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云夢縣新城區的不斷崛起和發展,而引起的大范圍的空間變動。因此,進一步調查與研究云夢縣新城區的規劃建設是非常必要的。經過長時間的實地勘察和問卷調查,再加上對新城區的發展現狀與態勢的分析來總結出云夢縣新城區規劃建設的必要性。云夢縣新城區的規劃和建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去研究與學習,同時也有一些值得注意與改善的地方。
【關鍵詞】崛起;發展;形式;現狀;態勢
1、新城區崛起和發展規律分析
1.1基地特色
1.1.1云夢縣新城區位于云夢縣的東部,地勢開闊,地理位置優越。新城區內有美麗著名的云夢人工湖,是云夢市民閑暇之余,休閑娛樂的地方。該地四面環水,湖中有島,島中有塔,有亭,有樹,還有孔雀、鱷魚、鹿等諸多可愛動物?;驍y妻兒帶女,或邀三五好友,或舉辦生日派對,或拍結婚照外景,或發“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或發“少年維特之煩惱”。 這里無不是一個好去處,被市民譽為“美麗仙景”。湖中央有個島,島上有個名勝古跡——“百步塔”。百步塔原址珍珠坡,建于清朝,1967年,文化大革命將此塔燒毀。后來,人們便將百步塔建于人工湖島上。
1.2新城區崛起發展的時代背景
當下中國正在發生有史以來人口轉移規模最大的城市化進程。適應這一進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在近年間劇烈擴張,更有眾多城市實施了新城區開發。追溯新城開發的國際經驗和理論,新城理論起源于阿伯克比在1940年完成的大倫敦規劃,該規劃的主導思想是在已顯“城市病”的大城市周邊新建一批衛星小城市,以分散人口、工業和就業,形成組團式的城市區,強調新城建設必須是人口居住與產業發展同步。
1.3新城區崛起發展的實際意義
1.3.1為了更好的帶動云夢縣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新城區的發展便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新城區坐落于舊城區的最東邊,以黃香大道為主干道,并與316國道相連,東至孝感,西連大悟,交通發達;并且新城區也位于著名的楚文化遺址區,文化氛圍濃郁。另一方面,舊城區的發展隨著土地面積,人口規模達到飽和,城市面貌過于老舊,城市的發展已失去生機與活力,在這種情況下,尋找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空間變得十分關鍵。隨著舊城區土地面積,人口規模均已達到飽和以及舊城區城市建筑,城市面貌的老舊,新城區的建設與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近幾年的建設,新城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已經逐步得到完善。
1.4優化產業結構
1.4.1舊城區自建國以來不斷嘗試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但因城市規模太小,以及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各項原因,最初的許多工廠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潮中漸漸消失了蹤跡,有的要么已經倒閉,要么瀕臨倒閉。事實證明,云夢的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轉型。在新城區的規劃中,著重進行第二與第三產業的發展,而第一產業農業的發展因耕地的分布還是集中于舊城區,在實際的城區建設中,也確實遵循著規劃的藍圖一步步的進行著。
1.5政教基地的功能布局分析
1.5.1新城區的規劃中,不僅僅只有經濟發展的規劃,而且包括政府機構的整合。在以往的老城區中,政府機構大多分布在城市的各個區域,故而顯得太過分散,在新城區的政府機構規劃中,將縣政府,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等機構置于黃香大道這條新城區的主干道上,則避免了老城區在城市規劃上的不足。在文化區域方面,新城區剛建設了一所黃香中學,還專門規劃出一個教育城,并有房,這樣也便于家長照顧孩子的學習與生活。
2、針對新城區的發展提出的建議與意見
2.1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處理好良田與城區規劃建設的關系
新城區原本坐落在大面積的地勢平擔的良田上,隨著新城區的崛起和發展,良田的有效使用面積越來越少了,土地資源的利用變成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利用好有效的土地資源,規劃和發展好城市建設,成為城市發展中的重中之重。在新城區的規劃發展中,要合理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防止多度開墾和浪費土地資源。在良田的正常生長與新城區的發展建設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加強管理尺度,開發商也應當提高生態意識,禁止一系列違規開發開墾行為。同時,處理好新城區的垃圾排放也是個很嚴重的問題,避免土地污染。
2.2樹立生態觀念,改善生態環境
在新城區的規劃發展過程中,不應把自然環境當作是我們謀取利益的工具,我們不能片面的看待環境與發展的見解。要想發展經濟,那必須得讓環保與發展想結合相依存,生態的發展是個一體化的構成,它需要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需要相互發展,相互尊重,才能得到自然的饋贈。社會發展和諧有序,經濟發展迅猛自然,自然生存有機統一,這樣自然環境生態化就會表現得環境優美,人與自然有機結合、和諧相處。因而,我們必須時刻把這一理念貫穿于新城區建設的始終,整個云夢縣的人民群眾都應當擁有這種意識,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投入建設具有生態文明的云夢新城區活動中去。
2.3完善城市系統配置,整合城市全貌
在新城建設發展的時候,我們需要著眼于整個云夢縣的城市發展,要做到統籌發展,共同發展。但是舊城區擁有大部分的勞動力市場。因此,在新城區的建設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和改善這些差距,尤其要提供一些就業市場來均衡整個城市的勞動力資源,避免整個新城區都是居住區,要全面發展為現代化的多功能的城市。在整個新城區的發展過程中,也要帶動舊城區的城市功能的改善。要做到新舊城區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進步,達到整個城區和諧發展飛躍。
結語:
通過這次對孝感市云夢縣新城區規劃與建設的調研我們總結歸納出以下兩個問題——在新城區的規劃建設中因為過度的房地產開發導致新城區“空城”與“鬼城”的出現,事實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新城區開發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土地面積擴張,而是在產業支撐、人居質量、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全面而系統化建設,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志強.城市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單軍.建筑與城市的地區性[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3]凱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4]斯皮羅·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注:正文資料來源方式與方法:查閱資料實地勘察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