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人眼中的功成名就,只是人生的一種標簽。
也許,你已足夠優秀,不必再去證明實力;也許,你處在舒適圈,不愿打破“現世安穩”……
親愛的,你可能正在錯過真正想活出的樣子,另一個更棒的自己。活成“別人希望的模樣”,只是貪圖人生捷徑,而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是勇敢者的游戲。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勇敢向前一步吧!
艾敬
不去努力,不去嘗試,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種可能性。
創作歌手、藝術家、作家。
艾敬在20世紀90年代初以其獨特的音樂風格風靡亞洲,被譽為中國最具才華的民謠女詩人,曾創下華語歌手海外銷售紀錄,并成功在日本及其他國家和地區舉辦演唱會。于1999年開始畫畫,后移居紐約學習當代藝術。2007年正式以藝術家身份參加藝術展。2016年11月16日,“LOVE”個展在紐約Marlborough Gallery開幕。2017年4月18日,艾敬的最新畫冊文集《AIJING LOVE ART 2007-2017》在內地和香港地區正式發行。
五歲時,母親唱青衣,我唱花旦。在戲劇的熏陶下,我很早就展露了歌唱方面的天分,那時候就被家人認定,將來一定會成為歌唱家。
音樂給了我翅膀,讓我親近了這個世界上很多或美麗或憂傷或堅定或迷茫的靈魂,也看到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性。
當我的音樂生活發生重大轉變的時候一我在洛杉磯錄制的第4張個人演唱專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在內地發行,這使我有了重新梳理自己生活軌跡的機會。或許我的內心早已渴望這樣一次轉機,我曾經把音樂當作愛人,但那時我發現我們必須要分手。
我希望人們忘記我的過往,無論我的音樂曾經多么榮光。藝術的道路沒有止境,我們每次都要歸零重新開始,只有告別才能前行。
曾經暢想過,三十歲的時候要改行做導演,我很喜歡電影的表達方式。后來我真的演了一部電影,才發現,電影制作也有很多我難以忍受的環節,立馬斷了這個念想。
時值張曉剛老師從四川移居來北京,第一頓飯是我請的,他無意中看到我手繪唱片封面的草稿,說我感覺不錯,可以畫畫,而且他可以教我。剛好,我也想要沉靜下來,就開始學畫,畫畫讓我感受到了另一個靜謐的世界。
剛開始藝術創作的時候,朋友對我說,“你做音樂曾經那么有名,你的視覺藝術成就不會超越音樂。”我只是默默地給自己加油,專注在藝術這片肥沃的土地上。
一個人可以過幾次人生?不去努力、不去嘗試,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還有什么可能性。
在藝術創作的這條道路上,我好像沒有遇到瓶頸,迅速投入一種情緒又可以馬上出來的“功能”,是音樂時期培訓和鍛煉出來的,好處是,我的思維很跳躍,不用花費很多時間投入一件作品的創作。
藝術給了我追求自由的機會。當然這種從音樂到視覺藝術的轉換最開始非常艱難,可是不知不覺,就走了近二十年。我不停地創作,因為熱愛,從未有過半點倦怠。我的每件作品都會從造型到色彩的表達上傳遞一些信息和情緒,舉棋不定的時候,我可以轉身離開,轉人另外一件作品,避免因為糾結而對畫面造成破壞。當然我也會在一件作品前深思觀察良久,那時候,每分每秒都被拉長、放大。
《To Da Vinci》一這個向達芬奇致敬的音樂裝置作品,是為了我在米蘭昂布羅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對話”創作的。這是一次大膽的想法,之所以鼓起勇氣,是因為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邁入歷史的勇氣,也需要強調自己的存在感。我在鋼琴上找出了_一段旋律,用這段旋律制作成了_一個大型的聲音裝置作品,幾十個輪子的轉動帶動一段一分鐘的旋律反復播放,當樂聲在有著400多年歷史的昂布羅修美術館里響起,館長對我說,你是第一位讓這座古老建筑傳出聲音的藝術家。
我們生下來就是在與時間賽跑,時間既是禮物也是怪獸,看你怎樣去與之相處。
還記得十幾年前,我在紐約有了第一間工作室,在那里,我建立起做職業藝術家的信心。去年年底我到紐約的Marlborough Gallery畫廊做展覽,這是一家世界一流的畫廊,在全球有6家,他們代理的藝術家都是我仰慕的。紐約人常說:“If you make it in New York,you will make it everywhere。”
那一刻,我為自己曾經的轉身,感到無比驕傲。
柳巖
理想中的自己,希望活成一種高維度生物。
主持人、演員、歌手。
她曾一度被稱為“性感女神”——這個“榮譽稱號”,她坦然接受,卻在后來參演的電影和電視節目中,顯露出越來越多的知性和勇敢。在《歡樂喜劇人》中秀演技,做客《奇葩說》侃侃而談,殺入《越野千里》,和貝爺一起野外求生,膽識過人。她心中的另一個柳巖,正慢慢浮出水面。
第一次知道自己被定義為性感女星的時候,我心里其實是偷著樂的,也非常驚訝,因為我太了解真實的自己,和大眾眼中的性感,以及我所認為的性感,相差十萬八千里,正是因為這種差距,所以會有一種好好笑的感覺。
理想中的自己,希望是那種高維度生物,也就是說,現在的我還是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一個俗人。我有很多感性的部分,也有許多不愿意放棄的執念。如果一個人能把生命中所有的當下,都用來轉念和提升自己,就會生活在一種全然的喜悅里,所謂“修行”,不是修未來,修的是當下。
其實,小時候理想中的自己我已經做到了。那時,我就希望自己可以變成老師,變成主持人,變成演員,甚至歌手!三十多歲的時候,我就給自己交出了答卷。可隨著一天天變成熟,現在的我,反而沒有明確的目標了,處在一種比較模糊的狀態,我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種坦然面對一切的大智慧。
在《悅己SELF》上,看到杰西卡.阿爾芭說的一句話,“我的頭腦比身體更性感”,非常喜歡。我們的頭腦是可以鍛煉的,不要禁錮自己的想法,請打開你的大腦空間,給自己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去成長,去學習。性感分為很多層面,性感的外表,性感的頭腦,性感的靈魂,是一種綜合魅力,讓人過目難忘。我很喜歡“性感”這個詞。
我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因為想轉變,然后就開始努力實踐,最后做到了。比如從第一份工作開始,我就想離開穩定的狀態,換一個城市,換一份工作,看我能不能活下來。就這樣,我從廣州到了北京,從小護士變成主持人。做主持人的時候,我又開始想,有沒有機會出唱片,或者拍一部戲呢?我沒有坐著等機會,而是堅持訓練,最后這兩個目標也一步一步實現了。
我覺得轉變,首先需要想法,第二需要勇氣,第三是實踐,第四,是對成功的認可。這種成功是你給自己定義的,而不是外界定義的。只要做到自己想做的,不管結局,不管老天會不會把榮譽或者最大的幸運交給你,你都能給自己一個交代。
當你有一個大膽想法的時候,不妨忽略掉自己的性別,既不要期待被男人優待,也不要因為是女孩,就覺得自己扛不下來。性別對成功真的沒有太大幫助,很多優秀的女人都說過,在男人眼里,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女人。聽上去有點無奈,其實這才是打開成功的正確方式。
不久前,我與“食物鏈頂端”的貝爺一起參加節目。挑戰頭一天,我幾乎一夜沒合眼,一是因為拉斯維加斯的時差,二是因為……我太緊張了!之前聽了太多和貝爺在一起生存挑戰的“恐怖故事”。我曾以為自己膽子很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我漸漸有了一些好勝心和包袱,反而不像20歲時那樣勇往直前。
但真的和貝爺來到野外,我自然而然就拋掉了所有的身份、頭銜,貝爾頭頂的光環也不見了,我們成了兩個“自然人”,毫無保留,沒有掩飾。雖然身邊也有工作人員,也有攝像機鏡頭,但我們還是很愿意展現真實的自己。就像我在節目中說的:“我很想看看真實的自己什么樣,也不介意讓大家看到那個我。”她到底是野性的、天然的、充滿魅力的,還是膽小如鼠的?我很感激這次挑戰,這其實是一次發現自己的有趣旅程。有時,那些看上去很難達到、很可怕的事,當你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就會發現,其實并沒想象中那么難!
看吧,其實成為真實的自己很容易,放下包袱就OK。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自己想要一個什么樣的未來。我聽過一句話:“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因為“這個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引導你,最終成為那個你希望的另一個自己。這是件很妙的事,比起那些容易受誘惑、不夠堅定的人,勇敢的、有毅力的人,會在更短的時間達成未來的自己。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張玉珊
在層出不窮的挑戰中,離我的期待越來越近。
修身堂主席。
15歲進入演藝圈,曾簽約BMG唱片公司做歌手,拍過TVB電視劇,做過翡翠臺主持人《妙手仁心》《新上海灘》是她的代表作,就在機會不斷,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明星夢已經實現的時候,她卻在25歲的巔峰期急流勇退,舍棄名利雙收的演藝圈,從頭開始創業,開啟了另一種人生。2003年,張玉珊的修身堂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當年28歲的她一躍成為香港最年輕的上市公司主席。十幾年過去了,修身堂已經遍地開花。
我對女人的完美有種執著的追求,不光對自己,還希望每個女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美麗,這是我事業的出發點。
一個人從演藝圈跳出來做生意,別人不理解,我卻十分清楚內心的向往,我是個挺喜歡創新的人,每個喜歡創新的人,同時也充滿冒險精神,不斷迭代自我,這也是我為什么放棄演藝轉身從商的原因。我最早創立了一家美容公司,也試過香港其他地方的一些減肥、美容方法,但都覺得不盡如人意。就想,不如自己創立一種中醫、西醫、營養師、美容顧問和纖體師相結合的美容纖體方式吧,接下來,就有了修身堂。
從沒做過生意,到現在修身堂有如此的規模,這個過程在我看來,既是一條另辟蹊徑的路,又布滿荊棘。過程很簡單,就是一直犯錯,每一次犯錯、失敗、失落,緊接著就是反省,然后再走下一步。我不害怕困難或者失敗,反而覺得每多一次挫折是件好事,因為你已經挑戰過了,下次就不會再擋你的路。犯錯讓我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某些東西、某些事,是我沒見識過的,那好,下次遇到就更小心地去做好。
一開始,我代理一種中醫產品,研發者是我的好朋友,一起從零開始。其實一件產品的成熟上市,營銷會占很大比重,也是最難做好的部分。依靠我的推廣能力,將這種產品做紅,一夜之間,就火遍整個香港。但此時,好友合伙人卻要和我分道揚鑣。我做了那么多,鋪設了那么多營銷網絡,把他推到巔峰之后,他卻……那時我才知道,原來做合伙人也是要先簽合同的。
創業成功不是推開一扇門那樣簡單,而是抽絲剝繭地發現問題,從跨過無數再簡單不過的小門檻開始,到最后搭建起復雜的商業帝國。其間一次次挫敗,也是事業中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我就在這些經歷中,變得成熟而強大,離向往中的自己越來越近。
2003年,我憑借對自己和對修身堂的自信,請來沈殿霞的女兒鄭欣宜做代言。那年暑期,16歲的鄭欣宜在修身堂的幫助下,從110公斤開始了減肥計劃。暑期結束,她要回加拿大繼續學業,減肥卻不能中斷,于是我又獨創了“修身保姆”,貼身為鄭欣宜做個性化治療,安排飲食,教習營養知識,一年后,鄭欣宜成功減至60公斤,成為活躍在演藝圈里的辣妹。鄭欣宜的成功,也是我的成功,修身堂從此名聲大振。
我在不停地改良修身堂,也在改良自己,不滿足于現狀,別人已經在做的事,我不想再重復或參與,我只想做別人沒有的。每個創意誕生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好興奮,但實現的過程,真的好痛苦要一邊受挫,一邊找到可以順利推進的方式。我又是個有好多想法的人,所以給自己的挑戰層出不窮,但同時我又很開心地發現,在這些挑戰中,我能看見那個一直以來期望中的自己。
未來一定是不一樣的,會逼迫我們每個人轉變和創新。現在,我有兩件事想做:第一,我要學習好多市場上的新概念,想好未來公司的發展;第二,我希望自己的人生不止是工作,可以讓自己多學一點新東西,比如開飛機!那又將是一種新的人生。成為一個飛行者,是我對自己的下一個憧憬。
周君
生活像只大大口袋,我要經常塞進新東西。
硅谷程序員、MisslVluse手工藝品牌創始人、吳曉波頻道榮譽匠人。
在兩年內,手工設計制作出10萬多件首飾作品,銷售遍及全球。
我出生在浙西南的一個小山村,特別平凡。
小時候,我其實是個不太自信的女孩,沒什么遠大的追求,只是希望能耐心地成長,然后再慢慢地、謹慎地擴大自己的邊際。這是一種特別緩慢、特別不熱烈的方式,但卻令我能一直保持獨立,按自己的意愿長大,然后在這樣的基礎下,開疆擴土。
填報大學志愿的時候,也不知道心里怎么會冒出來這樣一個隱隱約約的念頭:做一件大部分女孩不會做的事情,應該會很酷。于是,想都沒想就填報了計算機相關的專業一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自然而然地,畢業后我就加入了工程師的隊伍。女性特有的耐心、溝通能力和更為細致的工作表達,可以贏得更多尊重和機會。我們公司的芯片產品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就是“上市準入”——既包括純技術工作,也包括標準與管理類工作。我現在獨立承擔這兩部分工作。公司的部門老大們給我取了一個綽號,“Qualification Queen”,我很喜歡這樣的稱謂,也非常享受這樣的工作狀態和由此而來的成就感。這也是“開疆擴土”的一部分吧,但我清楚,這還不是我的全部。
其實,女工程師的生活和普通女性一樣。我是妻子、媽媽、女兒,也有一大堆閨密。我們彼此陪伴關照,彼此給予,彼此陪伴。
兒子阿夫上學前班那段時間,接連好幾天放學回家都悶悶不樂,他說:“媽媽,我們班的Chloe很可愛,我想和她一起玩,可是她不和我玩。”我忍不住在心里竊笑,但還是一臉認真地和他說:媽媽有一個Magic Box,我們從里面選一些東西,一起做一個漂亮的發夾送給她吧。阿夫非常開心,我們花了整整一個晚上,為Chloe做了一個蝴蝶結發夾和一條手鏈。
Magic Box其實是我的雜物箱,放著我從世界各地收羅來的各種漂亮玩意兒,絲帶、彩色天然石、純銀掛件、手工雕刻小物等。
這是我第一次做手工。
也是因為這個第一次,我發現做首飾是絕對純粹的自我表達一我可以沉浸其中,信馬由韁地發揮想象力。這跟我平時的工作太不一樣了!工程師做事要遵守規范,而設計追求的是內心的感覺。從那以后,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手工首飾,包括工具、手法、材料等等,創辦MissMuse這個手工飾品品牌,也變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常常有人問我,如何平衡這么多的身份?其實很簡單,白天上班,下班后處理家事、帶孩子,剩下的時間處理MissMuse有關的工作。孩子不停成長,想做一個很酷的媽媽并非易事,我必須跟著他們一起成長,也要不停地充實自己一折騰成了是收獲,折騰不成是經驗,人生最大的財富不就是這些嗎?
很幸運,因為做手工,我被選中參加《奇葩匠人》,這讓我看到了匠人群體抱有的專注之心,在這樣一個喧囂的年代,實在難能可貴。
我不能說已經完全找到了心中的另一個自己,但我確實找到了方向。這個方向在指引我做出更有意義的選擇。我愿意去細細體驗、咀嚼、琢磨、經歷,不論成功,還是挫敗……生活就像一個裝得滿滿當當的大袋子,時不時塞進一些新鮮的東西,梳理梳理,迫使自己取出些不那么重要的東西來,就能形成自然的良性循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還可以更好一些。
壽靜聞
每一股“小小”涓流,聚在一起,就會成為“強大”的中國設計。
十二時慢木作聯合創始人。
她曾做過BDO China(全球第五大事務所德豪國際中國區)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 Secretary,也曾在國際4A廣告公司DDB,做到Lowe的Account Manager。
高薪、高位,在舒適的區域呆久了,的確容易忘記夢想,甚至會找出各種理由告訴自己繼續耽溺下去。但她勇敢跨出了這一步,把心中的一切美好都交給了木頭、交給了時間,靜候理想花開。不到兩年,已小有成就。
我在會計事務所和4A廣告公司都曾工作多年,但后來,隨著大環境影響,我開始面臨越來越多的取舍,創意上也有了讓步,久而久之,渴望呼吸到更多新鮮空氣。就在這時,因為工作關系,認識了現在的幾個合伙人,—直埋在心底去做些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的想法被徹底點燃。后來,就有了十二時慢。
與其說是我選擇了“木”,不如說是它選擇了我。從兼職去合伙人建的木工坊“玩”木作,到開始考察實木家具行業,再到建立信心開啟新旅程,這是一段探索新事物,發現自我的過程。就像木有生命,向陽而生,我能體會到A點接近理想工作與生活狀態的喜悅。這,是很美好的緣分。
回首過去,人生沒有用不上的經驗。在4A廣告公司,我服務過很多世界500強品牌,它們對我的教育意義遠超一份簡單的日常工作。后來,創業做品牌,我們能以足夠專業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去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產品,很大程度都得益于曾經看過太多優秀的企業如何運作、如何要求自己。我一直相信眼界和態度決定了_一個人乃至一個機構組織能走多遠,也很慶幸,之前在廣告公司和會計事務所的工作經歷給了我很多機會去接觸不同行業、不同體量的客戶以及許許多多優秀的職場人。
現在很流行“小而精”的商業模式。我們幾個合伙人都是“小小”的個體,但我們有個“大愿景”,成為新生的中國設計力量,成為一個能傳承下去的百年中國設計品牌。在設計環境嘈雜、抄襲等負面評價居多的當下,需要有一些人去堅持、去創新、去守護屬于我們民族的文化與實力,不論這股力量是否還很“小”,我們都會盡全力堅定地走下去。所有與我們有一樣期待的同行,都是這一股“小小”涓流,但聚在一起就會成為“強大”的中國設計。事實證明,這樣的堅持絕對有價值!雖然才創業兩年,但我們已經贏得了一些行業的認可,這讓我們格外開心。
不少人問:“我也渴望做些有意義的事,可總是受制于這樣那樣的顧慮,不敢往前一步。創立十二時慢,那股破釜沉舟的勇氣,從何而來?真的不怕輸得很慘?”這恐怕是性格使然!生活經歷和家庭教育告訴我,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目標、有追求是幸福的事,自己去決定并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才是真正的成熟。從小到大我的每個決定,都會得到家人的尊重與支持,這讓我非常感動。
人生并不長,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反反復復的思前想后上,任何決定一定包含著沖動的情緒、理性的分析和當機立斷的果敢,只要你做出了,不論結果,都不要后悔!退一萬步說,這世上,只有變化是不變的,守住現狀就一定安全?很難說。
現在在大城市打拼的大多是異鄉人,每個人都渴望在相對陌生的地方扎穩根,尋到家的方向。我很認同一句話:你是什么樣,你的家就是什么樣。會生活的人,在哪里都能找到家,用心經營每一天,認真工作、認真休息,對自己的生活品質有要求,所有使用到的器物都花心思去選,你的氣息就會印刻在每一個細節里,慢慢就會帶給你歸屬感。其實,這也是我們做產品的理念,每一個細節都反復推敲,希望使用者在使用中與之互動,不斷有驚喜,尤其是小頭,會隨時間改變,你的觸碰會帶給它新的生命力。一個地方,你花了時間與心思進去,它才會走近你,即使“漂泊”,我們也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溫暖的小家。心安處,就是我們的家。
現在是一個大談情懷的時代,情懷或中國文化,那是我們骨子里的東西,有人重視它的存在,有人在生活瑣碎中慢慢忽視了它們。如今,品牌或者商家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觸碰我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但“情懷商業化”是無法強制推行的,只有當產品本身真正打動人,才有機會讓情懷自然萌生。如果東西本身做不好,大家覺得被“吹水”了,一定會覺得你在“商業化情懷”。
我們來到這個地球上,帶著各式各樣的使命。作為個體,雖然我不清楚我有什么樣具體的任務,但我相信每個人、每一次微小的善意,都是改變社會乃至地球的力量之一。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什么天賦,就強化它、發揮它,那么在這一方面,你就相當于為推動它的進步貢獻了一點力量。我們用“水頭”表達我們內心的愛,我們把時間交給了木頭,用精工細琢放緩生活,放慢時光,打動木頭,我們有的是——時間。
成為更好自己的4個達成條件
不走捷徑,不忘初心,努力成為自己一心想成為的樣子,誰都可以嗎?雖然每個人境遇不同,甚至向往的方向不同,但如果擁有以下這4種態度和做人準則,實現夢想其實并不難。
1先做好當下該做的事
也許你覺得,眼前的事情做不好,是因為我并不喜歡,換一番境遇,就沒了現在的苦惱。但你忽視了,每個人都不會一開始就生活在自己想要的環境和事業中,真正的人生境遇,需要自己去適應和開拓。人生,就像一場資格賽,是由一個平臺,和下一個更高的平臺所組成,只有在眼前的平臺上游刃有余,你才有資格進入下一局,離你希望的自己越來越近。
2丟掉那些浮夸的標簽
標簽,一文不值。它在你身上,就像衣服上因為靜電而起的毛球,有時你不喜歡它,有時卻懶得摘掉它,心想“就這樣吧,無所謂的”。時間長了,你甚至會怕,如果摘掉這些大家習以為常的標簽,別人會不會覺得你太另類,自己會不會受到排斥?其實你身上每一個標簽,“乖孩子”、“循規蹈矩”、“讓人放心”,都會讓你在固有的路上難以轉變,或者懶得轉變。標簽也就成了你舒適區的圍欄。
3向內尋找真正的自我
要成為那個你本想成為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出擊,去尋找、去認識那個人。這不是什么難事,你可以天馬行空,去夢想未來的自己,與當下的自己相比較,甚至在安靜的時間里,與未來的自己對話,發現真正的差距。很多人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實這才是最大的問題,從沒敲開過心門,有一天會連自己身在何處都忘記。
4開始吧,做個行動派!
比勇敢、無畏、克服困難、選擇正確,更有用的一個詞,叫行動。有的人找到了心中向往已久的另一個自己,你看到的她無所畏懼、有想法、另辟蹊徑,甚至仿佛有天人相助,但你看不到的,是她經歷了無數對未知的恐懼、試錯和想不到的失敗,只有一個詞在支撐她,那就是“行動”,每一次行動都是一次經歷,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成長、反思、消除害怕的心理。某一次“行動”,其實無所謂最后的成敗,那都是你實實在在地向前邁進,在這個過程中,你掌控自己和命運的能力越來越強,離初心也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