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出生的孫建芳正值最好的年華,外表看起來還像個小姑娘,可實際上她已經算是一個老院長了。2010年大學一畢業就投身養老事業,一干就是7年多。2013年擔任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振亞老年公寓院長,至今也有4年了。入行7年,她把養老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入住的老人當成自己的親人,把自己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了養老這個充滿了愛的事業。2015年,她被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授予全國愛心護理工程“模范院長”稱號,2016年,被安徽省老齡辦授予“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而在老人們心里,她是“貼心的小棉襖”“暖心的好孫女”。
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24歲的孫建芳接觸到養老院的工作。在這之前,她對養老院從來沒有概念,更不知道養老院里住的又是怎樣的一個群體。剛開始接觸養老工作,有太多的不適應和重重困難,可是當看到那些可親可敬的老人們,她就會下意識地想到自己的奶奶。因為家庭的特殊環境,孫建芳從小是奶奶帶大的,記憶中奶奶經常背著她串門,在炎熱的夜晚搖著扇子哄她入睡,所以她一直和奶奶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在孫建芳14歲那年,奶奶因病去世了,在她還沒有任何能力去給奶奶盡孝的時候,奶奶永遠的離開了,這在孫建芳心里留下了太多的遺憾。畢業實習結束后,孫建芳頂著家人的反對和身邊朋友的嘲笑,選擇了為老服務的工作。她在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好這份工作,一定要用實際行動證明給身邊的人看。經過一段時間后,她漸漸的愛上了這個崗位,愛上了養老院里這些可愛的老人。
剛來到養老院時,面對養老院很多棘手問題不知道該怎么解決,孫建芳一邊向領導請教,一邊積極閱讀關于養老管理方面的書籍,同時積極報名參加專業培訓班學習,不斷地自我學習和完善,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2011年12月,孫建芳去北京參加了全國老人院院長培訓班,2012年4月又赴香港、澳門參加了養老院院長職業技能培訓班,并取得證書,2015年她又參加了中國紅十字會的養老院院長培訓班并獲得“優秀學員”稱號。通過學習,孫建芳感覺收獲不小,她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養老院的管理實際之中,養老院的運行逐步走上了正軌,孫建芳也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
在孫建芳心里,養老服務不單是一項工作,更是一份愛心事業。工作之余,她帶領職工積極開展志愿者服務,將濃濃的敬老愛老助老心意播撒進老人的心間。她帶領院里的職工每個月5號給老人開展志愿者服務,走到老人身邊為老人剪指甲、洗腳、洗衣服等,還利用休息時間為老人組織集體生日會、手工藝活動、紅五月文體比賽等豐富多樣的娛樂生活。在每年的學雷鋒月,九九重陽節,他都會給老人們準備一些小禮物,如手絹、零錢袋、鑰匙鏈等。她知道,其實老人對物質沒有過多的要求,他們更渴望的是精神上的關愛。她要求養老院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要用愛心來對待老人,老人也把員工當成比他的親人還要親的人。
養老服務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這一點孫建芳做到了。入住養老院的有幾百位老人,每個老人的姓名、所住房間等情況她都了如指掌,她還熟悉每一位老人健康狀況、脾氣秉性、家庭狀況等,每一位老人有什么意見、要求,她也都心中有數。
隨著幾年工作經驗的積累,孫建芳還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經驗,即服務老人必須做到“三勤”和“三快”。三勤就是要做到:手要勤,當老人需要幫助時,積極伸出手給予幫助;腿要勤,每天都要認真的巡查老人的房間,耐心和老人交流;嘴要勤,老人往往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照顧和陪伴,多與老人溝通,排解他們內心的孤獨感。三快就是要做到:眼快,時刻注意仔細觀察老人的健康狀況;手快,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要搭把手,發現老人提著重物要抓緊幫忙接過;反應快,當發現老人遇到困難時,要在第一時間及時解決。這幾條服務標準,孫建芳自己堅持做到,也要求她的每一位員工都要做到。
孫建芳經常對員工說,愛老是一種責任,愛老是一種奉獻。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把工作做好,就要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那些可敬、可愛的老人們,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