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積有限的家居空間,讓繁復的華麗風失去了生存可能,性冷淡風大行其道,白色墻壁搭配原木色家具,成為偷懶又不出錯的裝飾法則……然而,夏天,怎能沒有色彩?!如果你看夠了“禁欲系”,不妨跟隨幾位藝術家的腳步,看看他們如何將藝術與色彩植入空間。
你會發現,在藝術的加持下,色彩也能玩出高級感!
瞿廣慈
當代藝術家,2007年與夫人向京創立“向京廣慈雕塑工作室”,2011年創辦“稀奇”品牌。
“家居擺件需要高顏值,也需要這個時代性感的溫度。”
對藝術家瞿廣慈來說,夏日來臨前那段時間異常忙碌。三月初,他和“稀奇”團隊奔赴“設計上海”;四月則現身“米蘭國際家具展”,與設計師盧志榮聯合參展;五月初那幾天,照例是留給“藝術北京”的,他攬著新品“我想你了”、“Too浪漫”、“不傘”,還有“我看見了幸福”的致敬梵高版,出現在北京農展館,雕塑兔女郎的裙子上閃動著星月夜的藍與向日葵的黃,擒住了觀眾的目光。“老子屬雞,渾身雞血”,他在朋友圈里寫到,雞年如此奔忙,也就可以理解了。
瞿廣慈往返于國內外的藝術展和家居展之間,而“巴黎家居展MO”他帶著“稀奇”連去了兩年,每去一次都倍受震撼。與世界上最好的家居設計品牌同處一室,總歸心有壓力,但信心也隨之而來。瞿廣慈常年一頂禮帽,圓框眼鏡,說話有南方腔調。原本是藝術家,如今則涉足家居領域,他對生活有了更為細致的留心。在巴黎,瞿廣慈住進了當地人的Airbnb公寓中,一幅油畫,幾件小雕塑,再搭配一些舊物件,讓他看到了法國人那種漫不經心對生活的禮贊。而在Le Bon Marche百貨商場,他發現最經典的家具燈飾和最新潮的設計家居都齊聚于此,在這些生活物品上,美是如此具體。
瞿廣慈將藝術的語言澆鑄進一只杯子,一把傘,粉紅色的兔耳女孩與牛仔藍色的胖天使……藝術不用為了自圓其說,而是在一種普遍的共性中將美提煉。瞿廣慈的夫人,藝術家向京曾說,與自己藝術中的嚴肅與苦澀相比,丈夫瞿廣慈的“稀奇”作品是甜蜜而可愛的。這些絕妙的雕塑女郎,擁有夢幻的色彩與俏皮的表情,還有或深情或賣萌的名字,這一切都讓‘稀奇”更像是為年輕人的家量身定制的。在瞿廣慈心里,“稀奇”的確是年輕的,散發著旺盛的荷爾蒙。這是一個如此性感的時代,“美”中也應看到未來。
“巴黎家居展MO”上,法國人如何將對時尚和藝術融入家居的?
每次去巴黎展,我都會順便去逛百貨商場,看看當地的服裝品牌、設計品牌,你會發現巴黎的設計是無處不在的,在不同細節上都展現出他們對設計、藝術和生活的熱愛。
不僅僅是法國,整個歐洲都是世界家居潮流風向標。巴黎展或米蘭展上,你會看到世界上最優秀的設計師,他們呈現的趨勢,讓你感知到很多有趣的信息。一方面,我們是一個實踐者,在中國市場不斷實踐自己的創新,找到自己對社會發展變動的感知;另一方面,我們從這個展覽上也更多地得到了印證。
淘寶首頁上給“稀奇”配的推薦語是“居家神器,顏值品質”,概括到位嗎?
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從顏值角度來說,“稀奇”當然顏值高,更多體現出一種性感的溫度,我們處在旺盛的荷爾蒙開發年代,很年輕,也會犯錯誤,但有沖勁、有創造力。現在中國進人了年輕蓬勃的荷爾蒙旺盛時代,是非常性感的時代,這幾個詞我都挺喜歡。
“稀奇”的擺件挑家居環境嗎?
“稀奇”沒那么挑環境,在一個普通家庭放上“稀奇”的擺件,也能很快融入,給你驚喜。“稀奇”很適合放在西式的生活環境里,融入一些中式、新中式的環境,也完全沒問題。我們把它放到故宮,也沒覺得唐突。
你與夫人向京喜歡的家居風格相似嗎?
向老師喜歡的東西和我不太一樣,我喜歡極簡風格,她喜歡極多主義,喜歡那些比較接近自然、溫暖的東西。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可能也受到她的影響,越來越接受極多、繁瑣的風格,但是不能矯飾。
藝術品大規模生產,你覺得是好事嗎?
藝術品不存在規模大小一說,只有好壞之分。
林宇鳴
設計師,花磚復興者,見南花創始人。
“在冷淡的都市,你需要一塊花磚的任性放縱。”
2007年,設計師林宇鳴與兩個朋友租下廈門華新路32號一座老別墅,一家名為32/HOW的咖啡館由此誕生。這只是故事的開始,老別墅里滿滿一地半個多世紀前的花磚,吸引了林宇鳴的注意,植物枝蔓搖擺的紋樣,在復制擴展中,如同在平地制造出一個萬花筒,令人目眩神迷,從此花磚也鋪進了他的心。
去廈門旅行,不管是咖啡館、冰室還是Airbnb房間,你總能看到以老花磚為賣點的宣傳。花磚既是閩南人居住空間的象征,也是老廈門生活方式在當下的延續。花磚以植物花卉與幾何圖形的紋樣居多,鵝黃、墨綠、靛藍、玫紅、米白的組合色彩斑斕,極具藝術性與裝飾感。花磚本是舶來品,19世紀經由地中海一帶的南歐國家傳人東南亞,再由南洋華人帶回福建、廣東。20世紀初,花磚盛行于廈門士紳的大厝當中,據《廈門方志》記載,當地居民常以花磚鋪地來代替地毯裝飾。
在閩南,花磚有過輝煌的過去,如今則為現代生活方式讓步,手工復雜的花磚被大理石材取代,花磚幾乜隨之衰落。為了復興花磚,林宇鳴和友人尋訪廈門花磚,又去往東南亞國家研習,在一遍遍的實驗和失敗中,終于用傳統的方式復刻了紋樣繁復的手工花磚。花磚由普通的水泥制作,每一塊都需經過20天才能完成,不燒制,不上釉,圖案則是通過澆筑形成,十分考驗手工。幾乎每制成—塊花磚,就伴隨一片瑕疵品。在林宇鳴的日常記錄中,瑕疵品是以萬塊來計算的。花磚徹底侵入了他的生活,是藝術,也是情感,有時也可化為一種貨幣。還有誰能像他那樣,在求人幫忙時說出“重謝花磚100噸”的話來呢?
有趣的是,花磚作為19世紀全球化的產物,漂洋過海安身廈門,成為這座城市一個獨特的縮影。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現代都市變得越來越相似,冷淡風一刮就是好幾年。在處處節制的都市中,或許你更需要一塊彩色花磚的任性放縱。
這次“設計上海”見南花的展位是如何布置的?來參觀的人對花磚有哪些好奇?
我們設計了一套可平板化運輸的陳列,可能在未來也會延伸成展廳原型。大多來參觀的人,都對花磚的工藝工具與我們的次品磚再生設計衍生產品比較好奇。
見南花的花磚屬于藝術品嗎?有哪些經典圖案?
在我看來,花磚并非藝術品,更多角色是家居用品。大部分以植物圖案為主,這與花磚最初受地中海一帶文化影響有關。
花磚出現瑕疵品的比例是多少?這些瑕疵品還有利用的可能嗎?
良品與瑕疵品的平均比例在1:1,通過設計讓瑕疵品與其他材質結合,產生新的功能屬性的產品,是我們做產品開發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GOLDENCEMENT金色水泥”系列就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
扎哈·哈迪德
建筑師,“扎哈·哈迪德建筑師事務所”創辦人,2004年“普立茲克建筑獎”首位女建筑師得主。受訪者Roger vonder Weid,是萊儷LALlQUE法國總部行政總裁。
“水晶擺件,純凈、清透又時尚,夏日最佳!”
俯瞰如花朵盛放,而從不同側面,看到的則是扎哈·哈迪德標志性的動感線條,海浪一般撲打礁石,激起層層浪花,在太陽折射下放出沉靜而驕傲的光亮——這并非傳奇建筑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建筑作品,而是她生前與法國仿水晶品牌萊儷LALIOUE合作的一款限量版盤子FONTANA,以波浪為主題,用仿水晶材質,模擬出灑脫的波紋與翻涌的海浪,既是凝固的海洋,又是一座帶有強烈扎哈風格的濃縮建筑。
對于扎哈迷來說,扎哈構建的世界自成一派,無畏且充滿未來感。她的建筑美學也同樣體現在這個盤子里,藍黑色頗為高貴,體格龐大,線條不羈,無論放在怎樣的家居環境中,都是極引人注目的存在。或許也會讓人犯難,該如何將這個獨一無二的盤子,與家居環境搭配?然而想想扎哈的那些經典空間作品吧,她似乎從來不考慮建筑與周邊環境是否協調,只專注于打造自己的帝國。然后你會看到那些格格不入、造型奇特的建筑,就這樣從城市中跳脫出來,成為國際都市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標。
在家居搭配中,偶爾的“出格”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管是FONTANA盤子,還是扎哈與LALIQUE合作的另外兩件作品VISIO、MANIFESTO花瓶,都將建筑語言匯人家居用品創作中,時髦而不落俗套,是對未來家居場景的一場大膽幻想。有意思的是,這幾件呈現出強烈未來視覺的作品,制作方式卻完全來自于一百年前法國阿爾薩斯地區的傳統手法。如今在LALIQUE位于阿爾薩斯的工坊中,仍保留了許多純黏土的小窯,采用老手藝,由數名獲得“法國杰出工匠獎”的匠人手工制作。所有彩色仿水晶產品都出自這些傳統純黏土窯,而透明仿水晶產品則可用電子化操控的窯燒制完成。
在這些作品中,你會看到傳統與現代并非對立,在傳統的基礎上,亦可衍生出現代概念。將藍黑色的花瓶與盤子,置入現代家居中,就像是讓百年前的傳統與新潮的未來同處一室,無需更多注釋,它的色澤與線條就能開口說話,在靜態家居中制造流動的美感。萊儷LALIQUE法國總部行政總裁Rogervon derWeid,聊起與扎哈·哈迪德合作家居產品的初衷,讓人驚嘆,原來藝術也可融入平凡的家居生活。
你們跟扎哈的合作是怎么開始的?
2011年,我們邀請扎哈參觀工坊,讓她了解我們做水晶的過程,再和她探討她希望以怎樣的概念去呈現作品。我們把控的是水晶制造工藝是否能達到她作品的要求。藝術家一般要求很高,所以我們反復試驗了兩年,直到2013年才推出與她合作的第一個系列。
這些仿水晶產品是藝術品還是家居用品?
很難去定義到底是藝術品還是生活品,我們的創始人Rene Lalique本身也是法國Art Nouveau新藝術時期一位重要的藝術家。她的創作,運用了很多女性、植物、動物等主題。她也是ArtDeeo裝飾藝術風格一位很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她的作品很有收藏價值。我們如今的仿水晶系列既有藝術性,會與扎哈、達明安·赫斯特這樣的世界級藝術家合作;也有功能性,比如水晶吊燈、杯子、花瓶等。
仿水晶產品的藝術價值在哪兒?
藝術和材質的貴賤沒有關系,藝術的價值在于它的概念,就好像油畫是用顏料和畫布制作的,這些也不是很貴的材料。對我們來說,如何把藝術放到家居生活中,是一個重要命題。可能有人會認為這是藝術品,也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個擺件。就像一幅油畫,你掛在墻上就有用,你放到倉庫里就沒有用。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和藝術家合作的作品都是限量的,每一件都有編號。不管你去定義它是藝術品還是家居用品,在保證功能性的同時,這些作品也是超越功能性的。
藝術家居品如何同環境相搭配?
在法國赫希貝格別墅酒店的修復設計中,大量運用了LALIOUE的產品,你會發現水晶吊燈、花瓶、杯子這些仿水晶材質的生活品,能給室內環境營造一種純凈、清透的氛圍,而且還很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