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PC即設計—采購—施工(Engine
er—Purchase—Construct),是國際承發包市場中普遍采用的工程總承包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提高工程管理的專業化水平,減輕業主參與工程管理過程中的負擔,降低業主合同風險,更好完成工程項目管理的目標。施工承包商在參與國際競爭過程中,必須熟悉國際慣例,但就目前國內現行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來看,實施EPC還存在諸如招投標方式選擇、承包商資質確定、監理工程師業務范圍的界定等相關問題,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解決這些問題,使EPC充分發揮優勢,是工程承包商及相關主體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EPC;GC;招標方式;資質;工程師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建筑市場正逐漸打破地域的界限,建筑企業也漸漸脫去地方保護主義的外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內尤其是國際市場的競爭當中。這對建筑企業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盡快與國際接軌,是每個承包商發展的長期戰略,而更好地熟悉國際慣例與規則,則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所必備的條件之一。
EPC即設計—采購—施工(Engineer—Purchase—Construct)工程總承包模式,是一種包括勘察、設計、采購、施工、安裝和調試,直至竣工移交并對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全面負責的總承包模式。它是目前國際上組織項目建設的通行模式。這種模式以控制工程造價和工期為核心目標,力求減輕業主建設過程中的項目管理壓力與負擔,降低業主風險,由更加專業的工程總承包企業來完成項目管理工作,以達到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承包商獲利空間的目標。
1、傳統施工總承包模式(GC)與EPC工程總承包模式的對比分析
1.1傳統施工總承包模式(GC)遵循設計—招標—建造的步驟展開,只有前一階段工作完成后才能進行后一階段工作,每階段工作之間沒有交叉。這一模式的特點是:
(1)以業主為主導,先與設計單位簽訂設計合同,設計單位提供設計和施工文件,設計完成后,通過招投標方式選擇施工承包商和監理單位,施工過程中監理單位接受業主委托對工程實施全過程跟蹤。由于各項工作必須依次進行,導致建設周期延長,工程成本增加;
(2)對業主而言,在項目設計,招標,建造階段要面臨選擇不同的專業承包商,導致承包商專業種類繁多,合同數量增加,每選擇一個承包商都需要簽訂一個合同,加之大多數業主對工程合同管理來講并不專業,從而造成業主合同管理的難度加大,管理的風險水平提高,導致管理效率下降;
(3)設計單位和施工承包商只與業主存在合同關系,施工承包商不參與設計工作,只是“照圖施工”,導致各階段專業承包商之間沒有直接的工作交叉,承包商之間只能通過業主進行溝通,使施工承包商無法十分準確地理解設計意圖,設計的“可施工性”變差,導致頻繁的設計變更,從而延誤工程的工期,增加工程成本。
1.2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特點
(1)以勘察、設計為主導,將設計、采購、施工等內容全部納入到工程總承包商的管理工作當中,從設計方案的優化入手,通過科學管理,由工程總承包商對全過程統籌安排,從而避免設計、采購、施工由不同主體操作管理所帶來的工作相互脫節、相互制約的現象。同時,統一管理的實施,又可使設計、采購、施工等工作在相互影響中變得更加有序,減少糾紛。設計、采購、施工等專業工作之間還能產生深度交叉,有利于控制工期;
(2)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這本身都得益于工程總承包商的統一協調與管理。將所有的專業分包與勞務分包都納入到總包商的管理內容中,有利于工程質量的控制。對于總承包商來講,每個階段的成本支出,都相當于承包商內部的成本核算,有利于控制工程造價。據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專家測算,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的房屋建筑工程,一般均可比同類型工程節省投資10%—15%。
(3)EPC模式的使用能有效減少管理的主體,簡化管理的環節。由專業的工程總承包商來管理,對業主而言,一方面減少了合同主體、合同管理的數量,簡化了合同關系;另一方面提高了合同管理的專業化水平,降低了業主合同管理的風險,提高了合同管理的效率。
(4)工程總承包商在EPC模式中承擔了大量的合同風險,因此獲利的空間也比較大。EPC合同業主提供給承包商的可能只是概念、技術要求和標準等原則性的文字約定,并且合同價格固定。要求承包商在充分理解業主意圖的情況下完成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等工作,業主應當很少對合同的履行過程進行干涉,按照權利分配和風險分擔相適應的原則,EPC項目中的大多數風險都分配給了承包商,使得業主往往愿意支付相對于傳統模式下高的多的價格,換取承包商所承擔的風險。這也是對承包商較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考驗,使承包商有機會獲得較高利潤。
2、我國EPC模式推行中遇到的主要法律問題分析
2.1關于招標投標方式的選擇
從工程實踐來看,EPC模式比較適合的招標方式是邀請招標。但是通過了解我國目前為止關于工程領域招投標方式的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六十六條,“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搶險救災或者屬于利用扶貧資金實行以工代賑、需要使用農民工等特殊情況,不適宜進行招標的項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不進行招標。”《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九條,“除招標投標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的可以不進行招標的特殊情況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進行招標:(1)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專利或者專有技術;(2)采購人依法能夠自行建設、生產或者提供;(3)已通過招標方式選定的特許經營項目投資人依法能夠自行建設、生產或者提供;(4)需要向原中標人采購工程、貨物或者服務,否則將影響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5)國家規定的其他特殊情形。”這是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可以直接發包工程的主要規定。另外,《招投標法實施條例》第八條規定,“國有資金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應當公開招標;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邀請招標:(1)技術復雜、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環境限制,只有少量潛在投標人可供選擇;(2)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的費用占項目合同金額的比例過大。”以上綜合下來就是直接發包和邀請招標發包的范圍,除此之外,其他工程都必須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發包。
因此,邀請招標的范圍非常有限,并且如果采用邀請招標,還必須經過主管部門的批準,這無疑從國內法律規定的角度與國際通行的做法相矛盾所。以對于承發包雙方來講,如何在現有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下充分發揮EPC模式的優勢,可以說是承發包雙方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2.2關于工程總承包資質的規定
資質是承包商進入建筑市場的必備條件,《建筑法》第13條規定,“從事建筑活動的建筑施工企業、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和(下轉34頁) (上接32頁)工程監理單位,按照其擁有的注冊資本、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業績等資質條件,劃分為不同的資質等級,經資質審查合格,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后,方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建筑法》第24條規定,“提倡對建筑工程實行總承包,禁止將建筑工程肢解發包。建筑工程的發包單位可以將建筑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設備采購一并發包給一個工程總承包單位,也可以將建筑工程勘察、設計、施工、設備采購的一項或者多項發包給一個工程總承包單位;但是,不得將應當由一個承包單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發包給幾個承包單位。”
住建部最新《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中,只是規定了各專業的資質要求,如對于施工承包商來講,分為施工總承包資質,專業承包資質和勞務分包資質,并未對工程總承包資質進行明確規定。原建設部《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中,允許有其他資質的主體在等級許可的范圍內開展工程總承包。因此,如采用EPC模式,一種情況是要求總承包單位同時具備設計、施工等資質,這種情況對承包商的要求就比較高,如果做不到,可以由設計總承包來引領,但這時如果設計單位進行了總包,施工總承包就承擔了專業分包的角色,這種情形下,按照法律規定專業工程就不能再分包了,否則屬于違法分包,這是承包商應注意的問題;另一種情況就是由不同專業的承包商組成聯合體共同承包,要求設計、施工等相關專業承包商都必須達到業主要求的資質條件。
2.3關于工程師
FIDIC EPC合同條件中是不存在工程師的,這也體現了EPC模式中業主較少參與項目管理、簡化管理程序、提高運行效率的特點。將全部管理工作交由專業化程度更高的總承包商來完成。但是我國《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規定了必須實行監理的建設工程的范圍,這樣,強制監理的工程總承包項目中,業主還應委托監理單位實施監理,這無疑會限制 EPC總承包商的自由。從目前國內監理工程師的業務范圍來看,其工作的重點主要在代表業主進行質量監督工作,尚無法更好地開展造價和進度控制等工作。因此,對于業主而言,應該充分發揮監理工程師在工程質量監督方面的作用,免除其在項目投資及進度控制方面的權利,以便使EPC工程總承包商有更大的管理自由,充分發揮EPC模式的優勢。
綜上所述,EPC工程總承包模式是建筑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但目前為止,在國內實施EPC工程總承包模式還存在一定的障礙,這就要求國家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同時,建筑企業也要對這一模式進行充分的理解,努力推動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在我國建設工程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建設工程法律服務操作實務.林镥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國際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雷勝強.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