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發展逐漸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問題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就保障性住房來說,它隨著我國近幾年的發展,逐漸出現突出問題,相應的計劃數量與實際建設之間的缺口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社會制度的建設與發展。針對這一問題,在眾多的解決措施中,PPP模式的改善效果較為突出。因此,本文將針對PPP模式,通過對模式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國外應用的一些案例與經驗,談談我國應用的戰略選擇,以供參考。
【關鍵詞】PPP模式;保障房;國際經驗;戰略選擇
隨著住房改革制度的不斷推進,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并得到了政府和公眾的廣泛關注。但是,這些項目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卻受到資金和管理的限制作用,使其發展建設面臨著巨大難題。為了將這一問題進行解決,我國采用PPP模式對其進行研究,吸取國外的成功經驗,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提出符合國家發展建設的保障房管理策略。
1、模式分析
1.1含義
PPP模式,是一種用來促進公共部分和私營機構進行合作,促進產品或是服務推進的采購模式。從廣義上來說,它可以被定義為公共部門與私營機構建立的合作關系,從狹義上來說,它是一系列融資模式的總稱,其中更加強調合作中國家和機制的項目資金分擔問題。
1.2內容
就PPP模式來說,它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內容。第一,是公共部門和私營機構之間展開的合作形式。第二,是公共部門向私營機構推進采購項目的具有融資性質的模式,它主要包括相應的籌資、經營與建設等方面。第三,將公私雙方間的風險進行分擔,并強調其中的利益分配。第四,約定相同的合作目標。第五,促進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
1.3意義
PPP模式在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實現公共部門和私營機構之間的雙贏狀態。對一些公共部門來說,在將這種模式進行應用的同時,不僅可以獲得足夠的資金,管理和技術的相關支持,而且能夠減少他們的工作量,提高相應的工作效率。而對于私營機構來說,他們可以利用相應的政策補貼,將短期內相對較少的利益轉到運營期,并能夠通過利用相關的金融工具,得到一定的擔保,將一些難以預計和不可控的風險有效降低,提高企業的營銷利潤。以此同時,應用PPP模式還能夠促進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為行業的發展建設做出基礎奠定。
2、國外的成功經驗
2.1美國
美國在發展公共住房供給事業建設上,將PPP模式作為工作推進的主要方式。在美國,他們的保障性住房主要以私人企業經營為主,然后以商品的形式提供給需要的人居住。聯邦政府積極鼓勵私營部門和相關非盈利機構進入到公共住房的建設工作中。而且,很多地區也都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建立符合本地區發展的保障房戰略。而政府在地區發展所得中抽出一定的部分,或是從出售資產所得中抽出,將其與住房信托相結合,形成一定的住房保證資金。而這些資金的來源,主要包括并容用地住宅,房產轉移稅,提低增值基金等,而且這些資金可以通過政府進行擴充。而相關的公共機構也可以,以項目接力的形式對其進行融資,用自己的資產帶動私人或是非盈利機構進行一系列的投資。
從當前的發展形式來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加入其中,將包容性區劃法進行應用,從而達到要求或是鼓勵私人和開發商等參與其中的目的,而且被主要應用于中低收入的用戶,從而能夠有效提高廉價住房的供給,促進地區經濟多樣性發展。與此同時,非盈利機構在美國政府推行公共性住房項目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其中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2.2經驗總結
政府讓步土地利潤。要想促進模式的成功推擠,政府應該給出具體的讓步。主要的方式可以通過無償獲得,延期支付或是折價獲得等方式進行實現,促進不同程度的利潤讓步。
開發商讓步短期利益。在PPP模式下,展開建設工程的實施,相應的建設成本中,除了土地以外,其它的一系列資金支出均由開發商進行承擔,而且要將多數的受益分配到運營期,促進其以租金的形式獲得。
共有財產。就產權來說,用戶不占全部產權,而是其中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五,其他的部分將由私營機構所持有,這不僅能夠保證房屋的有效增值,而且有利于減少項目虧損問題的發生。
高住房質量。就保障房來說,因為是針對收入低下的用戶提供的住房,需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相應的開發成本。這需要通過合理的設計進行完成,要保證相應的住房質量,滿足政府的要求。
3、我國的戰略選擇
3.1面臨的現實問題
從我國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財政來源主要是政府進行承擔,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住房政策模式的有效發揮,容易出現資金短缺等問題。將PPP模式進行運用,可以促進私營機構的參與,解決建設資金問題。由私營機構提供先進的技術管理,促進融資,提供項目績效,而且他們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能力,政府則與他們共同分擔各種風險。這有利于促進政府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監管方面,促進住房質量的提高。
在傳統的建設過程中,保障房的建設大多是由開發代建的。就保障房來說,它是準公共產品,是為了促進國家建設而存在的,即使是政府預留了一定的盈利空間,但是受到盈利性較低,很難激發私營機構的參與,而且保障房的建設相對復雜,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難度,使得參與機構少之又少,為工作的具體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3.2戰略選擇
在國家的發展背景下,將PPP模式進行應用,針對私營來說,最為關注的問題就是資金的安全和風險問題。而我國當前又相對缺乏法律保證。面對這樣的問題,結合國外的成功經驗,從本國國情進行出發,促進其選擇的動態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的推進。加強政策保障,建立制度保障,并促進機制的創新發展,促進參與管理的各個方面和機構都得以做大其利潤,推進行業的進步。
結語:
在PPP模式下促進我國保障房建設的推進,需要結合國家的發展情況,吸取國外的成功經驗,促進管理效率的提升,推進行業建設。
參考文獻:
[1]張濤濤,袁競峰,鄭曉丹,等.PPP模式建設保障房的國際經驗與戰略選擇[J].建筑經濟,2014,35(11):85-88.[2017-08-17].
[2]王海霞.PPP模式應用于我國養老機構建設的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
[3]余鵬程.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領域中PPP模式應用研究與分析[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