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處的科羅拉多高原上,有一處神奇的景觀——波濤谷。這座山谷看起來就像凝固的石浪一樣,人們在山谷中行走時,會感覺到時間仿佛靜止了。
周末的早晨,M博士收拾好行裝,和怪怪貓出發(fā)了。
“博士,為什么去波濤谷需要等這樣久啊?”為了這次旅行,M博士早早使預約了行程,等了幾個月,怪怪貓都快急死了。
“波濤谷的地質環(huán)境比較脆弱,當地政府為了保護環(huán)境,限定每天只有20個人可以入谷參觀,所以我們才排了這么久。”M博士笑著回答。
“每天20個人!這么少!”怪怪貓驚訝極了。
“正是多虧有當地政府的保護政策,我們現在才能看到保存完好的波濤谷啊。”M博士說,“環(huán)境保護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代人的任務,需要很多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行。”
“明白啦!等我長大了,我也會好好地保護環(huán)境的!”怪怪貓說著,握緊了小拳頭,“不過現在,還是讓我們快出發(fā)吧!”
神奇的沉積巖
M博士和怪怪貓排隊檢票,與其他游客一起進入波濤谷。波濤谷兩側谷壁和腳下的巖石布滿了彎彎曲曲的流暢線條,這些線條十分連貫,就像人工刻畫的一樣,形成了一波波的巖石波浪,仿佛很久以前,這些波浪在翻涌時,時間突然靜止了,于是波浪也隨之凝固,成為了如今的模樣。
“博士,這些花紋也是天然形成的嗎?”怪怪貓自從走進山谷就不停地四處張望,好奇極了。
“沒錯,這里的巖石是比較柔軟的石英砂巖。因為巖石軟,這里的風又很大,經過億萬年的風蝕,才在巖石上鑿刻出這些波濤般的曲線。”
怪怪貓有點兒不解地問:“石頭也有軟硬的區(qū)別嗎?”
“當然啦,巖石根據形成原因不同,被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正是因為成因不同,它們的特性也不同,有的巖石十分堅硬,有的則相對較軟。”
“博士,可以再說詳細點兒嗎?”怪怪貓聽得可認真了,大眼睛眨也不眨。
M博士笑道:“當然可以。巖漿巖又稱火成巖,是巖漿噴出地表或侵入地殼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沉積巖又稱水成巖,是在地殼發(fā)展演化過程中,經過搬運、沉積、成巖作用形成的巖石;變質巖則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例如溫度、壓力、應力等變化,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
“最硬的巖石是哪一種呢?”怪怪貓問。
“變質巖中的石英巖、巖漿巖中的玄武巖,都是十分堅硬的巖石。”
“那最軟的石頭呢?”怪怪貓繼續(xù)問。
“沉積巖中的石灰?guī)r普遍質地較軟,像白堊啊、石膏啊,都是非常軟的巖石,可以很輕易地被粉碎。”
“石英砂巖屬于哪一種?”好奇寶寶怪怪貓伸手摸了摸周圍的巖石。
“石英砂巖是一種沉積巖。沉積巖是一種常見的巖石,占地表巖石圈的70%,大部分礦藏都含在沉積巖中。”M博士說。
海浪與潮汐
M博士和怪怪貓繼續(xù)前進,怪怪貓還不忘喊M博士幫自己拍照——因為它答應了回家后要跟小伙伴們分享旅行的照片。
“就像在海浪中一樣!”怪怪貓開心極了,笑個不停,“博士!快看我在沖浪!”
“怪怪貓,你知道海浪是怎樣形成的嗎?”M博士放下相機,笑瞇瞇地問。
“大概是,海面上刮風,吹起了海水,所以形成了海浪?”怪怪貓不確定地說。
“風只是海浪形成的一個原因,廣義上的海浪還包括天體引力、海底地震、火山爆發(fā)、塌陷滑坡、大氣壓力變化和海水密度分布不均等外力和內力作用下,形成的海嘯、風暴潮和海洋內波等。”
“也就是說,即使沒有風也會有海浪?\"怪怪貓問。
“是呀。而且海水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怪怪貓知道潮汐嗎?”
“知道知道!我上次還參加了趕海,海灘上的小魚和小蝦特別多,我撿了一桶呢!”怪怪貓得意地說。
“怪怪貓很厲害嘛!那你知道潮汐是怎樣形成的嗎?”M博士又問。
“老師講過,是因為太陽和月亮的引力。”
“沒錯,當太陽和月亮處于同一個方向,對海水的引力大,海水就會向上漲;等太陽和月亮處于地球的兩個方向,對海水的引力小,海水就會回落。我們習慣將白天的稱作潮,夜間的稱作汐,這也就是‘潮汐’的由來。”M博士說,“而且,潮汐還有其他用途,譬如發(fā)電。”
“潮汐要怎樣發(fā)電呢?”
“潮汐發(fā)電與普通水力發(fā)電原理類似,人們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在水庫內,這時水位比較高,然后在落潮時將海水放出,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
“所以這也是太陽和月亮的功勞嘍!”怪怪貓笑嘻嘻地說。
“沒錯,它們的用途遠比我們想象中大,至于更多的用途,就等你長大以后去開發(fā)啦。”
“好的,博士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怪怪貓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