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朝五晚九,只會埋頭苦干?小心!這是“成功上癮癥”!隨著職場節奏加快,有時,不務正業地愉快玩耍一下,提升自己的“游戲力”,可能會幫你突破職場瓶頸,迎來更大發展。
先做個自我檢測,你是否有以下4種癥狀
1分離(Detachment)
常常“心不在焉”。下班回到家,滿腦子還是工作,與家人一同出游的休假,也不分日夜地回復郵件。
2質疑(Doubt)
總是渴望更有成就,并且因此質疑自己、懷疑同事或伙伴。
3失望(Disappointment)
比起感恩所擁有的,更容易妒忌別人比自己多的,總是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比較,很自卑。
4憂郁(Depression)
不時會陷入空虛與絕望的深淵中,常常無法自拔。
如果不幸有以上癥狀,小心,你已經對“成功”上了癮。
我們發現,很多人汲汲營營,犧牲休閑、家人、生活品質,單純只是為了尋求成功,他們總是害怕“不務正業”的空白時間,會為自己招致失敗,所以必須多工作,才會有安全感。但是,從心理學角度看,玩樂,反而可以為身心充電,偶爾做一些跟工作無關、能讓自己覺得有趣的活動,更能激發你的創造力。韓國文化心理學教授金鼎運說,這是因為——
會玩的人,擅長整合
游戲,是一件比起達成目標,更重視享受過程的事,因為,沒有非要達成目標的負擔,人們可以在游戲中嘗試各種不同的可能性。很多人會誤以為,創意發想都是突然從天而降的,可遇不可求。但是,創意的本質,其實是把資訊“累積”與“重組”,讓熟悉的事物變得新鮮有趣,有些事物過去我們可能根本不知不覺,直到有天發現了它的存在,這時候我們心里的感動,就是最棒的美感體驗。
事實上,就連號稱人類史上最厲害的“天才”達芬奇,也是因為累積了大量的臉部特征資料庫,經過仔細重組,才畫出了著名的《蒙娜麗莎》。
情感共享,抓住人心
那些特別受人喜愛的人,總是有某些部分異于常人一比別人會玩。即使在相當安靜的游戲中,他們也能輕易抓住人心。懂得玩耍,會輕松掌握他人的想法。所有游戲的進行,必須要讓自己,甚至所有人都投入其中,共享情感,才有繼續玩下去的可能。
自主性,才能帶來快樂
研究發現,只要是自己所選擇的事,人們可以像玩游戲一樣沉浸其中,感受到樂趣。就算游戲再有趣,若是被逼著去玩,也不會愉快。套用到工作情境,想在職場上快樂工作,應盡。可能大幅拓寬自己的選擇,例如,可選擇上下班時間、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內容,人們會感覺有內在動機驅使,而不是外在力量強迫,因此,工作像玩樂一樣讓人感到愉快,這就是所謂的“知覺自由(Perceived Free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