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京發布成立同仁堂養老產業基金,同時啟動同仁堂北京健康養老項目,同仁堂養老子品牌“粹和”也在現場揭幕,這標志著百年老字號北京同仁堂健康養老全國戰略正式全面實施。
北京同仁堂養老產業基金由北京同仁堂集團攜手中原高速、太陽紙業等投資者共同設立,規模約10億元,首期已到位資金4.7億元。該基金計劃用5~7年時間打造北京同仁堂健康養老全國連鎖運營項目,將重點布局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待經營達到預期后逐步布局二線城市,城區健康體驗館最早將于今年年底“落地”京城。
據介紹,同仁堂養老項目旨在依托同仁堂名醫、名藥的資源,利用中醫治未病的優勢,發揮中醫藥在養生、保健、康復中的獨特作用,通過中醫健康管理、中醫慢病康復、樂活養生養老、失能失智照護四大支柱服務,為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健康狀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養老服務。
同仁堂集團公司總經理高振坤表示,優質的中醫中藥資源為發展醫養融合的養老產業提供了堅實基礎,從中醫藥切入養老產業,是順其自然的產業鏈條上的延伸,在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同時,還可以整合集團內部資源,形成現有業務領域和新業務領域的共贏。而通過產業基金,則可實現同仁堂品牌及名醫、名藥等資源與社會資本的有效對接,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產業發展。同仁堂中醫特色健康養老服務的核心在于,引入國際養老先進理念和技術,依托健康生活體驗館和中醫健康養老綜合體兩種形態的運營實體,構建以服務為核心的養老產業平臺。
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的數量將達2.48億,占總人口的17%,但是,與之相對應的養老服務卻遠遠跟不上,缺口巨大。傳統中醫藥因在治病、防病、健康、養生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而越來越受到老年人的青睞,國家層面也越來越重視發揮中醫藥在民生健康尤其是老齡健康中的作用,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給予支持和引導。
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等加強合作,發展社區健康養老服務。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對我國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進行全面部署,明確提出了“發展中醫藥特色養老機構”“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的目標要求。2015年10月,全國老齡辦與國家中醫藥局簽署了《關于推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的合作協議》,包括在“樂齡工程”中開展中醫藥相關活動、開發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包、保護和開發老年中醫藥人才資源、促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支持中醫藥健康養老人才培養和規范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市場等多項合作措施。2017年3月,國家中醫藥局發布《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所有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均要與養老機構開展不同形式合作,老年人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基本得到滿足的工作目標。
隨著國家政策層面的大力引導和推進,全國多個省市都在紛紛推進中醫養老服務事業,積極發展中醫藥特色養老機構,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北京采取中醫養老服務大力向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傾斜的做法,出臺《北京中醫藥健康養老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將東城、西城等6個區作為試點,啟動中醫健康養老社區示范工程,目標是到“十三五”末,使北京的居家、社區、機構養老人群享受到規范、便捷、優質、貼心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黑龍江省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七項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全省各級醫療機構全面開展健康養老服務。河北、山西、陜西等省份亦相繼提出,將著力推動開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試點工作。
中醫藥是“醫養結合”謀篇布局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面對老齡化不斷加快的趨勢,中醫藥所具備的醫療、預防、保健等全方位價值,以及所蘊含的哲學智慧、健康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可豐富醫養結合的服務內容,完善醫養結合體系,為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創造條件。發揮中醫養生黼口治未病的特色優勢,打造家庭養生、健康養老的醫養結合模式,已經成為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的重要發展方向。此次國藥龍頭同仁堂進軍養老與國家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這一重點任務高度契合,與同仁堂作為國企所肩負的社會責任高度一致,同時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中醫藥企業進軍養老行業,為我國老年人擁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提供高品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