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孫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及支流最多的河流。由于河流長度測量方法并無定論,關于亞馬孫河的長度便有著諸多不同說法,其中之一即為我們最常聽到的6400公里。亞馬孫河蘊藏著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這里的生物種類多達數百萬種,而亞馬孫熱帶雨林則如同一幅色彩艷麗的圖畫,畫面上一條條河道被茂密的熱帶雨林所包圍,在一個接一個的隱秘湖泊里,潛藏著數以萬計的生物,因此這里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國”。這里的森蚺、凱門鱷、食人魚、電鰻、刺鲇、水虎等魚類更是潛伏在水中的極度危險的生物。作為一名釣魚愛好者,能夠去征戰一次神秘的亞馬孫河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心愿。我十分希望能夠踏上那片充斥著淡水巨物的終極戰場,挑戰那里的孔雀鱸、紅尾鲇、食人魚、星鯊、巨骨舌魚,還有恐怖的大暴牙吸血鬼魚……每當想到這些,英國電視節目《河中巨怪》中極限釣魚人杰里米維德在亞馬孫河進行探釣的身影便時常會浮現在我腦海里。
2017年2月23日,經過大半年的籌備,我那期盼已久的夢想之旅正式啟程。整個旅程往返4萬多公里,我要飛越半個地球,然后深入神秘的南美洲熱帶叢林探釣。為了這次行程,我和朋友們早在幾個月以前就開始著手準備了。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哥倫比亞的人文地理、文化習俗以及社會治安,還在網上尋找當地釣友幫忙規劃路線及安排營地。最后,我們辦理了簽證,完成了租船、租車、訂機票、訂旅館等一系列手續。一切就緒之后,我便期盼著出發的日子快些到來。
順利抵達哥倫比亞
2月25日下午,我們順利抵達哥倫比亞首府波哥大。在離開機場去往酒店的路上,映入眼簾的是這個城市別樣的美。林立在道路兩旁的樓宇外墻上到處都是各種涂鴉作品,滿大街的混血美女,個個身材極好。車子到達酒店之后,我們剛一進門,大堂經理就為我們每人送上一杯鮮榨的冰凍芒果汁。剛剛踏上這片國土的時候,我的心里本來有一種莫名的緊張感,此刻卻已經煙消云散。當晚我們一行5人在這個充滿神秘感的城市稍作休整。來這里之前,我特別擔心哥倫比亞的治安,很多朋友都勸我不要去了,說那里太危險。可是沒辦法,這個城市跟亞馬孫河一樣,一切充滿了未知,極具挑戰性,我越是害怕又越是想去,還因此糾結了好一段時間。也正是因為要去哥倫比亞,在出發前我還特別追看了《毒梟》這部描寫世界上最大毒梟在哥倫比亞麥德林市的傳奇一生的影片。
26日早上8點,我們提前預訂好的奔馳大商務車已經等候在酒店門口了。當天我們一行5人要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驅車10小時抵達亞馬孫河碼頭附近的一個小鎮休整一晚,第二天起床后繼續趕路。
挺進神秘的亞馬孫河
27日是中國的新春佳節,天剛蒙蒙亮,兄弟們就都睡不著了。大家急切地收拾好行李之后,從碼頭附近的小鎮出發趕到碼頭,等候船只的到來。這一刻我們終于看見了亞馬孫河,這條充滿了神秘與未知的河流。此刻映入眼簾的是淡黃色的河水和無邊無際的冠木叢林,站在這條曾經遙不可及的河流旁,我那激動復雜的心情無以言表。這里的一切都那么原始奇妙,那么不可預知,這條河流讓我著迷,也令我敬畏。能深入這片“地球之肺”去探奇,體驗原生態動植物熱帶雨林,是我迄今為止所做過的最冒險、最刺激的事兒。經過將近10個小時的船程,我們在晚上6點左右順利抵達營地。之前由于溝通上的障礙,在沒有到達營地前,大伙對于營地相關的一切都是未知的。看著眼前這一排木屋,院落里打掃得干干凈凈,旁邊還擺放了一排花草,大家的心終于放了下來。更讓人興奮的是,營地的角落里還有一臺嶄新的發電機,木屋里的地板也清理得一塵不染。看得出來,向導為我們準備得很用心。大伙剛一踏進屋子,熱情的印第安姑娘就為我們端上了當地的特產——哥倫比亞咖啡。此時此刻,一種回家的溫馨感覺油然而生。大家經歷了四天的長途奔波,在這一刻卻將疲憊之意一掃而光,加上今晚又是除夕之夜,而且明天終于要正式開始戰斗了,我們每個人都激動得久久不能入眠。
作釣正式開始
28日清晨,大家早早起床收拾好一切,伴著一縷縷陽光,我們5個人在廣袤無垠的河面上分乘兩艘快艇,向著那傳說中的人類禁地深處駛去。正如作家坎迪斯·米勒德在《疑惑之河》一書中所描述的:“熱帶雨林是一個物產豐富的花園。它安靜,枝繁葉茂,綠樹成蔭。這是行星上最好的戰場,為生存每分鐘都在進行著殘酷的戰爭。”
今天我們要去的是孔雀鱸群居的河道,從營地出發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船程,我們穿越了印第安人村落和一條條叢林小河道之后,最終進入了一片開闊水域。這里的景色美不勝收,給人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河面上有許多珍禽鳥類飛過,有金剛鸚鵡,還有各種白鷺。此外,我們還在岸邊看到了許多黑色的小猴子,它們就在湖面兩旁嬉戲。當然,我們不時還能看到鱷魚在湖邊曬太陽。看著這美麗的湖面,我心中那份激動在此刻實在難以表達,我只能說之前的長途跋涉都是值得的!
船夫這時關掉了引擎,用手勢示意我們釣點到了(當地人都講西班牙文),可以開始作釣了。站在船頭,我和同伴們趕緊揮起手中的魚竿,向著距離岸邊十幾米遠的一片枯樹枝旁拋去。由于水中枯樹枝多,我特地選用了38克的亞馬孫水面系擬餌,我一邊抖動著手里的竿子,盡量讓水面系擬餌的泳姿更順暢,一邊緩慢地收著線。我當時心想,這個標點下面一定會有魚,會不會第一竿就中魚呢?這孔雀鱸的咬口又是什么樣子呢?這一刻,我屏住了呼吸,感覺心跳在加速。表面上大伙都安安靜靜的,但我想大家的內心其實應該都一樣,此刻只有激動和些許的緊張……每收一圈線,我都做好了隨時揚竿刺魚的準備,不由得將手中的竿子越握越緊。
第一輪的作釣效果并不理想,大家都沒中魚,只能繼續拋竿、抽餌。就在這時,水面上突然出現一個浪花,我手中的竿子一沉,感覺到一個很明顯的咬口。說時遲那時快,我趕緊揚竿刺魚,這一擊倒是命中了,只可惜水下的力道不大,魚也隨即被飛出了水面,原來是一條小食人鯧出水了。這魚也真夠貪婪的,個體也就在半斤左右,體長跟我的魚餌長度差不多。我將它放掉之后繼續作釣,拋竿十幾個回合之后,再也沒遇到咬口。這時在距離船邊幾米遠的水面上,突然閃現出一條孔雀鱸的身影,但是它匆匆忙忙翻個身后又沉入到了水底。我將水面系擬餌拋過去,但是這條魚并未浮起來追咬,我只好急急忙忙地換了個28克的緩沉米諾再試,但是孔雀鱸依然不咬。船長一看這個標點的情況不佳,示意我們收起魚竿,繼續向河道深處前進,換下一個釣點。
我人生中的第一條孔雀鱸
經過40多分鐘的密林小水道穿行,我們又抵達一處很大的湖面,在距離岸邊20多米遠的地方,船夫關掉了引擎,示意我們向岸邊的樹枝旁拋投。經過剛剛的一番熱身,這會兒大家的心里也稍微放松了些。我們不慌不忙地換用各種擬餌進行搜索,看看哪種擬餌會有咬口。沒過多一會兒,同船的伙伴就用短舌板緩沉米諾中魚了。只見一條孔雀鱸被拉出了水面,左右搖擺瘋狂洗鰓。由于這條魚的個體不是很大,大概只有七八磅左右,所以沒一會兒就被拉上了船。一看這情況,我也趕緊換掉了水面系擬餌,開始搜索起水底來。就在我拋出第三竿的時候,突然感覺手中的竿子猛地向下一沉,有魚咬鉤了!這條魚的咬口力道真大,我趕緊揚竿刺魚,一下子就刺中了它。只見漁輪吱吱地向外出線,我屏住了呼吸,握緊魚竿,迅速和這條魚展開較量。幾個回合之后,這條魚被我緩緩地從水底拉了上來,是一條12磅重的孔雀鱸。那一刻我別提有多開心了,看著色彩斑斕的魚兒,我在心里跟它說:寶貝,為了見到你,我們足足跑了半個地球!雖然距離我們要挑戰的近30磅的孔雀鱸還有些距離,可這畢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條孔雀鱸,怎能不拍照合影呢?沒一會兒,兩條船上的4個人都分別中了幾條孔雀鱸,可是個體都不夠大,我釣到的最大的孔雀鱸只有13磅。眼看已經臨近中午,水下的咬口也明顯稀少了。船夫一看這情況,趕快發動了船只帶著我們前往下一個釣點,而我們則在船上稍作休息。
世外桃源
我們當天作釣的第三處釣點,可以說是一處世外桃源。這里似乎是一個沒人來過的地方,河道基本全被樹枝遮蓋了。我們趴在船艙里,船夫搖動船槳艱難地前進著,看到這種場景,還沒到釣點,我的心里似乎已經有了答案——這里面的魚一定會更多更大。這個想法在半個小時后得到了驗證,兩條船分別在湖的兩岸搜索著,船夫用手勢比劃著告訴我們,一會兒有人中魚后,另一個人要迅速向中魚的地方再次拋竿,因為孔雀鱸一般都是群體活動。得到這條信息后,我們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基本上都是一條接一條地中魚。孔雀鱸的力道確實夠大,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我們個個累得滿頭大汗,足足釣起了五六十條孔雀鱸,最大的個體在19磅。下午4點左右,船夫示意我們要返回了,船程還要三個小時,抵達營地估計天就黑了。大家只好依依不舍地收起了魚竿,并約定好明天再戰。
快到營地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湖面上除了引擎的轟鳴聲之外,幾乎萬籟俱寂,而且伸手不見五指。同伴拿出了隨身攜帶的手電筒為船夫照明航線,并隨手往岸邊照了照,只見岸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猶如燈泡般的亮點。迷迷糊糊的我一下子精神起來,天啊,怎么這么多鱷魚,白天只偶爾看見幾只,沒想到它們在晚上卻全部出動了。我的腦海里立馬回想起了電影中的一個個恐怖畫面,不禁毛骨悚然,緊張得不得了。我本來計劃晚上在營地附近的水邊轉轉,現在看來,這晚上要是在水邊閑逛,后果將不堪設想。晚上7點左右,我們終于回到了營地,熱情的村落婦人們早已為我們做好了晚飯,有烤牛排、蛋炒飯、冰鎮鮮果汁,當然還有哥倫比亞咖啡。今晚的營地除了我們幾個中國釣友之外,還有一組波哥大當地的釣友,遺憾的是我們都不會西班牙文,不過也沒什么,天下釣友是一家,我們能夠走到一起就是緣分。大伙兒圍坐在一起,通過微笑和一些手勢來溝通,相互欣賞了手機里的中魚照片。從向導那里得知,這伙兒當地朋友釣得也很好,他們釣到的最大孔雀鱸有20多磅,看來明天我們還要加油,目標28磅。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3月1日早上6點,大家經協商決定,當天直接前往前一天作釣的最后一處湖泊,用一天的時間去挑戰20磅以上的孔雀鱸。通過前一天的摸索,兄弟們也都有了些經驗,大家檢查釣組并更換上更合適的擬餌之后,就一同登船出發了。
也不知是馬達的轟鳴聲吵醒了熟睡在河底的亞馬孫河豚,還是當天的天氣特別好,總之它們一群群地躍出了河面,并跟隨在船只的兩旁嬉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河豚,它們每條都有300斤以上。河邊一群群白鷺也循聲飛舞起來,看著眼前的這幅美景,我真想讓船停下來,靜靜地去感受。有了昨天的經歷,今天三個小時的船程給人的感覺并不漫長。同前一天一樣,今天依然是兩艘船分開,各自搜索一邊,一路上的歡聲笑語在這一刻立馬安靜下來,兄弟們陸續開始揮動起了手中的釣竿。兩竿下去,平靜的湖面一下子喧鬧起來,大家一條接一條地中魚,更搞笑的是我有一竿竟然一下中了兩條(一個米諾上有兩個鉤子)。看到這樣的情景,我趕緊掏出手機準備拍照。也許是我太大意,也許是魚兒翻騰得太厲害,還未等我反應過來,鉤子上一條10磅左右的孔雀鱸就掙脫跑了,這次跑魚讓我捶胸頓足,懊悔不已。就這樣釣了一個多小時,我們的魚獲倒是不少,可是魚獲之中最大的只有十五六磅,遲遲不見更大的孔雀鱸咬鉤。這時天空突然陰暗下來,傾盆大雨驟然而至,這也許就是熱帶雨林的氣候特點吧,天氣在一天之內會有很多變化。下雨就下雨吧,我們沒有選擇,萬里迢迢趕到這里就是為了尋找心中的河中巨怪,如此看來,這點雨又算得了什么。想到這兒,我繼續揮竿作釣,大家也沒有停止戰斗的意思。
也許是因為雨滴太大,水面好似沸騰起來,也許是昨天我們在各個角落都搜索了一遍,大個體的魚受到了驚嚇,總之我釣上來的孔雀鱸越來越小。再這樣下去,我今天的成績將會非常差。我的腦海中一直在搜尋著其中的原因,我慢慢地收著線,當水里的米諾即將出水的一瞬間,我正準備提竿休息一下的時候,只見一條大家伙突然從船底躥出來,一口含住了米諾,而后向深水區猛扎。我連忙抓緊魚竿,進入了搏斗狀態。經過一番較量,一條16磅重的孔雀鱸成功出水,這下可讓我發現了問題。昨天剛開始在這里作釣的時候,我們的船都保持在距離岸邊20多米遠的地方,大伙兒都是向岸邊拋投尋找獵物,偶爾也轉身向著湖中心最遠處搜索,可是沒有咬口,這就導致我們今天都是站在船弦處向距離船邊20多米遠的岸邊樹枝旁進行拋投搜索,如此看來,水中的大家伙很可能就藏在船下。也許是因為這兩天我們都是先釣獲小魚,然后再拍照放生,這樣反復中魚放流會對魚兒的活動造成一定影響,導致稍大個體的魚遠離了岸邊的樹叢。有了這個想法之后,我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放棄了向岸邊搜索的念頭,專心向著距離岸邊20多米遠的地方進行拋投,并在船兩頭的水平位置尋找咬口。我想我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我通過自己的判斷迎來了連續的咬口,魚獲也從16磅提升至18磅,最后又提升至20磅。這時,另一艘船上的龔磊也傳來喜訊,他釣獲的最大孔雀鱸竟然有26磅。雨點噼里啪啦地打在身上,那一刻我內心的幸福感是無以言表的,我不禁哼唱起了那首經典的老歌:“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雖然當天的天氣情況不是很理想,可這正應了那句老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一天的快樂轉眼即逝,時間又到了下午4點,兩天以來,最好的成績來自龔磊那里,紀錄魚正是那條26磅的孔雀鱸,其他三人也分別釣獲了人生中的最大單尾孔雀鱸,重量分別是22磅、23磅和24磅。在回營地的路上,向導和我們溝通了一下,在接下來的兩天里,他將安排三個船工帶上斧頭、電鋸去開辟一條河道(河道被很多枯樹擋住了去路),然后帶我們去一處10年里都沒人去過的隱蔽湖泊,爭取挑戰更大個體的孔雀鱸。此外,在接下來的行程里,我們還會去挑戰另一種目標魚——惡狗魚。聽到這一番話,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充滿了無限期待,兩天的無休止揮竿所帶來的疲憊也轉瞬即逝。
探路“人類禁區”之中的惡狗魚
3月2日早6點,我們迎著朝陽準時出發,從河邊的營地乘小船在亞馬孫河上疾駛,湛藍的天空和白云疊印在河面上,使人心曠神怡。兩岸的樹林默默地守著自己的倒影,密密匝匝,望不到邊際。釣點就在主河道,而船程卻需要一小時左右,我們的目標就是主河道最中間一段激流中的枯樹樁區域。聽向導給我們講,惡狗魚喜歡隱藏在水流湍急的石頭堆或者枯樹多的地方,它們的進食高峰期是早晨和傍晚。看著眼前渾濁的水面,水流又是那么的急,我們的小船隨波漂蕩的速度也很快。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唯有選用水面系波扒了,而且我們的拋投要十分精確,中魚后要迅速收線將獵物快速拉到船邊。稍有不慎,結局只有一個——餌掛大樹。船只有開進標點,我們才能解開掛住的擬餌,但如果那樣做,難免會驚動旁邊的目標魚,那么這個標點在當天就沒法再釣了。我所說的這個標點全長100米左右,船順流往下走,一趟下來也就能拋三竿。我一看這情況,不知道其他幾個兄弟內心啥想法,我只知道自己此刻就感覺像是在戰場上,而且是即將發起突擊的士兵。
和我一船的伙伴站在船的右邊,用一條小軟魚向岸邊拋投。我站在船的左邊,使用45克波扒向河流中間的枯樹枝標點拋去。沒想到在我們拋第一竿的時候,同伴的小軟魚就中魚了。魚的拉力加上水流的沖擊讓整艘船都開始搖擺起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搏斗,一條五六斤重的食人鯧順利出水。窗口期看來是到了,同伴第一竿就中魚,看來今天又是一場爆釣,而且刻不容緩。我趕緊揮竿再次將餌拋向河道中間的枯樹枝,然后壓低竿尖,一邊收線一邊猛抽,讓波扒發出低沉的嘭嘭聲,以引起水下惡狗魚的注意。就在我連拋兩竿之后,波扒剛剛落入水面,只見一條白花花的大家伙從枯樹下面鉆出來躍出水面發動了攻擊。我連忙揚竿猛刺,只覺得手頭一沉,我趕快再次揚竿補刺一下,只感覺釣線突然一輕,完蛋,魚跑了!我將波扒收回重新拋投,這時我起碼知道了標點處有魚,并且會開口攻擊。
我讓船工掉頭返航,重新再來。小船到達起始位置之后,我再次拋竿,然后抽動波扒,捕食停頓一下,然后再抽竿收線。突然,一條兇猛的魚兒再次躥出水面一口咬住了波扒。我慌忙揚竿刺魚,又沒刺中,咦,這到底是什么情況?是水流太快,還是我揚竿的力量不夠大?不知不覺中,小船已經漂過了標點,我站在船旁等著船夫啟動引擎掉頭返回標點,突然從船底又躥出來一條惡狗魚,向漂在船旁水面上的波扒發起了攻擊。我在慌亂之中提竿過早,結果又沒中魚。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又往返了三個回合,但是再未見到咬口。可能是這幾次的跑魚加上引擎來來回回的轟鳴聲驚擾了水下的魚兒,導致它們不敢再開口了。由于我的經驗不足,白白浪費了三次咬口,我此刻只能安慰一下自己,告訴自己傍晚的時候還會再回來。
船夫示意我們,在順流漂的過程中可以繼續搜索,也許能釣到其他魚種。在漂流的過程中,雖然河面上沒有標點了,不過水流依然還是很急,在這么渾濁的激流中作釣,對于我來說還是第一次。我不知道下一竿會是什么情況,再加上語言的不通,這里的一切都充滿了神秘和未知,我們不停地搜索,不斷地換餌,沒想到驚喜突然降臨到我們頭上。在岸邊懸崖處的一個漩渦標點之中,同伴使用短舌板米諾剛抽動兩下,手中的竿子就被拉了個大彎腰。此時他手中的輪子開始瘋狂出線,不過還好,他輪子上的是8號PE線和130磅前導線,這樣的搭配還是經得起考驗的。沒過3個回合,魚就沖出了水面進行洗鰓,天啊,竟然是一條惡狗魚,而且還是一條體重近20磅的惡狗魚。提魚上船之后,我們仔細端詳它那滿嘴的獠牙,這時我才知道早上那會兒為啥跑魚了。雖然惡狗魚的長相十分兇猛,可是嘴骨那一塊卻并不堅硬,我先前的刺魚方式過猛,可能直接把魚嘴拉得豁開了,這才導致了三次咬口一條未中的結果。看來沒有障礙物的急流之中依然也有惡狗魚存在,我再次換上了連跑三條魚的水面系波扒,決定再碰碰運氣。這時,我看到不遠處的水邊有一棵枯樹橫臥在水面上,我連忙將餌拋投過去,擬餌恰好落在了樹杈間。還沒等我收線抽竿,水面上突然濺起了一道水花,只見一道魚影一下子把餌拉了下去。我趕緊揚竿刺魚,只覺得握在手里的魚竿猛地一沉,這下是真中魚了!我吸取之前的教訓,小心翼翼地挺竿遛魚,同時在心里默默祈禱著這條魚千萬別再跑了。幾個回合下來,中鉤之魚漸漸浮出水面,天啊,竟然是一條十五六磅重的豹紋鲇魚,這太讓人詫異了,鲇魚竟然浮上水面追咬波扒了!
不知不覺已經快到中午了,太陽也變得越來越刺眼,這時船夫揮手示意我們稍微在船上休息下,順便吃點東西補充體力,然后他會帶我們再去一個釣點。
邂逅惡狗魚的第二個窗口期
下午2點左右,船夫把船停了下來,示意我們釣點到了。只見河道兩旁全是陡立的石頭,河水落差也比較大,急流中產生了一團團漩渦,好幾群小魚被大魚追得在水面上倉皇逃竄,一看到這樣的場景,我跟同伴趕緊跳下船,站在岸邊拋投起來。
一個小時過去了,我跟同伴除了釣到幾條像翹嘴那樣的小魚之外,始終不見惡狗魚的咬口。回想起向導早上告訴過我們的話,惡狗魚的覓食高峰期是在早晨和傍晚,這真由不得我們不相信。既然惡狗魚不開口,那我們先休息一會兒好了。我坐在岸邊的石頭上欣賞著眼前的美景,靜等夕陽西下的那一刻。這時我突然發現岸邊的巖石旁有一群數以萬計的小鲇魚在嬉戲,甚至還有兩條致命的電鰻在巖石溝里游蕩,看得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時間轉眼到了下午5點半,烈日火紅的面龐已被岸邊的樹林遮擋住了,我們也要抓住當天最后的時機向惡狗魚發起挑戰了。我使用水面系波扒拋投了幾竿,但是并沒有咬口出現,眼看著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依然沒見到惡狗魚的蹤影。我的心情漸漸煩躁起來,心里不斷琢磨著,到底是擬餌不對口,還是作釣手法不正確呢?在反復向河道中心拋投無果之后,我換上了38克的緩沉米諾,向左右兩邊的巖石旁進行拋投。當我拋出第二竿之后,剛剛往回收了四五米線,突然感覺到了一記猛烈的咬口。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只聽輪子“吱吱”地向外出著線。這次我明顯降低了刺魚和控魚的力度,但是這條魚的力道非常大,半天都不肯露面。我試探著發力回拉了幾次,但這條魚卻一直不肯回頭,我們就這樣一直僵持著,在這個過程之中漁輪一直在出線。大概過了15分鐘,它似乎有些堅持不住了,一下子躥出了水面瘋狂洗鰓。這次我看清了,中鉤的是一條大惡狗魚。哈哈,這下我終于逮住你了!經過一天的努力,當我抱起它的那一刻,眼淚都快要流出來了。這也許就是路亞的魅力吧,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
一生難求的旅程
3月3日凌晨4點半,船工們早早就起床收拾東西。就在前一天,三個船工用了一整天的時間,帶著斧頭、電鋸為我們開辟了河道,今天我們全部的十幾個人將吃住在叢林里,在那里露營搭帳。我們會進入一個10年內沒人去過的隱蔽湖泊探釣兩天,單程的船程就需要兩個多小時。而且這還不算什么,接下來路途的艱辛將會使我終生難忘。在距離湖泊還有500多米的時候,水路突然中斷了,兩艘船只能全憑人力抬過叢林。好在當地的印第安人確實很有經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順利到達了目的地。整個行程之中最艱苦的一天莫過如此,龔磊也因為超負荷的搬運動作而扭傷了腰部,疼得轉身都成問題。
下午3點左右,一切安置妥當,船夫啟動引擎,向湖的上游開去。這時我看到岸邊的鱷魚一條比一條大,水面上還有許多大水獺在游來游去。看到這種場景,我頓時擔心緊張起來,如此危險的野外環境,到了夜晚我們怎敢安心入睡?拋開蚊蟲叮咬不說,這聞名全球的凱門鱷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雖然它們在白天見了我們就立馬逃跑了,但是誰敢肯定它們在夜間不會獸性大發?哎,顧不上這么多了,我們畢竟有十幾個人哩,再說當地人肯定有他們的保命辦法。在我們看來,拋竿探尋更大個體的孔雀鱸才是此行的最主要目的,能到如此原始荒蠻的原生態湖泊一游,這樣的旅程一生難求。
也許是我們的期望太大,信心也過于飽滿,在接下來的一天半的時間里,淘氣的食人鯧一條接一條地咬鉤,而我們只釣獲了十幾條孔雀鱸,其中最大的只有25磅,與理想中那超過30磅的大家伙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好在這兩天的艱辛探釣之行讓我們豐富了人生閱歷,和當地印第安人肩并肩抬著船翻山越嶺的場景也歷歷在目。一路上苦中作樂的場景將會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
九天的行程轉眼即逝,臨別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那么的不舍。越難到達的地方,風景就越美麗,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亞馬孫熱帶雨林那種原始、野性、遠離塵世的美,讓我為之深深著迷。那猶如戰斗機飛行編隊一樣成群飛過的金剛鸚鵡,那兇悍敏捷的凱門鱷,那億萬年前就生長在這里的各類硬骨魚,那憨態可掬的亞馬孫河豚,那樸實無華的土著印第安向導,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這處神奇的“生命王國”之中真實存在的,亞馬孫河似乎在不斷地召喚著“探路者”前來探索與發現。再見了,亞馬孫河,再見了,一起和睦相處了9天的土著朋友們,咱們后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