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俄羅斯,很多人都會跟西伯利亞聯系到一起。一想到人們時常說起的西伯利亞冷空氣,我總是不寒而栗。但在去年秋天,我有幸踏上了俄羅斯這片金色的土地,領略了俄羅斯的金秋之美,也探尋到了大河深處的魚之魅。
我這次探釣的主要地點是位于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哈巴羅夫斯克市,這里擁有著海河交匯的水域,河道延綿270公里,河中魚類資源豐富。但是,本次行程頗費周折。從國內出發,只能從北京或者哈爾濱飛往哈巴羅夫斯克,再從哈巴羅夫斯克乘坐可搭載17人的小飛機飛往蘇維埃港。到了那里之后,我還要再坐兩小時的汽車和兩小時的船,才能到達最終營地。也正是在這段頗費周折的旅程中,我才得以感受俄羅斯的地大物博。而我所要前往的營地稱得上是真正的無人區,這里之前還沒有中國人進入過。營地每年夏季接待的游客多以日、韓籍釣友為主,而我作為第一個踏入這片林區的中國女釣手真是備感榮幸。
探釣之前的功課
哈巴羅夫斯克市又稱伯力,是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的第一大城市、俄羅斯第五大城市,市內人口約120萬(2015年數據)。哈巴羅夫斯克市是位于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口東岸的大城市,也是外東北的航空、水路及鐵路重鎮。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森林資源非常豐富,在距市區200多公里遠的森林深處,便是我們的木屋別墅營地。在那里體驗俄式風情之余,還可盡情領略遠東的自然之美。釣魚愛好者可乘船前往森林中的原生態蜂場,河兩岸茂密的白樺樹林遮天蔽日,河面碧波連綿,清風徐徐,船行其間,沿途風景美不勝收。
去探釣之前的功課還是要做的,在詳細了解過當地釣場的環境及各魚種的生態習性之后,我還向國內的各路高手進行了咨詢,最后將本次釣行所需要做的準備總結如下:
1.釣魚場地為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庫必河(音譯)。
2.釣魚方式為路亞、飛蠅、野釣、海釣。
3.山地河流卡滕的上游有大量的鮭科魚類,如薩哈林哲羅鮭、細鱗大馬哈魚、馬蘇馬哈魚、紅點鮭魚、虹鱒魚、北極茴、狗鮭、三文魚等。雖說秋季是大馬哈魚洄游的好季節,但我仍然將此行的目標魚鎖定為哲羅鮭和狗鮭。
4.裝備選擇:
①魚竿以M調、MH調或ML調為主,個人感覺M調更為合適。因為我所作釣的這片水域中有很多水草和樹枝,很容易掛餌,如果竿子硬度適中會比較容易擺脫樹枝的牽扯,又不會在拉扯的過程中損傷到竿身或釣線,在中魚時也比較容易揚竿刺魚及控魚。相對而言,ML調的竿子在遛魚時的手感會比較爽,MH調的竿子在刺魚時會更痛快。
②漁輪的選擇要看個人喜好,在我看來水滴輪最好,因為拋投的精準度是至關重要的。在這種障礙物較多的水域作釣,更是要求拋投的落點要準,這樣才能提高中魚率。當然,紡車輪和鼓輪也可以使用,只要容線量不少于80米且剎車力不低于5千克即可。
③針對不同的目標魚種,我們使用的擬餌也有所不同。一般在這里使用的擬餌重量多在10~56克,即使針對同一種魚類,在不同季節使用的擬餌也不盡相同。以作釣哲羅鮭為例,春季多以沉水米諾為主;到了夏季,哲羅鮭進入覓食高峰期,所以擬餌多以水面系硬餌或大型多節魚為主;秋季多以大型米諾或多節魚為主;而到了冬季,哲羅鮭多潛伏在深水區,此時宜用包鉛軟魚和大克數的亮片。如果是作釣狗魚的話,則以亮片和米諾為主。
④釣線以PE線和碳線為主,也可使用尼龍線。前導線的磅數要用到40~80磅。
向著目的地進發
2016年9月22日,我作為游海戰隊的領隊,與公司的翻譯以及來自沈陽、海口、北京等地的一行7位隊友踏上了征程。我們于北京時間凌晨2點從首都國際機場起飛,于當地時間早上7點多到達俄羅斯(目的地與中國有2小時左右的時差),也算是一夜未眠。還好大俄航空的乘客并不多,大家還都能伸開腿。到了俄羅斯之后,我們一下飛機就能感受到一陣寒氣,盡管之前做好了御寒準備,但還是被這突然襲來的寒氣凍了個哆嗦。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這個季節的氣溫已低至零下。與國內大多數機場的豪氣相比,哈巴羅夫斯克機場顯得有些破敗。我們坐上奔馳大巴之后,先去吃了頓俄式早餐。由于當地的上班時間一般都在上午10 點左右,所以這時路上的行人并不多,沿路的建筑也都感覺像是國內三四線城市的低矮樓房,大多比較陳舊。有趣的是,這里路上的車輛有左舵的也有右舵的,而且是豪車與老爺車并存;這里的公交車更是陳舊,在我印象中應該是國內20世紀80年代的老式客車。置身哈巴羅夫斯克,仿佛回到了小時候。
由于時間比較早,我們還有機會在市區買些釣魚配件。我們的釣竿和輪子都是俱樂部提供的,所以大家只要簡單買一些擬餌就可以了。其實如果不買的話我們也都有準備,但在我們的隊伍中有幾位隊員是路亞行家,他們對裝備的要求比較高,一看到戶外店里琳瑯滿目的擬餌更是興奮得不得了,起哄似的買了一大堆。這里的很多擬餌在國內都沒見過,而且有很多擬餌都是針對大型哲羅鮭的特效餌。
既然來了,當地的景點還是要去看看的。二戰紀念碑、圣母升天教堂等都是必去的景點,值得拍照留影。
我們居住的酒店離市區比較遠,但景色卻是不一般的美,精致的院落正對著阿穆爾河。搭乘了一夜的航班,大家略感疲憊,但在簡單洗漱休息之后,我們還是去體驗了刺激的山地摩托。車主看我是女性,都不敢讓我單獨駕駛,只是讓我坐在后座,這讓我這個女漢子著實著急。崎嶇泥濘的道路,沿路的草甸野花,溪流陡坡,我們駕著車子風馳電掣般疾馳而過。
趁著中途停歇的間隙,我還是換下了隊友,親自駕駛了一圈,那感覺別提有多過癮了。風在耳邊呼嘯,泥水飛濺一身,但這都不是問題,誰讓咱是不怕臟不怕累的女漢子,我要的就是這種刺激的感覺。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我們開車直奔一處別致的小木屋,這里已經備好了我們當晚的大餐,有各種各樣的俄式燒烤,還有各種俄羅斯美酒。小屋的套間還有桑拿房,可供我們體驗俄式桑拿浴。
第二天一早,我們簡單買了些吃的就趕往機場。我們要乘坐17人的小飛機飛往營地。我是第一次坐這種小飛機,在機艙里可以和飛行員零距離接觸,駕駛艙也是一覽無余,這讓我非常興奮。俯身看去,機艙外河道密布,蜿蜒崎嶇,縱橫交錯,真是釣魚的好地方。我們這段旅程是從哈巴飛往蘇維埃港,總共需要2小時的航程。
我之前在飛機上還跟隊友們調侃,讓大家猜猜蘇維埃港的機場有多大。我估計也就有一排房子,隊友猜是三間房,但當飛機著陸之后,我們發現所有人都沒猜對。走出機艙,我們只看見一間小木屋,這還真是我見過的最小的飛機場。
營地的兩位主人早早就在機場等候,他們幫忙將行李全部裝車之后,駕車帶我們前往中間營地。這段路程基本都是顛簸的小道,所以車速并不快,我們剛好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2小時之后,我們才到達中間營地。
在這里,我們需要下車換乘小船前往未來幾天要住的最終營地。我們7個人分乘兩艘小船,乘風破浪,一路疾馳,沿途風景更是讓人心曠神怡。河面時寬時窄,水也時深時淺,淺處清可見底,深處一片幽藍,傾倒的樹木有的躺在淺灘邊,有的矗立在河道中,半藏半露。這樣的空氣對于我這在北京隔日必犯的老鼻炎來說,還真是天然的良藥,頓感呼吸順暢了許多。
由于我們是順流行船,所以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就依稀看到了河邊那綠白相間的房子。這樣的房子一共有五六家,每家門口的河邊都停有幾艘小船。小船停靠在小碼頭之后,兩位營地主人幫我們提下行李,還為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營地環境。據營地主人介紹,河邊就是桑拿房,前一段天暖和的時候,他們蒸完桑拿就能直接跳入河里,讓舒張的毛孔迅速收縮。我們的房間是一個套間,簡單而整潔,地面都鋪有地毯,墻面也是原始的樹皮。房間正中央有個鐵爐,溫熱的爐火將房間烘烤得暖暖的,讓我們忘記了此時可是俄羅斯遠東的深秋,即使我們在房間里穿半袖也不會覺得冷。
房間里有三間臥室,兩間小臥室里各有兩張小床,我住了其中一間,兩位隊友住了另外一間,還有一件大臥室住了四位隊友。大家簡單收拾過行李之后就去了對面房間的餐廳。
這里的餐廳也別具特色,墻面掛著鹿、熊、麝等營地主人親自獵獲的各種動物標本。廚師是位帥氣的小伙子,他把廚房收拾得極干凈,就連廚房的地面都鋪上了地毯,鍋碗瓢盆也全都锃明瓦亮,沒有一絲油煙的痕跡。
廚師把飯做得極為細致,從刀功到擺盤,甚至到餐具,讓人絲毫感覺不到自己置身于無人區,這里處處都能體現出廚師的良苦用心。當天的晚餐極為豐盛:腌制的三文魚,晶瑩剔透的馬哈魚子醬,蛋皮裹著肉醬烤制的肉餅,還有炒鹿肉和涼拌小菜。廚師知道中國人愛吃米飯,還特地為我們準備了米飯。要知道,俄羅斯人可是以面包為主食的。
經過了一整天的奔波,我們有幸享受了一頓豐盛的俄式大餐,再體驗一次俄式桑拿,也算是緩解了一天的疲倦。大家圍坐在地毯上開始準備第二天的釣具,上線的上線,綁鉤的綁鉤,還有大師在教新手如何打線結。雖然隊員中有幾位是剛認識一天的新朋友,但也全然沒有了陌生感。釣魚人就是這樣,五湖四海皆兄弟。
值得一提的是,營地用電是要靠發電機的。看大家忙活得差不多了,營地主人便關掉了發電機,讓大家早點休息。手機在這處營地是沒有信號的,更別提什么網絡了,這里就是與文明社會脫離的原始部落。在都市生活的人們每天都被電話和微信所困擾,只有遠離這種煩擾,去親近大自然,才能給自己一個徹底放松的機會。
作釣正式開始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我就被那幾位激動了一整夜的釣魚瘋子吵醒了。看來大家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出發了。
我們穿上了羽絨服和沖鋒衣,在外面套上涉水褲,總之能穿的厚衣服統統套在身上。早晨的氣溫還要更低一些,呼吸時都能看見哈氣,但是空氣卻出奇的好。山頭的一片云被朝霞染成了玫紅色,顯得格外絢麗。
吃完廚師準備的豐盛早餐之后,我們乘著小船出發了。此時水面很平靜,柔柔地帶著濃濃的禪意,清亮明凈,素雅清寂,如仙境般不染一絲凡塵。無風,無塵,透過薄薄的霧氣,我們能看到泛黃的樹葉與幽藍的河水交相呼應,時不時又會有海鷗、野鴨或大雁飛過,好似一幅濃墨重彩的歐式油畫。雖然頂風坐在船頭有些寒冷,但我著實被這美景所吸引了,全然不顧寒風中的小手,拿起手機只顧拍照。
我們此行使用的裝備是由伊酷達、迪蘭提供的MH調魚竿,以及伊酷達黑鷹系列紡車輪。我們7個人分坐兩條船,我和洪哥、劉總同乘一船,由營地的大帥哥負責駕船。說他是帥哥一點兒都不夸張,1.95米的身高,身材勻稱,還有著高鼻梁和藍眼睛,尤其是干活時專注認真的表情非常吸引人。這位俄羅斯帥哥基本上一夏天都生活在這里,所以對這片水域非常熟悉,哪里有魚,有什么魚,他都清楚得很。
雖然語言溝通比較困難,但是萬能的肢體語言卻是世界通用的,我們只用手比劃就差不多能領會對方的意思。我們或是將船停在水中央拋竿,或是將船停靠在露出水面的沙石灘上拋竿,抑或是身著涉水褲下到水中拋竿,釣得不亦樂乎。但由于這片水域的枯樹較多,有些枯樹倒在河里并不容易發現,所以經常會掛住擬餌。為我們導釣的俄羅斯帥哥總是不厭其煩地下水幫我們取餌,為我們避免了不少損失。
對于只是有著些許海釣經歷的我來說,一直沒有太多的機會學習淡水路亞的拋投,這次我本是抱著跟幾位大師學習的心態 ,權當實戰練習了。我不停琢磨著對面船上那幾位大師的拋竿動作以及甩竿的力道,然后反復進行練習。我當時心里只有一個想法:中不中魚倒是次要的,先學會了再說!
我們自行分為兩組,由漁農、史哥、陽光組成專業小分隊,而我們其他幾個人則屬于業余小分隊,我們當時還在打賭看哪邊能先中魚。
與三文魚及斑點鮭的美麗邂逅
當釣船經過一片水域時,我們聞到了一股極其腥臭的味道,而且能看到河面上及河邊漂浮著一些產完卵后死去的馬哈魚。我們隨即決定停船在這里釣一會兒。
這時的太陽也升起來了,有了陽光的照射,體感溫度也上升了,涉水時也不覺得那么冷了。
我們反復進行著一次次拋竿、收線的動作,但一直未見魚獲。正當大家有些失望的時候,離我不遠的劉總突然大叫一聲:“中魚啦!”聞此呼聲,我趕緊收竿前去觀戰。劉總可是第一次涉水作釣,而且是第一個中魚的人,顯然激動不已。只聽他朝著對面的專業隊大聲喊道:“漁農,我們先中魚啦,中的是一條五六斤的三文魚!”伴隨著劉總起魚成功,我們也跟著歡呼起來。中了第一條魚之后,大家信心倍增,我也抓緊時間換個釣點繼續作釣。
當我們小分隊來到一處由兩條支流匯聚成的河道之后,俄羅斯帥哥幫我換上了他們常用的擬餌。據說這種擬餌是當地最好用的擬餌,顏色十分鮮亮。綁好之后,我試了一下,發現餌是沉底的。
這款擬餌果然是利器,我拋了三竿就中魚了,瞬間感覺到一股強勁的拉力,只見手中的魚竿彎成了弓。我拼命搖輪收線,一步步往岸邊撤,這可是我涉水釣獲的第一條魚,感覺應該不小,千萬不能讓它跑了。將這條魚拉到岸邊的時候,我發現它是一條不小的斑點鮭,應該有七八斤重。這畢竟是我在俄羅斯釣獲的第一條魚,那股興奮勁兒簡直無以言表。
看來這個釣點真的不錯,大家都接二連三地中魚,洪哥在上游也釣獲了一條近10斤的大三文魚,但是我們期待的哲羅鮭一直沒有出現。這些魚獲對于我們這幾個新手來說已經很滿足了。當然,專業隊的收獲也不錯,他們倒是釣到了小哲羅鮭。
我們的午餐是在一處岸灘上解決的。支好鍋之后,俄羅斯帥哥麻利地劈柴生火。因為我們早上出來時就帶好了午餐需要的食材,所以不一會兒就準備好了一桌美食。在這荒郊野地能有這么一頓美食,也算是挺奢侈的。中午的陽光正好,我穿多了衣服,感覺有些熱,于是在吃完午飯之后找到一片樹蔭睡了個午覺。我們隊里的劉總更會享受,他在石灘上鋪了一張簡易的床,曬著溫暖的陽光享受起屬于自己的午休。
也許是早上起得太早,也許是上午釣得太累,我們這一船的人在下午作釣時情緒都不高。大家釣了一會兒沒什么戰果,索性就讓俄羅斯帥哥開船返回營地了。
為了滿足我們這些吃貨的要求,回到營地之后,俄羅斯帥哥又帶著我們坐船出海了。這里的資源好到令人難以置信,船行半小時,海水依然清澈見底。俄羅斯帥哥撒下網,開小船兜了半個小時,就收獲了一籮筐的鮮美青蝦。這種蝦剝了皮就能直接吃,那味道叫一個鮮美。
我們頭一天將幾條大魚放進了籠子里,第二天用定位找到浮子之后再拉網收籠,就能收獲一百多斤帝王蟹,簡直可以吃到吐。我們放生了小帝王蟹,留下了足夠吃的大帝王蟹,然后又把籠子放了回去以捕獲第二天的美食。
毫不夸張地說,這片海就像自己家的冰箱,想吃了就出來溜一圈,拿點吃的就回家了。
海邊時不時還能看到冒出腦袋的海豹,你看著它,它看著你,一旦你有動靜,它們就迅速鉆進海里。更不可思議的是,漁農說他們后來在河道里也看到了海豹。
我們當天的晚餐可謂是土豪級別,有帝王蟹、青蝦等在國內極為奢侈的食材,但在這里我們可以放開吃,不怕你不夠吃,就怕撐得吃不下。光是沖著這些食材的罕見程度及新鮮程度,我就知道自己這趟是沒白來,吃貨的內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不愛紅裝愛武裝
經歷了前一天的作釣,我感覺比較累,所以早上起得晚了一些。起床之后,我發現專業隊的隊員們早早就出發了,繼續去圓他們的大哲羅鮭夢,而我們業余隊在我的提議下,則決定去體驗一下打獵。
在俄羅斯,擁有持槍證的人是可以配槍的。于是我們跟著當地獵人,扛著槍坐著小船就出發了。出河道沒多久,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獵人就連開兩槍。我朝他開槍的方向看去,三只野鴨已經躺在河面上。好厲害的槍法,佩服!接下來該我們大顯身手了,我端著槍,瞄準獵物之后迅速扣動扳機。砰砰的槍聲震耳欲聾,可惜我的瞄準功力太差,看來打槍還真不是簡單的事兒。我們來打獵也就是圖一樂和,聽聽響罷了。當然,當晚的晚餐有這些野味還是不錯的。
我在午餐后小睡了一覺,睡醒之后乘船出海遛了一圈,打撈到一些螃蟹和蝦,順便玩了把海釣,看能不能釣到小珊瑚魚。可能是這里的資源太豐富,當地人根本看不上這些小魚,而且他們基本不玩海釣。我嘗試著用串鉤掛魚肉的方法作釣,但效果很不理想,螃蟹和蝦倒是大豐收了,可魚卻一條沒釣上來。
夜幕降臨,專業隊的隊友們歸來了,還帶回了他們的戰利品,有三文魚和馬哈魚,還釣獲了幾條哲羅鮭,但是全部放生了。我們當天的晚餐依然很豐盛,有水煮帝王蟹和帝王蟹刺身,還有新鮮的青蝦以及三文魚刺身。三文魚肉質鮮嫩,肉色晶瑩剔透,一條七八斤重的魚,我們只留取其腹部的精華,我之前從沒吃過比這更可口的三文魚。
依依惜別
次日清晨,我們跟著專業隊的隊員們出發,去進行最后一天的探釣。作為淡水路亞的初學者,我覺得自己之前在魚塘練就的三腳貓功夫都是小兒科。我這次來的目的就是跟著高手們好好學習一下,幾竿拋出去之后,就讓漁農師傅看出了問題。我拋竿時用的是手臂的力量,而非手腕的力量,也就是沒利用到竿子自身的韌性和彈性,擬餌也綁得不夠結實。在漁農師傅的指導下,我反復琢磨了拋竿的姿勢與動作要領,又重新學習了一遍綁鉤綁線。
這和我之前玩海釣還真不一樣,我之前玩海釣基本都是抽鐵板,玩波扒的機會很少,所以對于拋竿還真沒什么概念。我此行最大的收獲就是對于拋投有了一個全面的學習機會,在后面的時間里,我一直在練習拋竿,其間也釣獲了幾條三文魚。因為有了前兩天的中魚經驗,我在遛魚時也掌握了一些控魚要領,也沒了之前中魚時那種新鮮感,取而代之的是越發沉穩的表現。由于這里的水下環境復雜,樹枝灌木很多,我們的擬餌也損失了不少。當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們就收工返回營地了。
這是我們在營地的最后一晚,主人特地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除了那些大家已經司空見慣的帝王蟹、大青蝦、三文魚和魚子醬之外,還有冰鮮的鹿腎。我是一向比較排斥動物內臟的,更何況是這種生食。但在營地主人的盛情邀請下,我還是勉強嘗了一口。沒想到這蘸了芥末的鹿腎刺身竟是如此爽口,冰冰涼涼,細膩爽滑,還有些彈性,總之我吃了一口就愛上了。
離開總是讓人不舍,這里的美,這里的魅,這里的原始,無不讓人流連忘返。想想自己就要回到北京去面對那濃重的霧霾,我更是滿腹惆悵。
釣魚就是這樣,有得就有失。我這次沒能如愿釣獲大哲羅鮭,也就意味著來年還可以繼續來這里圓夢。當然,我自己的日常工作還是要做的,家還是要回的。俄羅斯的遠東,等來年我練就一身本領之后還會再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