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9月16日,我和搭檔佳園前往位于句容市的侖山湖國際路亞基地,當天在那里有一場比較盛大的路亞比賽要舉行,而我和佳園也是所有參賽選手中的一組。當天的氣溫在19℃~28℃,天氣多云,東北風4~5級。除了風力有些大之外,還算是個不錯的天氣。
自從上次參加路亞比賽之后,我已經有兩個多月沒來侖山湖了。這次我和俱樂部的釣手佳園一起組隊參加比賽,自然也是非常興奮。佳園最近忙著出差,而我也要上班,所以我們都沒有時間去試釣。比賽前一天晚上,俱樂部的才哥、亮哥、佳園和我一起在自己拉的小群里探討著第二天的作釣方案。由于我的參賽經驗并不是很多,所以此次我主要以學習的心態來面對這場比賽。
早上7點半,我們準時到達比賽場地。此時在釣場的碼頭上,大家都已經開始忙著為比賽做準備工作了。當天的比賽時間為早上8點半到下午2點半,兩人一組搭檔進行船釣比賽。開幕式結束之后,我們進行了抽簽并確定了船號。這場比賽除了使用基地的船只之外,也允許選手自帶船只。
和熟悉的釣友一一打過招呼之后,我也趕緊上船整理比賽用的釣組了。在當天的比賽中,我的搭檔佳園自帶了釣船,這次比賽也是我和他的首次合作,他是主釣手,我是副釣手。記得在之前釣魚的時候,釣友水哥就告訴我說副釣手的職責更多的是跟隨主釣手的作釣節奏,相互配合做好補槍工作。因此在這場比賽中,我主要以德州釣組、復合亮片和倒吊釣組為主,再配以小胖子來打頻率。
這場比賽的大致規則是有效對象魚為體長20厘米以上(包括20厘米)的鱸魚,魚獲總尾數只保留5尾,以有效魚獲的總重量計算成績。上午8點半,比賽準時開始。當天的天氣晴朗,只不過風力有些大。在最近一周的時間里,句容市的氣溫基本維持在20℃~31℃,因此,草區外圍和深水區是我們在這次比賽中的主釣區域。
趁著早上的窗口期,我們決定先前往網箱區域,到達標點時,已經有釣友在那里進行作釣了。我換上了一枚小T尾軟餌,來到了一處離網箱不遠的蘆葦區,并沿著水草邊緣拋投搜索,最終無果,只能重新轉移陣地。
我按照之前的作釣計劃,一路沿著灣子和深淺交接處仔細搜索,但是我發現幾處標點里的水草已經大面積枯萎,這讓我的心頓時涼了一大截。
水草不僅是魚兒覓食、安身的場所,也是水體的增氧機。新鮮的水草在太陽的照射下會產生光合作用,從而向水中釋放氧氣,而枯萎的水草則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魚兒也會避開這樣的地方向別處遷移,重新尋找可以安家的地方,這也就意味著此處的魚情幾乎為零。
這種狀況讓我們始料未及,原來的作釣思路完全被打亂。看來賽前試釣還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提前了解整個釣場的現有狀況,發現無效的作釣區域,為比賽節省時間。
就這樣,我們繼續前行尋找下一處作釣標點。在一處離岸邊不遠的水域,我的搭檔佳園率先中魚,但也許是因為他太心急了,在收線的過程中竟然讓這條魚逃脫了。在臨近中午的時候,我和佳園各自釣獲一尾很小的幼鱸。雖然這兩條魚的個體不大,但就目前的魚情而言,我們也顧不了那么多了,只能先打滿5尾再說。
下午1點多的時候,我們沿著岸邊一路搜索并向碼頭方向返航,途中碰到俱樂部的釣友江波和納蘭,他們的魚獲也不理想。
“魚呢?”我不禁疑惑道。望著空曠的水面,我的腦袋有些發蒙,此時真想給每條鱸魚都安裝一個GPS。距離比賽結束時間還有一個小時,由于網箱那邊人太多,我和佳園決定重返中魚的標點再磨一會兒,但由于此時早已過了窗口期,所以我們最終無功而返。
在返航的途中,我們望著活魚艙里的小奶鱸,內心有些忐忑。佳園見我有些遲疑,果斷拿出量魚尺測量了一下魚體,還好尺寸都合格。
返回碼頭之后,大家紛紛拿出自己的魚獲進行稱重。當天出水的最大單尾鱸魚重達1.8千克,這條魚是被老魚俱樂部的釣友任旸在網箱外圍釣獲的。雖然我和佳園的成績在所有釣手之中墊了底,但好在我們沒拿“機票”飛回家。
【賽后個人小結】
1.雖然比賽時已經入秋,但除了早晚有些涼意之外,中午還是很炎熱的。因為水溫沒有完全降下來,所以侖山湖的魚情還是介于夏秋之交的前期,并沒有完全進入秋季模式。
2.基地中老魚和新魚的密度較低,這也增加了此次比賽的難度。
3.從大家在比賽當天的釣獲來分析,草區中還是以幼鱸居多,而老魚仍然躲在較深的水域。
4.大家都戲稱侖山湖是魔幻釣場,除了選手自身的實力之外,有時候在這里釣魚也需要一些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