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某高層住宅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主要從地下防水SBS卷材施工、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溶劑型橡膠瀝青防水涂料施工、特殊部位做法及大樣施工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地下防水工程;卷材施工;防水涂料施工
1、工程概況
本高層住宅建筑地下防水工程包括分號1-14及分號15地下車庫,根據地下室使用功能,建筑設計防水等級為Ⅰ級,兩道設防(混凝土自防水加柔性防水層一道),主要部位包含地下室底板、外墻、頂板防水及后澆帶防水、樁頭防水的施工。其中地下室底板、電梯基坑、外墻,埋在土中的頂板、水池側壁混凝土防水等級為P6。地下室底板采用4.0厚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Ⅱ型),地下室頂板防水采用2厚溶劑型橡膠瀝青防水涂料+4.0厚SBS改性瀝青耐根刺穿防水卷材(2型長纖聚酯胎),地下室外墻采用2厚單組份聚氨脂防水涂料。
2、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
2.1 地下防水SBS卷材施工
施工順序采用先高跨,后低跨,先遠后近,同一立面處自高向低的順序鋪貼。
2.1.1基層清理:基層應符合平整度、干燥度等要求,表面清理干凈,驗收合格。
2.1.2涂刷底結合層:在基層驗收合格后,將與卷材性能相適應的底子油均勻涂刷在基層表面,涂刷時始終保持按一個方向進行,注意控制厚薄均勻,不漏底、不堆積,晾干至指觸不粘。
2.1.3弾線、試鋪:在底面涂層上按規范要求的卷材搭接寬度彈出卷材位置線,嚴格按粘貼控制線試鋪卷材,以確保卷材長度方向搭接寬度達到70mm(可以參照卷材上相應的尺寸標志),卷材寬度方向搭接寬度為100mm。根據現場區域大小,確定弾線密度,以便確保卷材鋪貼雙向順直,不能出現因累積誤差而粘貼歪斜的現象。卷材應先按彈出的控制線進行試鋪,并適當剪裁后,方可開始正式大面積鋪貼。
2.1.4陰陽角部位的處理:在基層陰陽角處應做成圓弧形,圓弧半徑為50mm。在基礎磚胎模、承臺、承臺梁、獨立基礎、外墻轉角處等陰陽角部位,應貼一層卷材附加層,附加層寬500mm,每邊寬250mm。底板卷材施工時,卷材在保護墻上要甩茬300mm,甩茬部分卷在墻頂加以保護。
2.1.5熱熔法施工,SBS卷材采用滿粘法鋪貼,卷材幅寬內卷材底面應加熱均勻,不得過分加熱或燒穿卷材,鋪貼時必須有熱熔瀝青從邊端擠出,用刮刀將擠出的熱熔膠刮平,沿邊端封嚴。
2.2單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
2.2.1基層處理
基層質量對防水工程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砂漿或混凝土找平層應抹平壓光,應清除基層表面浮灰、油脂等影響涂膜粘結性能的物質和其它突出的雜物,修補抹平開裂、蜂窩、孔洞等缺陷,使基層表面達到堅實平整和充分干燥的要求,一般基層含水率控制在9%以內。
2.2.2底涂施工
如果混凝土和砂漿基層干燥、堅實、干凈,可不涂刷底涂,直接在基層上涂布單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涂膜;也可根據基層實際狀況,在基層上薄涂一層水平型單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作為底涂層。待底涂層干燥后,才能開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2.3涂布聚氨酯防水涂料
外墻建議采用垂直型聚氨酯防水涂料,因為垂直型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粘度較大、非下垂性較好、不向下流淌等特點,完全滿足直接在立面涂刷的需要,可用抹子或滾刷等工具在垂直基層表面進行涂布施工。聚氨酯防水涂料在施工時應分層分遍涂刷,每遍涂刷厚度不宜太厚,涂刷時盡量做到均勻、厚薄一致,一般每層可分2-3遍完成。前后兩遍涂料涂抹的方向相互垂直,并涂滿整個底面,覆蓋所有的細部節點附加層。
2.2.4保護層施工
在外墻上施工時要分段涂刷,每次涂刷高度不超過2m。驗收合格之后立即貼保溫板、砌磚、回填土,然后再繼續向上涂刷。
2.3溶劑型橡膠瀝青防水涂料施工
2.3.1溶劑型橡膠瀝青防水涂料配制
先按規定的配比將橡膠瀝青液料和水倒入攪拌容器中,一邊慢慢加入粉料一邊用手提攪拌器不斷攪拌下,攪拌時間5分鐘,徹底攪拌均勻,保證呈漿狀且無團塊。
2.3.2施工操作工藝
準備材料及施工機具——清理基層——節點、陰陽角部位檢查處理——細部增強層施工——底涂層施工——中層涂層施工——面層保護層施工
2.3.3清理基層
在涂布防水層之前,應先鏟除基層上表面的棱角凸起、砂漿疙瘩等異物鏟除,并將塵土,沙礫等雜物清掃干凈。對陰陽角、管道出口、落水口等細部構造部位,更要全面、仔細、認真清理,如發現油污、鐵銹等,要用砂紙、鋼絲刷或溶劑清除,確保基層與防水涂料之間有良好的粘結力。
2.3.4底涂層施工
基層清理干凈后,即可做底涂,細部構造部位可用小排刷涂刷,大面基層采用長柄滾刷涂布,涂布應厚度均勻,靜置干燥4-24小時左右(具體時間視施工當天氣候而定),待底涂層充分干燥后,再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2.3.5細部構造增強處理
待底涂層表面干燥后,對陰陽角等細部構造處進行增強處理。溶劑型橡膠瀝青防水涂料的材質、厚度、性能及配套材料的相容性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查出廠合格證、質量檢查報告和現場抽驗復試報告等是否符合要求。完工后涂料防水層不得有滲漏或積水現象。
2.4特殊部位及大樣施工
2.4.1 底板防水及導墻施工縫部位做法
防水保護墻采用100mm厚灰砂磚砌筑,磚墻砌筑高度同底板結構標高。防水卷材在保護墻上部甩茬300mm,在底板防水做完后壓砌兩皮磚進行保護。等底板施工完后,外墻防水施工前,先將預先甩茬的部位揭開,并將外墻表面清理干凈,如發現卷材局部有損傷,應及時進行修補。然后再進行外墻防水大面積鋪貼,鋪貼時卷材搭接寬度為不小于150mm。上下兩層卷材施工時,應錯縫搭接,上層卷材應覆蓋下層卷材規定的寬度。
2.4.2底板后澆帶防水
本工程后澆帶均為伸縮后澆帶及沉降后澆帶,伸縮后澆帶須在混凝土齡期達到60天,并經設計同意后再行澆筑;沉降后澆帶須在各主樓主體結構封頂后,提供沉降觀測數據,并經設計同意后方可澆筑。
2.4.3外墻后澆帶防水
外墻后澆帶部位混凝土按設計要求應采用C45抗滲微膨脹混凝土,對于人防區則增設止水鋼板,非人防區增設遇水膨脹止水條,在后澆帶表面還應增加一道附加防水卷材。對于地下室外墻處的沉降后澆帶混凝土,必須等主體結構封頂之后才能封閉澆筑。
參考文獻:
[1]劉科學.淺談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術[J].建設科技,2016,14,145-146.
[2]曹青華,章俊杰.無錫萬達文化旅游城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術[J].中國建筑防水,2016,18,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