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款硬件性能略顯保守,非常便攜,定位于消費級的1英寸便攜數(shù)碼相機。關(guān)于性能,應該說好用不好用要看拿在誰的手里。
比信用卡略大一圈的1英寸口袋相機
這臺相機,對我來說,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其非常緊湊、輕薄。對比標準尺寸的信用卡,只大了一點有限,寬高厚分別為98mm、57.9mm、31.3mm,是當前體積最緊湊的1英寸畫幅標準變焦鏡頭數(shù)碼相機,尤其是G9X Mark Ⅱ的厚度只有31.3mm,放到口袋里完全不硌,和APS-C畫幅的便攜相機相比,G9X Mark Ⅱ應當是真正的“口袋”相機。
正面除了一支10.2-30.6mm F2.0-F4.9等效28-84mm的標準變焦鏡頭之外,就是鏡頭旁的對焦輔助燈。G9X Mark Ⅱ有兩種配色,一種是我手中這臺銀色底色,輔以復古褐色仿皮,另外一種是純黑,我覺得我手中這臺的配色比較舒服,純黑有些傻。
鏡頭環(huán)在自動對焦時充當光圈環(huán),在手動對焦時變?yōu)槭謩訉弓h(huán),不過這個手動對焦仍然是電子的。
頂部依次是彈出式閃光燈、回放、開機、快門變焦撥桿、模式撥盤。
彈出式閃光燈指數(shù)并不高,但是對于人像拍攝來說,補光是足夠的。
背面左側(cè)是以一塊3.0英寸支持觸摸的LCD屏幕,右側(cè)是四個按鍵,分別是如圖所示。實際上由于大幅減少了實體按鍵的操控邏輯,這幾個按鍵使用頻率并不會很高,完全觸摸也可以,就像手機操控一樣也是完全可以的。
機身左側(cè)有一個Wi-Fi按鍵,可以一鍵進入Wi-Fi鏈接模式,省卻了進入菜單的邏輯步驟。
機身右側(cè)為HDMI與USB 2.0接口,USB接口茲瓷充電。
體驗 · 樣片
其實G9X的操控體驗可以完全歸結(jié)于觸控二字。
主菜單部分,G9X Mark Ⅱ采用了簡化后的菜單,而且支持全觸摸操作,這部分其實還是較為方便的,但實際上用處并不大,為啥呢?
因為在具體的操控界面,圖中所示的參數(shù)、功能,只要帶方框就可以進行觸摸調(diào)整。而不帶方框的各類參數(shù)、功能,需要觸摸右上方的Q鍵,進入快速選擇菜單。
快速選擇菜單可以調(diào)整的內(nèi)容就更多了,實際上熟悉快速選擇菜單后,基本可以拋棄主菜單和實體按鍵了。
大部分攝影師對全觸摸的操作實際上是謹謝不敏的,但是全觸摸的操作對于習慣了手機拍照的用戶來說簡直是福音,誰想進入主菜單操作啊!而對于不太精通相機的用戶來說,將復雜的按鍵藏進觸摸菜單,也不失位一種讓相機看起來更簡單易用的好辦法……
我并沒有過多討論G9X Ⅱ參數(shù)的原因也在這里,這并不是一臺針對專業(yè)攝影師需求而誕生的1英寸便攜數(shù)碼相機,其3000元左右的官方售價也證明了這一點。
當G9X Mark Ⅱ拿到我手里時,其實我也是皺著眉頭的,因為我對這種小而美的器材并不是特別的鐘愛,尤其是全觸控操控觸犯到了我內(nèi)心中機械操控的情節(jié)。
但實際上,不少女性攝影師、普通女生在試用過程中,紛紛表示這樣的相機真是好,比手機清晰許多, 體積也很小,又不像單反那樣亂七八糟的按鈕那么多,那么復雜,簡直是最棒的相機。
對于1英寸來說,再專業(yè),再貴,畫質(zhì)也要被APS-C甚至M 4/3吊打,而體積再小也要比手機厚一些,真正的專業(yè)攝影師和專業(yè)發(fā)燒友如果沒有啥信仰的話,目前還是非常保守的偏向全畫幅、APS-C畫幅的系統(tǒng)的。
而對于普通用戶來說,1英寸相機能做到拍照比手機各方面好的很明顯,但又比專業(yè)單反、無反更簡單易用且便宜才是比較重要的一件事。
實際上1英寸和已經(jīng)完全被掃到辣雞堆里的普通卡片機一樣,對手就是手機,但不論手機再強的優(yōu)化,只要受限于物理特性,沒法在手機上搭載1英寸傳感器,那么1英寸仍然有茍活的余地。而和更大畫幅的相機競爭,1英寸的優(yōu)勢非常有限,1英寸便攜機至于相機四門功課說(毒)學(德)逗(大)唱(學),就占了一個忠(小)。
那么閑話了一大堆,核心結(jié)論就是,這是一款畫質(zhì)比手機高出許多的1英寸小相機,雖然在1英寸亂戰(zhàn)中,G9X Mark Ⅱ的參數(shù)并不出挑,并不王者,也就是白銀的級別,但是架不住G9X Mark Ⅱ做到了最小最輕,而且最便宜。
妹子們旅游也好,日常拍攝也罷,要是不是很爽手機的畫質(zhì)上限和夜拍性能,這款1英寸便攜機是完全可以考慮一下的,隨時隨地可以裝進口袋,比信用卡稍大一圈的體積讓你帶著它絕對不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