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夏天比往年早到了二十幾天,來勢兇猛并且突然。有的人早已打開了空調,吹上了電扇,享受酷暑中難得的涼爽。但對于一類特殊的人群來講,夏天是無比“難過”,她們就是剛剛生完寶寶的新媽媽。無論夏天有多熱,有多悶,估計奶奶姥姥們在月子里最愛講的話就是“別受風,別著涼,小心得月子病”。這句世代流傳最廣的真理讓一代又一代的產后媽媽們“如履薄冰”,哪怕是熱得滿頭大汗也不敢說,更不敢脫,生怕留下月子病。可是,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講,坐月子真得捂著么?不捂著的后果真有那么嚴重么?
孕媽媽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待產,通過自身努力,配合家人的鼓勵,同時始終伴隨專業醫生的指導,順利完成自然分娩,的確是件“腦力活”加“體力活”的工作。不僅身體是高度疲勞,同時精神狀態從極度的緊張到瞬間的放松,全身都處于一個緩慢恢復階段。剛生完寶寶的媽媽在產后24小時內會出現暫短的體溫升高,這與待產時間長和高度疲勞有關。寶媽媽們體力加腦力的使用過度,使得身體比較虛弱,加上產后寶媽媽全身的新生代謝加快,皮膚排泄功能旺盛,需要排出大量汗液,尤其夜間睡覺的時候和早晨起床的時候更明顯。一覺醒來,有的媽媽會發現睡衣潮潮的,枕頭上一片汗漬,更有甚者感覺一覺醒來好像洗了個澡一樣全身濕漉漉的。這些都屬于正常表現,大多在一周左右時間就會緩解的。
如果室內太熱,不但會影響寶媽媽休息,還會影響寶媽媽的情緒,對寶媽媽產后恢復是極其不利的。寶媽媽休息不好,就沒有什么食欲,食欲不佳,直接影響乳汁的分泌,寶寶的食糧供不上,當然就會以哭鬧來對抗嘍。寶媽媽的情緒不好不僅會影響乳汁量,也會引發寶媽媽情緒抑郁。如果產婦體內余熱不能及時散發,就會引起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的急性熱病,專業詞稱作“產褥中暑”,表現為高熱、水和電解質紊亂、循環衰竭、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等。有些舊俗要求坐月子的房間內必須關閉門窗,新媽媽要頭戴帽子,穿著長衣長褲,在床上躺著蓋上被子。這樣做會使得新媽媽的身體長時間處于一個高溫、高濕狀態,身體內的熱量無法排出體外,體內熱積蓄過度而引起高熱。在炎熱的夏天如果也這么做,就會嚴重影響寶媽媽們出汗散熱,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衰竭而出現高熱、意識喪失,甚至呼吸循環功能衰竭等中暑表現。所以,從科學角度負責任地說,坐月子是不能捂的。
盛夏高溫,不僅是氣溫高,同時濕度大,尤其是到了三伏天,讓人感覺身上出的汗和平時差不多,但汗出得不痛快,散熱也不痛快,身上摸上去黏黏的感覺。那么對于新媽媽來說,夏天能不能開空調呢?能吹電風扇嗎?答案是肯定的。我覺得開空調比吹電風扇更能起到降溫的作用。空調可以調節溫度和濕度,對房間內空氣的溫度、濕度、潔凈度和空氣流速等進行調節,以滿足人體舒適或的要求。而電風扇是增加空氣的流動,加速空氣流通,加速液體的蒸發,達到降溫的作用,對濕度沒有辦法調節。但開空調也有講究,房間的溫度要保持26℃~27℃最合適,空調風是不能直接沖著新媽媽吹的。可以打開客廳或其他房間的空調,讓空調的冷氣徐徐的吹進新媽媽和寶寶的房間里,同樣也可以給房間降溫。新媽媽們穿上利于散熱的寬松舒服的長衣長褲,薄的棉襪,在這樣的房間里自由活動,就是三伏天也舒服多了。房間里的溫度重要,通風也同樣重要,無論哪個季節生孩子,通風是都要做的,建議每天開窗通風換氣兩次,每次至少20分鐘,以保證家中空氣的清新,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通風時新媽媽和寶寶不要在通風房間,等通風好了再進入。
生完孩子后的新媽媽有兩多,一個是我們前面講的產后出汗多,另一個就是排惡露量多。產后媽媽的惡露時間及量因人而異,時長時短,時多時少,最重要的是防止感染,所以新媽媽要特別要注意個人從頭到腳的全面衛生,要勤換內衣褲,要勤洗頭、洗澡和刷牙。一般在產后兩三天體力恢復些了就可以洗頭洗澡了,剖宮產術后的新媽媽也可以在術后六七天洗頭洗澡。新媽媽洗澡時家人要留心,因為產后身體還在恢復中,水溫過熱了,洗得時間長了點,就很容易出現虛脫。洗澡要洗淋浴,不要盆浴,防止陰道內進水出現感染,一旦出現感染,很容易引發慢性盆腔炎。洗澡時間要控制在10分鐘內,時間過長會因體力不支而出現意外。
老百姓所謂的“月子病”,作為專業的醫生還真不知道是什么病?也沒有“月子病月子養”的道理。雖然坐月子要捂著沒有什么科學道理,但產后的確是個“多事之秋”的時間段,各個方面都需要倍加小心,別因為貪圖涼爽著涼、感冒、發燒了,雖說不至于得“月子病”,但也鬧心上火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