥、低溫、密閉、無蟲害的貯藏環境,保證種子質量。
關鍵詞 雜交水稻;種子;貯藏管理
中圖分類號:S339.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2.032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818.1908.007.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8/18 19:08:00
按照生產方式不同,水稻種子可分為常規水稻種子、雜交水稻種子等。與常規水稻種子相比,雜交水稻種子更易受環境溫度、濕度、蟲害等的影響,不耐貯藏,因此須重視貯藏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貯藏環境。許多種子管理員以為水稻種子只要入庫就安全了,但是種子從入庫到種植都在不停地進行生理代謝活動,因此,在貯藏過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低溫、干燥、密閉的環境,以保持種子的生活力。實踐證明,科學的貯藏管理可延長水稻種子壽命,保持其旺盛的生活力,為水稻壯苗、早發和高產提供先決條件[1]。水稻種子的貯藏管理主要包括貯藏前的準備、種子入庫的分批與堆放、貯藏過程中的管理等。
1貯藏前的準備
雜交水稻種子的稃殼沒有完全包裹種子,在貯藏過程中極易受到空氣溫度、濕度及蟲害的影響,所以雜交水稻種子要選擇低溫、干燥、密閉的倉庫貯藏。倉庫位置的選擇、種子的質量、降溫防潮排濕設施的配備都對貯藏效果有很大影響,種子入庫前,須對倉庫環境和種子質量進行仔細檢測。
1.1倉庫準備工作
種子入庫前,要精心選擇倉庫位置,選擇低溫、干燥的環境,防止蛀蟲、微生物滋生,倉內空氣相對濕度必須控制在65%以下。選定倉庫后,要對倉庫進行徹底清掃、檢查和消毒。1)徹底清除倉庫里的異物、垃圾等,保持倉內環境整潔,同時對存放在倉內的工具進行清潔,剔刮屋內墻壁、門框、門窗、角落里的蟲卵、蟲窩,防止害蟲滋生。2)對倉庫的降溫、防潮、防鼠、防雀能力及門窗的密封性等進行徹底檢查,確保種子在貯藏過程中不會遭受蟲、鼠、鳥害。3)選擇適宜的藥物對倉庫進行徹底消毒,起到防霉、殺蟲的功效。倉庫消毒之后,需要打開門窗通風,清除藥物殘留。空倉消毒可用80%敵敵畏乳油2 g對水1 kg配成0.2%的稀釋液進行噴霧,或用56%磷化鋁3 g/m3在上、中、下層均勻布點進行熏蒸。施藥后密閉門窗120~168 h,然后通風24 h,清掃藥物殘渣,方可入庫[2]。
1.2水稻種子入庫標準
入庫前應檢驗種子質量,確保入庫種子的安全貯藏。雜交水稻種子入庫的標準:1)雜交水稻種子含水量是影響種子安全貯藏的關鍵因素,水分必須控制在12%及以下;2)種子發芽率必須達到 95.0%以上才能入庫貯藏;3)種子純度不能低于99.99%,否則沒有貯藏價值;4)種子凈度必須達到98.0%才能入庫貯藏。
2分批入庫和堆放
入庫種子應分批貯藏和堆放,將不同批次、不同含水量的種子分開貯藏,可避免種子堆(批)因發熱不均勻而造成整體代謝加強,喪失活力,保證種子貯藏期的安全和播種品質。種子堆放需做到:不同品種的種子分開堆放,不同等級的種子分開堆放,干、濕種子分開堆放,新、陳種子分開堆放,有、無病蟲的種子分開堆放等。包裝袋上應配有卡片或標簽,標明種子名稱、產地、收獲日期、入庫時間等,方便查閱區分,做到有序堆放。此外,種子應用編織袋裝好,統一每袋重量,實垛堆放,整齊排列,每垛堆放高度不超過15袋。種子堆放應與倉庫的門窗通道平行,便于通風散熱;每垛之間保持一定距離,有利于種子在貯藏過程中散熱、散濕,也便于倉庫管理員定期檢查。
3貯藏過程中的管理
水稻種子入庫貯藏期間,需要加強管理、定期檢查。水稻種子在貯藏過程中仍然保持緩慢的生理代謝活動,種子會因環境溫度、濕度的高低發生變化,溫度、濕度過高都會影響種子質量,需要管理員定期檢查。貯藏倉庫的溫、濕度要受所在地區大氣溫度、濕度變化的影響,管理員應根據氣候變化,細心觀察倉庫內溫度、濕度變化,定期檢查水稻種子的溫度和水分變化情況,嚴防種子發芽或發霉。一般來說,氣溫0℃以上,每月檢查2次;0℃以下,每月檢查1次即可。
3.1防潮除濕
種子入庫前應該進行晾曬,降低水分含量。若入庫種子的含水量較低,容易從空氣中吸收水分,而且雜交水稻的稃殼沒有完全包裹種子,更要注意防潮、防蟲。在種子貯藏過程中,應保持門窗緊閉,尤其是雨天。管理員須時時檢查倉庫門窗是否關閉嚴實,屋頂有無漏雨,墻壁是否存在滲水現象。如有上述情況,需要立即處理,切勿讓種子接觸水分,如有受潮,及時晾曬,與干燥種子分離,避免影響干燥種子。受潮的種子易出現結塊、霉變、發芽等情況,使種子質量嚴重下降。在濕氣重的季節,不宜開窗通風,有條件的倉庫可以安裝排濕降溫設備,把倉庫溫度控制在15℃以下,有利于種子保存。
3.2注意通風
在貯藏過程中應注意通風,適宜通風有利于倉內水稻種子降溫、散濕,保持種子干燥,抑制微生物和蛀蟲滋生。倉庫通風與否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考慮到倉內溫、濕度與外界溫、濕度的相對變化情況,當外界溫、濕度低于倉庫內溫、濕度,就可以開窗通風;當倉庫內、外的溫度、濕度相當,也可通風;如果外界溫、濕度高于倉內溫、濕度,則不宜通風。通風應選在天氣晴朗的白天進行,雨天、霧天和夜晚都不宜開窗通風。
3.3殺蟲防霉
倉蟲和霉變是威脅雜交水稻種子貯藏質量的最大隱患之一,因此,在種子貯藏期間,應定期檢測種子質量。種子檢測一般采用篩檢法,即取一定數量的種子,通過特定工具把蟲子篩除,分析活蟲種類和數量,再決定采取何種防治措施。根據氣溫、種溫來確定檢測周期,一般4—10月氣溫升高,每月篩檢2次;11月至次年3月,每月篩檢1次[3]。如果發現倉蟲,應采用藥劑防治,可選用磷化鋁熏蒸殺蟲劑,也可將藥片用袋裝好,放在通風處或者塞入狹縫中。殺蟲用藥時,倉庫需封閉,施藥后5~8 d才能打開門窗通風散氣。
總之,種子貯藏過程中,應堅持防御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倉庫管理員須定期檢查水稻種子情況,保持倉內清潔,一旦發現蟲害和霉變,應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否則將降低種子的質量,影響播種發芽效果。實踐證明,科學的貯藏管理可延長水稻種子壽命,使雜交水稻種子貯存3年以上,發芽率仍保持在90%以上。
雜交水稻種子的貯藏過程是影響種子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雜交水稻種子的穩定性較差、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需要科學地貯藏管理,以免降低種子質量,影響播種發芽效果。為保證種子質量,從種子入庫前的倉庫準備工作、挑選優質種子開始,到種子入庫時的分批堆放,再到貯藏過程中的防潮除濕、通風密閉、殺蟲防霉,每一步都必須做到位,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為種子營造一個干燥、低溫、密閉、無蟲害的貯藏環境,才能保證種子質量,優質種子是水稻獲取高產、優產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耿月明,王菁,王世才,等.水稻種子適宜貯藏方式探討[J].中國種業,2014(10):45-47.
[2]李忠明.常規水稻種子貯藏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7):65-66.
[3]蔡華輝.水稻雜交種子安全貯藏管理技術[J].福建稻麥科技,2010(9):62-63.
(助理編輯:易 婧;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