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冬奧會所帶來的景觀風貌的挑戰,基于對其核心村沿線村莊的調研、實勘,利用建筑分析、規劃分析等方法,對當地文化特色、村莊布局、形態與肌理、建筑風貌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得到后期改造的重點參考依據。
【關鍵詞】崇禮區;冬奧會;村莊;風貌
崇禮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倚內蒙古草原,南臨塞外山城張家口市,縣域面積2334平方公里,耕地37.2萬畝,縣城距離張家口50公里,距北京220公里,距天津340公里。崇禮區為冀西北山地,屬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中溫帶亞干旱區。冬季冷空氣較多,春季溫度大幅回升,降雨量小,大風日多。夏季涼爽,晝夜溫差較大,,降雨集中。
隨著2022冬奧會申辦成功,崇禮區城市建設快速發展,位于冬奧會核心區的村莊也面臨著景觀風貌改善的契機與挑戰,如何準確解析村莊景觀風貌目前面臨的困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核心區村莊主要涉及上三道河、二道營、馬杖子、轉枝蓮、棋盤梁等村莊,調研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頭道營、二道營、三道營、馬杖子、轉枝蓮五個村莊,其依次分布在從縣城通往冬奧會賽場及奧運村選址太子城的線路上(圖1)。
1、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作為歷史文化與人文精神是村莊風貌的特點。村莊風貌主要表現在歷史文化,宗教信仰,鄉村文化,風俗習慣四個方面。
1.1歷史文化:
崇禮區建縣時間很短,距今僅有78年歷史。崇禮可用八個字概括:神秘、禮儀、干凈、舒適。包括5個古城堡和20多個古墓群,與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齊名的張庫古大道途徑縣域,燕、趙、秦、魏、唐、明等六代長城相互疊壓,將崇禮團團圍住。其中頭道營為以前武則天時期練兵的第一道營地,二道營、三道營分別為第二、三道營地,馬杖子為當時養馬的馬圈,轉枝蓮為當時的中專站和傳達消息的地方。
1.2鄉村文化:
各戶基本都有電視,縣里組織文化下鄉活動,在24個村莊里每月各循環播放兩次電影。馬杖子村內有一戲臺,一廣場,一商業街(三間小賣部,每周定期有集市),戲臺正月、二月、三月使用。早年居民擅唱晉劇,起源于山西中部,現流行于河北部分地區,標示著崇禮文化與山西文化有一定歷史淵源。五村共用一座小學,位于馬丈子村口,原址為廟,現小學生源不足,僅有學生6~10人,教職工20余人,即將關閉。在滿足當下生活需要的同時,積極發展教育,大力保護精神文化將成為改造項目的重要環節。
1.3風俗習慣
崇禮區境內氣候屬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帶,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冬季空氣活動頻繁,春季氣溫回升快,但波動較大,結霜期較晚,雨量偏少,大風日數較多。氣候特征對村民們的生活習慣產生了巨大影響。村民從早上開始四點耕作,中午停工。夏天一日三餐,冬天一日兩餐。各戶基本都有地窖,冬天儲存土豆和蔬菜。
2、村莊布局
五個村子都位于山谷處,整體規模普遍較小,以馬杖子村作為代表的大規模村莊以并聯式分布,以轉枝蓮村作為代表的小規模村莊則以串聯式分布,耕地分布于南側山谷處,有河流貫穿。
2.1自然要素
五個村莊兩側山脈屬太行山系,貫穿農田的河流屬海河水系中清水河的支流。
村莊內部道路體系有一定的規律,大規模村莊內部被若干橫縱向主干道劃分,再由主干道向兩側延伸支路,通達各戶;小規模村莊為一條主干道從村頭貫穿至村尾,建筑整齊分布在道路一側或兩側,但由于受到山勢走向影響,道路往往不僅在水平方向上十分曲折,在垂直方向的起伏變化也較為豐富,即便路線單一,但視線完全不通達,山谷地形營造出的開闊空間而使視線向兩側延。
村莊內的耕地與林地布局相對集中,但與村落布局劃分明確,相距長達2公里,生活與勞作區域界定十分鮮明,但也存在個別耕地較為偏僻,遠離主要耕地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勞作的不便。
3、肌理與形態
3.1村莊規模
崇禮區農村常駐人口數量逐年下降,近幾年趨勢更加 明顯。四個村子里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村內留駐主要為五旬以上老人,很多房屋空置多年。
3.2村莊形態與肌理
建筑主要為一層平房,一戶一宅,以公路為最低點逐級升高,最高處近半山腰,但是山上的住戶寥寥無幾。由主干道串聯民居,居民住宅沿主干道兩邊往山坡上分散。居民住宅為院落式,建造年代基本一致。
在村莊形態上,四個村子都呈帶狀分布,坐落于山腳及半山腰處,坐北朝南,而耕地在村子的南部,與村莊一路之隔。其中,馬杖子村由于位于“T”型道路交口處,村莊分為北村和南村,成兩個組團,分別沿道路布局,其他村莊都是一個組團。
2004年-2015年村莊形態變化:
村莊內的空間肌理主要為一戶之宅內的院子,宅院分布隨機,并無明顯規律可尋,也無規劃的痕跡。四個村子的院落基本一致,除馬杖子村窯洞已全部倒塌外,其他三個村莊都尚有三開間窯洞存留,院落空間較小。隨著新道路的建設,村莊形態發生了微弱的變化,在建筑性質上各村逐漸出現了工業、加工業或是商業性質的建筑。某些房屋已經跨越道路建設,不僅是在馬路一側,而是兩側都有房屋。在靠近道路與村莊的交叉口處,房屋的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多,雖然逐年人口呈下降趨勢,由于村莊的自生長與自更新,各村也都有向外擴展的趨勢。
轉枝蓮村肌理變化:
近十年,各村的肌理并無發生太多變化,但轉枝蓮變化較為明顯。在新公路建成后,村莊多了幾條南北向的小路,使得村莊從魚骨狀變成了“井”字狀,村莊的建筑也開始向靠近公路的地方建設。
3.3村莊公共空間
在頭道營村,存有一座教堂(已廢棄),公共空間主要為村委會大院。二道營村子建有村民活動中心,供村民交流活動。馬杖子村子在村委會的大院內,建有戲臺和廣場(主要在正月二月三月使用),村內有一小集市(三間小賣部,每周定期有集市),小賣部是前店后宅的形式。轉枝蓮村落道路南側建有蔬菜收集交易市場,村內有一座寺廟(拆毀后重建)和一個古樹廣場,為村民的主要聚集地。
據村民描述,早些年,每個村莊都有類似于土地廟的建筑,后來被拆或廢棄,已經都不在使用,村民聯系交流的公共空間主要變化為小賣部門前或者是某棵大樹下??梢?,村內缺乏聯系交流的場所。
4、建筑風貌
建筑風貌方面主要包括建筑的空間布局、建筑材料、建筑形象、建筑色彩、立面細部、建筑風格關鍵要素。
4.1建筑空間布局
沿線村莊建筑以合院為主,有少量窯洞,以土窯為主。倚靠山坡挖成的黃土窯洞,成二或三開間,入口一間兼做門廳和廚房,兩側兩間為臥室兼起居或作為儲藏空間,冬暖夏涼,隔音效果極好。合院包括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等形式,平原型的構成和離散型的組合造就村鎮聚落和宅院總體整齊方正的格局,彰顯出四平八穩的姿態。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較其它房屋規模更大,承擔起居和住臥的功能;院子兩邊有東或西廂房,供牲畜養殖或儲藏用;南房則是一些尺度較小的輔助用房,有些院子大的人家還在院子中央搭建起了自家的加工棚等工作空間
4.2建筑構造及材料
頭道營、馬丈子等沿線村莊的建筑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以窯洞、土坯房、磚房為主,幾種形式結合處理的也不在少數,但除窯洞依山而建,其余則依據當地居民的生活生產方式、習俗、審美等分期建成,體量較小,以一層為主,使行走在除主路以外村莊的小路上時感到居民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為滿足生活需要向自然環境的斗爭。由于受寒冷氣候的影響,村中住宅墻體和屋頂普遍較厚重,多采用抬梁式構架,以厚重的維護結構起到穩定構架的作用。除頭道營離縣城較近比較發達,部分屋頂采用紅色PC板,沿線村莊多采用木屋架坡屋頂,屋面的做法則是在檁條上布椽,在椽上鋪稻草和秸稈等,然后在上面用泥土固定,最上層是瓦片,具有兩層防水構造。坡頂一般做成硬山、挑檐,挑檐出挑的長度并不大。
4.3建筑立面及色彩
村中部分屋頂的結構裸露在外,有些作為輔助用房的土坯房甚至沒有安裝門窗,只有窗洞口,因此缺少細節的推敲。風格較為統一,其余隱蔽起來的建筑外立面形象各異。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建筑色彩主要為黃色或磚紅色,只有部分沿村莊主街的住宅會在立面進行抹灰或貼白色瓷磚處理,住宅內部的色彩更是隨意,屋頂相對比較統一,為磚紅色瓦屋面或紅色PC板材。
村莊的沿街立面形象雖比較完整,但全村布局(對于外來人來說)仍十分模糊,規劃結構不完整,辨識度較低,空間密度大,公共交流空間不夠完善。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冬奧會,沿線村莊的改造迫不及待。馬丈子和轉枝蓮位于通往冬奧會場館道路的重要交通轉折點上,有參與奧運服務體系的便利。中國北方傳統山區民居特色保留的同時,又要與世界文化融合,完善村莊的規劃,做到功能分區明確,流線合理暢通,統籌設計村莊建筑形象,建筑色彩和建筑材料應符合一定的規律,使村內色彩協調統一,創建良好建筑風貌。
總結:
在特殊的政策背景下,張家口崇禮區冬奧會核心區沿線村莊風貌改造成為當務之急。一方面向國際友人展現歡迎的姿態,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發展水平,造福百姓。調研證明,當地的確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待解決,但同時也有著可利用的資源,建議通過對其風貌六要素進行重點改造和相互協調,從而發揮出其自然優勢、展現文化底蘊,使其真正成為一個能夠代表中國發展水平的競技舞臺。
參考文獻:
[1]張磊.基于宏觀視角的村莊布局效益評價[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152-156.
[2]王旭海,原廷澤.崇禮縣種植圓白菜的氣候條件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2,16:140-141.
[3]牛志剛.崇禮縣轉變生態綠化理念強勢發展現代林業[J].河北林業,2011,04:28.
[4]鄧大才.中國鄉村治理研究的傳統及新的嘗試[J].學習與探索,2012,01:83-86.
[5]余小平.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村莊建設[J].農業經濟,2008,07:9-11.
[6]王戈豪.新農村村莊規劃與創新型農民住宅建設探索[J].中國建設信息,2011,11:72+74.
[7]蘭鵬.“中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成果啟示 綠色建筑的未來之路[J].中華民居,2011,08:10-11.
[8]王秀云.崇禮縣旅游發展對策研究[J].企業導報,2016,(16):73.
[9]湯昌春.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J].臺聲,2016,(04):98-107+97.
[10]閆成軍.崇禮縣局:以申奧為契機全力搞好統計服務[J].統計與管理,2015,(11):13.
[11]肖翊.小城崇禮的冬奧激情[J].中國經濟周刊,2015,(33):38-41.
[12]牛志剛.崇禮全力實施五大造林綠化工程 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申辦冬奧[J].河北林業,2014,(12):28-29.
[13]周衛華.論申奧法治環境建設——對河北省崇禮縣申奧建設中公民法治意識的調查[A].河北省法學會.第五屆河北法治論壇論文集[C].河北省法學會:,2014:7.
[14]黃敏,劉洪利.山區縣域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以河北省崇禮縣為例[J].商業經濟,2010,(01):114-116.
基金項目: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批準號:HB15YS066
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 項目編號:16456101D
注:
(本文所有圖片皆為作者自繪或自攝)
(指導老師: 趙曉峰、許峰、王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