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理的處理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之間的關系,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保護遺產本體及環境的真實性、完整性和保護利用的可持續性的原則。文本以保護傳統村落民俗文化,不改變村落空間格局和傳統風貌的情況下,探討傳統村落適度的旅游開發,對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民俗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具有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傳統村落;旅游開發;分區保護
1、旅游開發階段傳統村落形態的變化的特點
1.1變化速度快
在過去,村落形態變化都是十分緩慢的,可能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出現很小的變化。隨著旅游業發展的熱度持續升溫,與村莊結合發展的鄉村旅游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由于旅游設施、旅游項目的快速建設,使得村落往往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且這一變化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在工程期間,為了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可能會對原有的村落形態進行擴張、延伸,從而擴大增設旅游設施的空間,接納更多的游客。
1.2村內外建筑風貌呈現不同的變化趨勢
對于傳統村落的開發,一般是基于其建筑、文化的歷史性與原真性。為了保留這些傳統的特色,在對村落加以開發時,首先會保留村內建筑的原貌,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游客觀賞游覽的需求。而在村外,為了安置喬遷的村落居民,旅游開發商一般會修建大量的安置房來滿足本地居民的需求,從而導致了村內、村外建筑風貌呈現出不同的變化趨勢。
1.3類型多樣
由于存在著政治、經濟、文化、開發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使得村落形態的變化趨勢也存在著不同,主要有穩定型、漸變型、恢復型、突變型等。其中,穩定型是在開發的過程中對村落的基本要素不作改變,更多的是對房屋進行維修,新建少量房屋。漸變型是指村落新建房屋的速度呈緩慢上升的趨勢,同時對村子周邊逐年進行拓展。突變型則是指在2-3年發生較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入村口修建眾多的新建筑,同時村子的周邊拓展范圍較大,原有的標志物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2、多學科角度研究傳統村落開發與保護
從人類學、地理學、建筑學、歷史學、民間文化學等角度出發對傳統村落的保護進行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建設,建筑學者著重于探討在獲得旅游業發展的同時又帶動村落的保護和更新,針對此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相關對策,如細致化的分區保護與基礎設施如何改造、如何整治建筑風貌,綠化等。旅游學科研究成果與建筑學科有些類似,結合一些村落案例對旅游村落的開發與保護提出了優化性的建議及對策,其中包括了旅游帶來的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的改變,還有部分建筑對打造旅游景觀帶來的影響等。各學科的研究層層遞進,這些研究對于研究傳統村落的保護以及旅游開發都具有示范的意義。
3、傳統村落旅游開發幾點建議
3.1做好分區保護
根據傳統格局完整、歷史環境要素分布、傳統建筑集中、整體風貌協調的基礎上劃定保護范圍,對村落采取“整體保護、分區對待”的原則,同時考慮現實的可操作性,將傳統村落劃分為:核心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及環境協調區。在旅游開發中,要遵循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的原則,并保證建設控制地帶及環境協調區的開發建設與傳統村落風貌相協調。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有效的開發,最大限度的提升傳統村落的旅游價值。
3.2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力度
首先,改善村落環境衛生,完善村寨的排水系統,及時排出污、廢水。沿村內主要道路及村民住宅集中地設置垃圾桶,實現垃圾及時、定點收集,集中清運處理。其次,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在不改變房屋特色的情況下進行升級改造,營造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對村落內空余房屋進行統一管理,有效避免在旅游高峰期產生的人員接待問題,同時也能給當地居民帶來一定的額外收入,創造和諧、統一的旅游氛圍。
3.3采取措施活化村落建筑
根據現狀建筑的評估與分類,充分考慮村落的歷史價值、建筑風貌、建筑質量,采用不同的保護或整治措施。
(1)保護:針對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和已登記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
(2)保留:針對與村落傳統風貌相協調,建筑風貌與質量較好的建筑;
(3)改善:針對與村落傳統風貌相協調的建筑,不改變這類建筑的高度和外立面,按照原有特征、使用相同材料進行修復,嚴格按照其原始的風貌特征,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細部構件和裝飾物,恢復傳統建筑與院落的布局。
(4)改造:針對與傳統風貌不協調或質量較差的建筑,改造其高度、體量、材質等與傳統建筑相協調;在裝飾上不得過于繁復,減少其和整體風貌的沖突;
(5)拆除:針對風貌極差、質量極差的不協調建筑和臨時搭建的違章建筑。
3.4完善道路設施的建設
道路的整治對傳統村落的建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它規劃的是否合理直接會對村落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在道路規劃中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保護村落內原有的古街巷和石板道,延續原有的街巷空間尺度。
(2)維修道路的材料盡量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原材料,以保證道路改造后的一致性,符合傳統的審美需求。
(3)對道路周圍環境進行綠化整治,創造寧靜、清幽、舒適的旅游環境。
3.5培養專業的文化旅游人才
民族特色與傳統文化正是傳統村落旅游業的深厚底蘊和永久靈魂,而要進一步讓人們充分領悟和理解傳統村落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價值,就勢必要重視并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高層次文化講解能力和講解水平的培養,培養適合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專業建設讓“文化之魂”附著在“旅游載體”上,對傳統村落旅游服務質量的提升有著及其的重要意義。
結語:
將傳統村落當作旅游景點來開發,勢必會對其產生較大的影響,能夠有效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推動村落的現代化進程,同時也會影響到村落形態的變化。由于在開發過程中存在著眾多的影響因素,使得村落形態變化的類型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為了使村落形態朝著積極的方向變化,應當在法定規劃和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實現合理開發。
參考文獻:
[1]《國內傳統村落旅游研究進展》
[2]《傳統古村落保護與旅游開發的混合效應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