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給你的家做徹底清潔的時候,不妨一邊動手,一邊動腦,收納的同時,也理清冗余財物,調整思路,發現自己平時沒想到的消費習慣……
想法1“這么多無用的東西從哪來?”
清理房間最主要的任務是,找出平時用不到的積壓物品,并且想想,這些消費品到底從何而來,為什么買來卻用不到,尤其有些東西一次都沒用過。仔細想明白后,你就可以及時更新消費觀念。以下是幾種經常出現的誤區:
1購買暫時用不上的物品,比如,隔了一個季節的衣物,買時覺得打折劃算,但到該穿的時候,早不知放哪里了,等找到時,又已經過季。
2被夸大的產品功能所吸引,買回來用時覺得并不適合自己,比如一臺納豆制造機,買回家才發現它不像電飯煲一樣實用,家人也適應不了納豆的味道。
3被補償性消費所驅使,比如一本好書,買了就覺得有充實感,卻總懶得去讀,有人力、了健身年卡,一年也去不了幾次,是同樣道理。
4被購買占有欲驅使,不花錢覺得不舒服。
想法2“哪些東西是我該丟棄的?”
丟掉不用的東西,其實也是在丟掉冗余繁瑣的生活。如果實在不知道該丟哪些,就問問最知名的收納達人近藤麻理惠,她會告訴你,判斷是否要留下一件東西,你不妨把它拿起來,撫摸,試穿,看看自己是否心動,有它的人生是否更美好。當然,也可以問問癡迷“斷舍離”的山下英子老師,她會告訴你,我們最好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系,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
注意關鍵詞是:“關注自我”,這樣,你就可以找到一切跟你緊密聯系的東西,無論消費,還是理財,都有幫助:
1當你購買消費時,反問下自己,是否回去馬上就能用到它。
2當你投資時,也問下自己,是別人覺得回報豐厚,還是你自己有意愿和能力,可以判斷大概的收益。
3你是否有持續的動力繼續自己的理財計劃?如果沒有,及時停止自己不擅長的項目。
想法3“我認為的貴重物品有升值空間嗎?”
打理房間另外一項任務,就是將各種物品分門別類,這時你會碰到屬于自己的那份財寶,外幣、現金、包包、珠寶、黃金,以及房產證明等等。如何放在一個穩妥的地方,是你自己的事情,而這些東西中,真正值錢的有哪些,或許更該想明白。
1黃金作為最保值的物品,可以在適當時機儲備一些,比如最近觀察一下指數圖,或許有驚喜。
2大多數普通首飾類珠寶、鉆石,只是消費品。而真正具備保值功能的珠寶,往往足夠稀有,并非量產,價格也是天價。所以,投資珠寶,并不值得推薦。
32000美元以上的包包,保值功能介于黃金和珠寶之間,皮料材質的好壞和手工藝也是衡量標準之一。
4收好你的房產證明,那是你最好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