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寶寶出生后,全家人除了關心媽媽的吃喝,更關注的是寶寶的吃喝,也就是孩子的喂養問題。剛出生的寶寶不會說不會道,只會哭鬧,尿了會哭,拉了會哭,餓了也會哭,照顧寶寶比照顧媽媽難得多,能喂養好就更不容易了。孩子吃的好與壞不僅關系到身體的發育,更關系到心理和情感的發育。
寶寶的第一口飯是該選母乳還是選奶粉呢?這是許多新媽媽面臨的艱難選擇,也是兩代媽媽意見最難統一的一件事。新媽媽容易受到廣告宣傳的影響,認為奶粉尤其是進口奶粉安全健康、營養豐富,孩子吃了更強壯;老媽媽則更容易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只有母乳才是最天然、最可信、最適合寶寶的,孩子吃了更健康。針鋒相對的兩種觀點,到底誰更有道理呢?
作為一個有二十幾年從業經歷的產科醫生,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十幾年育兒經驗的媽媽,我給出的判斷是十分肯定毫不猶豫的,那就是母乳喂養是最優的,毫無疑問。這不單是我個人的觀點,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建議,世界衛生組織甚至為此專門將每年8月的第一周定為“世界母乳喂養周”。可見,母乳喂養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對寶寶、媽媽、家庭、社會都有益的大事。
寶寶出生后身體中重要的臟器發育還不成熟,腸胃消化系統、腎臟排泄系統及神經發育等還不完善,有待出生后逐漸發育,因此在喂養上需要極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來適合嬌弱的腸胃。母乳中含有豐富的抗體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抗感染因子,尤其是分泌型的IgA分布在寶寶的粘膜上,加上母乳中乳清蛋白分子量小,易于寶寶腸道吸收,又不增加腎臟負擔,可以預防腹瀉發生,預防呼吸道疾病及過敏,增加寶寶的免疫力。母乳中還含有的身體生長必需的氨基酸,有益于寶寶的大腦發育,變得更聰明。
市場上各種奶粉琳瑯滿目,其中的成分再多再全,也只是在“效仿”母乳,盡可能的“模仿”,調和成利于孩子吸收的營養物質的比例,再強的科技手段也無法制造出天然的免疫抗體。套用一句廣告語,那就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另外,奶粉中所合的酪蛋白分子量大,過量的蛋白質與礦物質也會增加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的負擔,不恰當的喂養還會引發寶寶的壞死性小腸炎,后果就嚴重了。
懷孕時血糖異常的媽媽,產后更要堅持母乳喂養,媽媽可以降低發展成糖尿病的幾率,同時寶寶也會降低發生低血糖的幾率,發生兒童糖尿病與兒童癌癥的機會也會大大減低。
媽媽在給寶寶哺乳時,彼此之間有20厘米的距離,寶寶可以看到媽媽的樣子,隨著時間的延長媽媽的樣子越來越清晰。寶寶在吃奶時能聞到媽媽的氣味,能聽到媽媽心臟的聲音,如同又回到媽媽的肚子里,吃奶的寶寶在媽媽的懷里最安靜,最有安全感。也就是這20厘米的距離,媽媽享受到為人母的滿足,孩子感受到媽媽的關心,增加了母子感情交流,提高了孩子的情商。
對新手媽媽來說,寶寶的頻繁吸吮動作會反射性引發母體產生催產素,引起子宮有效的收縮,增強子宮復舊,減少出血及感染機會,降低了產后出血;同時增加了鐵儲備,預防貧血;母乳喂養時間越長,越能有效的抑制排卵,讓卵巢“休眠”一段時間,降低了惡性較高的卵巢癌發生,同時達到自然避孕的效果,推遲再一次妊娠的時間;同時哺乳還能使得乳腺管充分開放,輸乳管通暢,降低了乳腺癌的風險。
哺乳對年經媽媽產后恢復身材也是大有益處。產后最好的瘦身的方法有階段性飲食的調整,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運動等等,其實最有效的還是堅持母乳喂養。每天的母乳喂養會十分有效地消耗懷孕時累積的脂肪,即使產后媽媽每日數次的營養餐,母乳喂養同樣會大大消耗媽媽每日進食所產生的熱能,每次哺乳消耗熱量500左右的卡路里,年經媽媽再也不用擔心身材走樣了。
每個寶寶都被稱為是上帝送給家人的禮物,因為,孩子的出現不但保護著媽媽健康,還給家人無限的快樂。正是因為有這樣多的好處,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部都建議母乳喂養持續到兩周歲,尤其是出生4-6個月需純母乳喂養。
講了這么多的母乳喂養的好處,就是讓每個家庭都了解母乳喂養的重要,每個媽媽都要有信心,要堅持。“萬事開頭難”,每一個成功喂母乳的媽媽,都會或多或少經歷過初始階段的各種困難,信心、恒心、耐心這些精神因素,比喝魚湯骨頭湯更有作用。想做好媽媽從喂養寶寶開始,從寶寶的第一口飯開始,這是每個媽媽的責任。對于社會來說,我們寶寶身體素質好,全民身體素質就提高了;我們孩子的智能和適應能力得以發育,全民教育素質就提高了。所以往小處說,母乳喂養對寶寶好、對媽媽好、對家庭好;往大處說,母乳喂養對民族有利、對社會有利、對國家有利。
所以,愛寶寶、愛自己、愛家庭,就從母乳喂養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