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悅己SELF》在北京舉辦了“悅己拾光一當代女性精神藝術展”。
這次展覽,是《悅己SELF》十年,也是紙質媒體品牌這個行業,再一次,為媒體的受眾奉上的一個作品,一份心意。
十年前的4月,你我手中的這本《悅己SELF》在中國問世。
它說:“我沒有背景,我就是我自己最好的背景。”
十年間,一句句觸動人心的“悅己語錄”,一個個用文字和鏡頭描述的女性成長的故事……這次展覽中,近百幅悅己影像作品呈現了十年——這一個時代的部分記錄與鼓舞;同時,邀請13位當代藝術家,以當代女性和“悅己”精神作為靈感來源,創作出13個不同形式的藝術品。
那么,藝術家眼中的“悅己”是怎樣的呢?
我們看到:“思緒萬千,敏感真誠”,“無法預料卻又似曾相識”,“豐富、精彩,充滿力量和溫暖”……他們將這些在自己生命過程中捕捉到的對女性的敏銳感知,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中。雖然表現形式、所用材料、呈現載體各異,但這過程中的創作和傳遞,還有追尋人生意義和探討起伏狀態的心意,其實與做一本雜志,在某種層面,有種彼此相通的“一脈相承”。
這是我們在物質飛速發展并圍繞物質展開殘酷競爭的時代,要做這樣一個“精神藝術展”的原因。本質上,我們相信,無論物質多么繁榮,又或者說,恰恰是在此刻的時代,更需記得精神可以發出的光、人生的本質和真正的自己。
每一個時代,媒體的責任之一,都應該包括記錄和鼓舞時代的精神與風貌。十年以及當下,我們應該慶幸,尚有一群心愿勇敢做自己的女性,縮影在一本雜志,《悅己SELF》。
身心獨立,不盲從,堅持自己內心真正的夢想與想要的生活;真實真誠,不端不裝,源于內心真正的自信;知識是一定和永遠都需要的,得有文化,因知曉而達理,因通達而智慧;內心積極陽光,相信并追求人生美好;勇于擔當,百沂不撓,有心去想也有力去做。
最重要也是貫穿其中的,是精神上的悅己。人生看似紛繁復雜,本質上,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篤定了自我的真心,也就創造了自己的生活。
這期雜志的封面上,有個標題在問“匠人精神還在嗎”?雜志里專題人物張志堅老師在采訪中說:一個職業演員的心愿,是寧可少接點戲,也要等待一個特別的、有創作意愿的角色。時間是可以用來去讀書、游歷、積累生活的;錢,是賺不完的,日子“夠過”就可以了。而什么是“夠”?這只與每個人的欲望有關。我覺得這是對于“匠心是否尚存”一個角度的回答,而,“悅己拾光——當代女性精神藝術展”,還有,拿在手中的這本雜志,也是一種答案。
如果,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可以存在一點悅人悅己的“匠心”,那是真正富有與繁榮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