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理念逐漸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方向,通過加強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能有效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本文圍繞綠色建筑規劃階段的設計優化、建筑工程項目氣候適應性設計優化、形態設計與節能設計、采光遮陽與建筑設計四個方面展開討論,從而實現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目標。
【關鍵詞】綠色建筑技術;節能設計;氣候適應性優化設計
我國綠色建筑逐漸朝著低耗、環保的方向發展,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目前,建筑設計中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設計不僅體現在綠化工作上,還與建筑物的結構設計息息相關,通過運用環保的建筑材料、保證自然光的有效利用以及構建良好的水循環系統等都能實現綠色、環保的目標,從而保證建筑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1、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策略分析
1.1轉變技術理念
堅持科學的發展理念,順應社會的發展潮流是實現建筑領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建筑領域中,建筑設計逐漸朝著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因此應該改變傳統的設計觀念,加強綠色建筑技術與建筑設計有效結合的發展理念,將綠色建筑技術有效、廣泛的應用在建筑工程的整個結構設計中,從而保證資源的合理應用和低碳理念的有效落實。與此同時,進行建筑工程整體設計時,還可以結合工程所在地區的相關政策和當地的實際發展狀況,科學、合理的按照政策規定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從而保證規劃出的整體建筑工程工作思路和技術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而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政策扶持建筑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加強市場的主導作用,不斷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加強資金扶持和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能有效加強市場對建筑發展的良好促進作用。隨著綠色建筑理念的發展,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來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保證實際建筑工程的合理施工,并且促進建筑設計人員根據我國對綠色建筑的相關標準進行規范建筑設計[1]。通過設置相關的節能、節水等方面的具體設計規定,能促進制度在建筑工程中發揮實際作用。
1.2調整技術路線
調整技術路線是滿足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的關鍵,在進行技術路線調整時,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多維度技術體系。目前的綠色建筑具有多種各功能以及多維度功能等,與傳統的建筑技術體系有明顯差異。綠色建筑已經逐漸具有獨立性,并體現在不同層次。首先,綠色建筑作為一個單體,分配給城市中其他的功能配置;其次,綠色建筑的整體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技術系統;最后,在綠色建筑工程設計、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各方面的技術來實現建筑工程整個發展周期的改進,從而保證建筑物整體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而推動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第二,走集成化路線。綠色建筑技術充分利用了各項技術,使建筑發展整體化和系統化。通過各項技術的綜合利用,有效實現了建筑物功能的增加,從而促進綠色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
2、綠色建筑技術與建筑設計的優化與結合
2.1綠色建筑規劃階段的設計優化
在進行綠色建筑規劃時,應該充分分析建筑物所處區域的氣候特點,并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氣候資源模擬,從而在空間結構和建筑朝向設計上實現建筑的熱、風、光場等的優化。建筑項目在設計過程中發現問題,將造成很大的修改調整難度,如果在建筑規劃階段不能保證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會造成建筑工程設計的先天不足,是很大的缺憾。通過建筑工程設計的整體優化,將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規模進行調整,從而保證自然光的有效利用,將日光最大范圍照射到建筑物中。另外,通過優化空間布局設計,還能實現建筑風場的優化,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建筑物進行通風模擬,根據建筑物通風情況,優化室內外空間設計,從而保證建筑物的通風效果達到最佳。
2.2建筑工程項目氣候適應性設計優化
氣候是影響建筑施工過程的重要因素,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年來,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從而導致不少地區都出現了氣候條件及其惡劣的情況,隨著氣候條件惡化的情況加重,單純的環保技術已經無法實現有效的條件改善,因此應該加強建筑工程項目中的氣候適應性優化設計。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實現建筑的氣候性優化設計:第一,建筑施工過程中應該采用環保的施工材料,通過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運用低成本、高性價比的施工材料能有效體現建筑項目工程中的綠色、環保理念,從而降低氣候因素對建筑物的不利影響;第二,應該將綠色建筑理念貫徹在建筑工程的整體設計中,根據建筑所處地區的氣候環境進行設計,從而保證建筑能有效適應周圍的氣候條件。同時,可建設保護性建筑降低氣候因素對建筑物的影響,因此應該在建筑物周圍預留足夠的保護性建筑建立空間。例如在夏熱冬冷地區,具有夏季高溫強輻射和冬季寒冷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建筑物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實際的氣候條件,根據夏季高溫的特點,在建筑設計中應該保證建筑物具有隔熱降溫的作用,可以通過具體的建筑設計來實現,包括建筑物的遮陽設計、圍護結構的隔熱設計等,另外,也可以利用環境的設計來實現降溫的效果,例如在建筑物的附近設計人工濕地等。而對于氣候特點是冬季陰冷的地區,建筑物有采暖的必要,一般人們進行采暖的措施就是利用空調提供熱量。所以對于這些地區的建筑,需要在建筑物周圍建立圍護結構,從而實現保溫的目標,并且在進行建筑物設計時,應該最大限度的增加自然光照射的范圍,從而實現建筑物低耗、環保的目標,并且提高室內舒適度,保證室內的良好環境[2]。對建筑物的氣候適應性進行優化設計,能有效保證建筑物對氣候條件的合理利用,從而達到節能、綠色的目標。其中,減少建筑物內空調能耗和采暖時間,是建筑工程項目氣候適應性優化設計的核心,能有效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從而保證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有效應用。
2.3形態設計與節能設計
建筑項目中的節能設計和形態設計具有密切的聯系。隨著綠色發展理念在建筑項目設計中的應用,建筑形態設計方案已經不僅是為了滿足建筑物外表美觀的需求,還是為了加強綠色建筑技術與建筑設計的有效結合。我國建筑物的數量正在不斷增加,如果能將建筑物的節能設計和形態設計有效結合,對建筑物朝著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3]。例如建筑物的保溫隔熱效果就可以通過形態設計來實現,建筑空間以及圍護結構的設計都屬于建筑物形態設計的范圍,同時可利用屋頂的綠化設計,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隔熱保溫作用。對于夏季高溫強輻射的地區,屋頂對于建筑物整體的資源節約情況有較大影響,因此應該對屋頂進行優化設計,通過利用計算機模擬的結果,來實現整體的節能設計。利用遮陽措施,能對建筑物室內光照強度大產生一定的改善效果,因此可根據遮陽措施的應用,改善房間的熱工性能,從而實現建筑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建筑物的形態設計對建筑物的能耗有較大影響,合理的形態設計能保證自然資源的合理應用,從而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發展理念。因此在進行建筑物形態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建筑物的自然資源利用情況,加強自然資源的有效應用,從而實現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2.4遮陽措施與建筑設計
進行建筑設計時,應充分考慮自然資源的利用,通過太陽光的照射,能有效提升室內溫度,從而降低室內供暖設備的能耗。但是建筑物的采光區域應該設計在合理范圍內,從而實現節約空調能耗、保護環境的目標。以上海地區為例,上海地區的氣候條件特點是夏季太陽光照射強度較大,因此需要根據建筑物特點添加遮陽構件設計,從而保證建筑物的遮光性能,用于建筑物遮光的構件有很多,例如百葉、突出的墻體等,在進行設計后都可以起到遮陽的作用。另外,如果想使建筑物具有通透的外在形象,不能設置較為明顯的遮陽構件,可以對玻璃材料進行特殊處理,從而具有遮陽的效果。通過遮陽措施的設計,能實現自然光照射均勻,不僅保證了各區域對自然光的有效利用,還使整個建筑物的輻射溫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實現了降低空調能耗的目標,并保證了環境的舒適度。
結論:
綠色建筑技術是建筑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在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對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系統性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以滿足人們對建筑物的性能需求。目前綠色建筑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包括我國的技術自主開發能力較差等,因此必須加強對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究,從而保證綠色建筑技術與建筑設計的有效結合,在建筑設計中充分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祝小潔,王洋.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與結合[J].建材與裝飾,2017,(19):101-102.
[2]黨宏偉.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與結合[J].建材與裝飾,2015,(47):85.
[3]馮雅,高慶龍,鐘輝智.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與結合[J].南方建筑,2015,(02):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