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市老年福利服務中心(煙臺市社會福利院)位于煙臺市萊山區山海路69號,是煙臺市民政局直屬的副縣級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中心占地面積180畝,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設計床位1000張,總投資2.3億元,是集養老、康復、休閑、度假、娛樂、學習于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多年來中心始終堅持“一切為了老人,為了老人一切”的服務宗旨,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和工作標準,形成了自己特色的規范化管理體系,創樹了“天地人和、快樂養老”的服務品牌,并于2009年通過了IS0900 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中心獲得“全國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范單位”“全國民政系統優秀服務-品牌”和“山東省文明單位”等20余項省級以上榮譽以及“民政部民政標準化示范單位”“全國老年法律維權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老年公益維權示范站”“山東省消防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表彰。中心被民政部確定為“第二批全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單位”“第二批全國智慧化養老試點單位”;被民政部培訓中心確定為“民政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基地(養老護理員)”和遠程教育培訓基地。
為增加服務的科技含量,提高服務能力,今年中心投資600多萬元實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現已基本完成,正在調試運行。改造后能夠實現對入住長者智能照護、智能定位、智能體檢等功能。智能照護系統能實時感知臥床老人的脈搏、呼吸、尿濕、翻身、離床等情況,發現異常能及時報警。智能定位系統可時時感應失智老人所在位置,工作人員通過電腦能隨時掌握他們的動態。智能體檢一體機把各種體檢設備集成在一臺機器上并可支持兩人同時體檢,為老人提供血壓、血糖、血氧、心電、總膽固醇等身體指標檢測,檢測完畢可直接打印檢查報告并可以通過無線傳輸將信息直接傳送到數據庫中,為每人建立起電子健康檔案,目前中心8棟公寓樓內均已安裝。還在康復中心增設了康復站立架、上肢康復訓練器;在特護樓增加了7臺德國進口電動移位機,更換了洗澡輪椅、洗澡床等。此外,結合智能化改造,中心引入了消防智慧管理云平臺,投入40余萬元購置了智能硬件設施,使消防安全管理達到了智能化、信息化、快捷化的要求,確保把火災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近年來中心按照標準化的要求累計投入資金近千萬元,用于改善和提升服務能力,盡最大努力讓長者享受高水平、高品質的服務。
中心有工作人員242名,其中35歲以下的占54%,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4%。護理人員的配備,服務不能自理的按1:3配備,服務能自理的按1:10-15配備,所有專業崗位持證上崗率均為100%。在此基礎上,中心努力通過各種渠道提高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邀請護理方面的專家示范護理標準,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邀請120急救指揮中心的專家開展急救知識培訓,傳授急救的方法和要領;邀請專業講師開展全員文明禮儀培訓,引導員工加強修養、提高素質,塑造良好形象;中心每年組織人員參加福利協會、民政部培訓中心、山東省民政廳組織的各種專業培訓以及市里組織的養老護理員技能競賽,并先后派遣4名管理人員赴韓國進行考察學習。通過高層次的培訓為中心發展儲備了人才。現有高級護理員30名,技師4名,營養師4名,養老護理員師資3名,考評員4名、社工師4名,助理社工師5名,心理咨詢師1名。評估員1 3名。中心依托自辦的民政養老服務職業技術能培訓學校,為全市培訓初、中級養老護理員551名。其中本單位中級護理員80名,初級護理員119名,使中心護理人員的持證上崗率始終保持在100%,其中中級以上護理員的占比達到了70.4%。中心還每周組織一次標準化服務培訓,以老帶新,以優帶劣,對各項工作流程、工作標準進行示范性實操演練,促進工作均衡開展。每年中心還組織護理、餐飲、維修人員舉行技術比武,以此激發員工學業務、鉆技術的熱情,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
中心依據工作標準制定出臺了《績效考核辦法》,對應各部門的工作標準確定了扣分項目和分值,中心領導班子對分管部門負責人進行日常考核,各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各個下屬機構和崗位進行考核,各班組負責人每天對所在班組工作情況進行巡查,建立起了逐層逐級對工作表現、工作質量進行監督的機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處理,并對相關責任人扣績效分和績效工資。年度扣分超過5分的,當年不得參與評先選優。為及時掌握管理和服務工作情況,中心通過長者投票選舉,在每個公寓樓內選出了長者生活委員,每月召開生活委員會議聽取意見。另外,還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和“意見卡”的方式,廣泛征求長者及家屬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解決和反饋。今年中心進行的智能化改造,采用部分智能化的技術和設備,方便管理人員對相關服務環節、服務質量進行管控。比如尿濕感應的應用,當臥床老人尿床時,設備第一時間感應到并報警,工作人員沒處理或處理不及時,電腦中都有記錄可查,管理人員隨時可以監督,從技術上堵住服務上的一些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