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拓,是一種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的技法和藝術,古已有之。魚拓作品上可以描繪水草、山水、書法或題寫詩詞,鈐蓋印章,形成詩書畫印的藝術品。將魚拓作品裝裱好放入鏡框懸掛在家中是非常好的裝飾,同時又具有紀念意義。我國現存古時魚拓有清初曹溶所藏的無名氏魚拓及清代皇室宗親溥儒的朱砂魚拓。
追溯魚拓歷史,魚拓發展共經歷了“墨汁魚拓”“彩色魚拓”“藝術魚拓”三個階段。時至今日,魚拓藝術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已初步確定了其固有的藝術表現形式。現代的魚拓藝術作品不僅傳承了中國畫的技法,還汲取了西方繪畫的理念,與傳統的繪畫、攝影同屬于造型藝術,存在著構圖、印章、題款等相同點。同時,魚拓也有其自身的藝術特點,例如在制作過程中,整個魚形除了眼睛允許繪畫以外,其他部分必須是拓印而成,不允許用筆再加工。而一些魚拓大師在處理豐富畫面的水草、樹葉、貝殼等景物時,也是拓印而成。因此,藝術魚拓作品極具欣賞價值及收藏價值。
魚拓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具有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還在于每個人都能從魚拓中提高美學修養,豐富魚類知識,享受高雅情趣。魚拓作為魚文化的一項內容,發展前景極為廣闊。在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將魚獲制作成魚拓非常盛行。在不久的將來,魚拓藝術將與我國的詩、書、畫、印相輔相成,融于一體,必定成為藝術殿堂里一朵璀璨的奇葩。
在本欄目中,我們將邀請多位在國內及國際上知名的魚拓創作大師,同廣大讀者一同分享自己的魚拓作品。與此同時,如果您中意本欄目中的某幅魚拓作品,可以通過掃描該作品下方的二維碼進入微店購買或向客服咨詢。當然,您也可以通過聯系客服向魚拓大師們發出魚拓作品私人訂制的訴求,我們的魚拓大師會根據您的意愿創作出屬于您自己的專屬魚拓作品!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走入魚拓的藝術世界吧!
張烜嘉,筆名展銘,山東臨沂人,現任中國釣魚運動協會文化宣傳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畫雜志社特聘書畫家、中國陶瓷示范基礎特邀書畫家。展銘于1994~1998年就讀于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裝飾藝術設計金屬雕塑專業,并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后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高研班。
展銘1997年榮獲“慶祝97香港回歸”當代藝術設計大展設計獎;2001年獲得北京廣告人設計大獎賽銀獎;2002年獲得中國青少年書法大賽優秀獎;2004年受邀參加中外魚拓交流展(天津東麗湖);2005年獲得“日本東洋拓正會成立30周年魚拓展紀念展”特別獎,并受邀赴日本與彩墨魚拓會會長龍太郎先生進行魚拓藝術交流;2006年,展銘的魚拓作品《錦江魚拓長卷》被銅仁市人民政府收藏;2007年,展銘受邀參加亞洲名人磯釣邀請賽及魚拓交流展(廣東下川);2008年,展銘受邀參加亞細亞磯釣賽及魚拓交流展(浙江象山);2009年,“上善印象·張展銘魚拓個人展”在北京草場地藝術園區F2畫廊廣漢堂隆重舉行,同年展銘受邀參加中華名人垂釣俱樂部魚拓制作體驗活動(北京紅櫨山莊);2010年,“張展銘魚拓藝術個人展”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漢衢藝術館隆重舉行;2011年9月,“張展銘魚拓個人展”在北京海洋館隆重舉行,其為北京海洋館制作的《中華鱘》魚拓作品已申報英國世界吉尼斯紀錄;2012年,展銘受邀赴新西蘭制作魚拓;2013年,展銘的魚拓作品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高研班展中展出;2014年,展銘創作了《南水北調丹江囗全魚圖》百米長卷并被丹江囗市博物館收藏;2015年,展銘創作了《南海重點海水魚全魚圖》并被海南省某集團收藏,同年受邀參加“中日現代水墨展”;2016年,“問魚記張烜嘉魚拓個人展”在北京798藝術區第零空間畫廊舉行,同年其作品還在日本東洋拓正會創立40周年紀念展特邀展上進行展出。
展銘的書法、繪畫、雕刻、魚拓作品被美國、中國香港及臺灣、日本、馬來西亞、韓國、加拿大、新西蘭、芬蘭等地的收藏人士所收藏。在2003~2008年,展銘更是游歷全國各地以豐富自己的閱歷,并創作了諸多作品。現在展銘每年都會受邀為全國釣魚大賽活動創作魚拓及書畫作品。
黑斑擬羊魚
作者:展銘
尺寸:35×45(厘米)
【作品簡介】
黑斑擬羊魚的別名為黑斑鯡鯉,屬鱸形目、羊魚科。該魚種的最明顯特征是從吻端至尾柄有一紅褐色寬縱帶,而且身體上具不規則的紅棕色斑塊。黑斑擬羊魚主要生活在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我國南海多產此魚。作者于2015年在海南省三亞市得此魚,并將其制作成了這幅魚拓作品。
南海大紅魚
作者:展銘
尺寸:136×68(厘米)
【作品簡介】
南海大紅魚產自我國南海,是屬于笛鯛科的一個品種。2016年2月,海南漁友得獲此魚并為作者空運至北京。因此魚看起來吉祥喜慶,故作者將其制作成了魚拓。作者在制作這幅魚拓時留出空白以備書法名家賦詩題詞之用。如有意向者購買此魚拓,作者可親筆題字“南海吉祥大紅魚”以贈之。
李世新,字靜水,男,1963年出生,山東平度人,現居山東臨沂。2011年千島湖國際魚拓大賽鉆石獎得主。
李世新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探索魚拓藝術,歷經多年刻苦研習,其魚拓作品在國內釣魚雜志發表數百幅,學術文章發表數十篇,出版有《彩色魚拓制作入門》DVD教學片及《和你一起做魚拓》一書。李世新于2004年獲全國魚拓評選二等獎,2007年參加日本東洋拓正會藝術展獲特別獎,2009年獲龍王恨杯釣魚文化節金獎,2011年獲千島湖國際魚拓大賽鉆石獎,2011年7月獲日本東洋拓正會特別獎,2011年10月獲第二屆龍王恨釣魚文化節金獎等多項國際、國內大獎。
2011年,李世新舉辦了“關愛魚兒·魚拓中國沂河行”大型環保游釣活動;2010年至2012年,李世新連續三年承辦洞頭魚拓藝術節;2013年,李世新參與組織籌辦了“中國魚拓書法名家題跋展”和“第三屆龍王恨漁文化節”魚拓作品征集、評選工作;2016年,李世新舉辦首屆靜水魚拓大賽暨中國精品魚拓巡回展活動。同時,他還參與各級政府及國家級釣魚大賽、文化節、漁博會、展覽會等活動,在活動現場進行魚拓藝術展及現場教學活動。其作品被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意大利、印度及我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等地的收藏家、釣魚人、釣魚俱樂部、企業所收藏。
2005年10月,李世新創辦靜水魚拓拓友會。拓友會致力于魚拓藝術教學和推廣工作,實施網上教學、現場指導、定期面授以及舉辦魚拓展評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研制開發有魚拓專用筆、紙和顏料等用品。李世新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西藏、廣東珠海、河北廊坊、貴州銅仁、湖北孝感、浙江舟山、山東青島、山西高平、江蘇蘇州、海南萬寧、福建廈門等城市進行魚拓現場制作演示及教學活動,受眾達數十萬人,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魚拓藝術愛好者。
黃立鯧
作者:李世新
尺寸:60×97(厘米)
【作品簡介】
2015年3月20日,作者和天津釣友孟先生一起在珠海萬山群島進行船磯釣。眼看著距自己幾百米之外的磯釣釣友在狂拉黃立鯧,而且魚獲個體都在七八斤左右,心中甚是不平。晚上返回駐地后,作者和釣友李世杰說起了釣魚的情況,李世杰只說道:“明天看我的。”果然,到了第二天下午,李世杰滿載而歸。作者在李世杰的魚獲之中選取了這尾黃立鯧并拓了整整一夜,早上將其過秤,得知此魚重八斤六兩。雖然這條魚并不是作者拓制過的最大的一尾黃立鯧,但是卻記錄了作者與釣友之間結下的深深的兄弟情誼,作品之中蘊含了濃厚的感情色彩。
寧靜致遠(鯉魚拓)
作者:李世新
尺寸:60×97(厘米)
【作品簡介】
中國魚拓藝術發展至今,已經從簡單的單條魚拓印發展到多條大小不同的魚的組合。《寧靜致遠》這幅魚拓作品就是使用多條魚拓印而成的作品。該作品通過魚的大小不同和色彩變化,運用了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藝術處理手法,表現了更寬闊、更深遠的空間。這種手法使魚拓作品更具有藝術表現力。
胡守慶,1955年4月出生于北京,號予求真人,中國書畫研究院理事、中國建筑學會壁畫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漁業協會魚拓專業委員會理事、四海魚拓書畫院院長、北京攝影藝術協會會員。曾獲2016年北京市“才藝達人”稱號,現任唱響2017《中華戲曲魂》大型公益活動組委會策劃總監。
胡守慶早期受中央美院教授的專業指導,師從尚立濱先生,后期得到劉大為、吳為山、范增、程振國、盧中南、張玉田等諸多知名畫家、書法家的悉心指導。2011年,其作品《逆波觀天天更寬》榮獲中國書畫頻道《迎新春書畫作品展》全國繪畫比賽專業組二等獎;2012年,其作品《鴻運當頭》在“全國魚拓大賽”中榮獲金獎;2013年,其作品《魚躍鴻運來》榮獲全國魚拓專業比賽金獎,《雨過河邊魚鼓浪》榮獲中國優秀作品展“金鱗獎”。
胡守慶的作品在法國盧浮宮、巴黎大皇宮、巴黎文化中心、德國、奧地利、北京山水文園美術館、中國文聯展覽館等地舉辦過多次展演,其作品還曾進入了巴黎大皇宮,那里是世界藝術的最高殿堂,因此胡守慶的魚拓作品得到了大眾的珍愛。
目前,胡守慶的魚拓作品已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包括奧地利聯邦議會議長諾伊維爾特等,這也開創了魚拓畫作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先例。此外,胡守慶的魚拓作品還被大使館、常駐聯合國機構、中國美協、巴黎塞納博物館、美中文化基金會、北京燕達集團等機構的中外收藏家所收藏。
吉慶有余(多媒材魚拓畫)
作者:胡守慶
尺寸:58×90(厘米)
【作品簡介】
胡守慶的魚拓作品不僅有中國畫的神韻,也受到西方繪畫的熏陶。早在30年前,他就喜愛并研習油畫。近十年,其運用朱砂和丙烯作為顏料創作的錦繡魚拓畫作也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抽象與具象的結合,展示了大自然美妙的瞬間,既充滿了禪意,使生命得到了延續,又賦予了光和影的了悟共鳴,十分耐人尋味。胡守慶的魚拓畫作,用開光朱砂和顏料相結合,將靈動的真魚形象拓印到紙上,并實現了魚拓、繪畫、禪意的完美結合,讓生命變為永恒。這種魚拓畫作既具有開光辟邪祈福的寓意,又使魚文化和繪畫技法在畫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的畫作既具有較高的藝術品欣賞價值,又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胡守慶創作的《年年有余》《魚躍成龍》《結伴同游》等題材作品,又給期盼旺財的個人和企業、望子成龍的父母、新婚夫婦魚水和諧的甜美生活帶來強大的開運、旺財、祈福和辟邪的完美寓意,創造了全新的藝術享受及價值。
目前,一些企業為了提高人氣和影響力,經常請胡守慶為其做魚拓展演;而且胡守慶還接收了一些想提高個人才藝的學生,其繪畫事業以較快的速度正在朝著更高的目標發展。
暢游(多媒材魚拓畫)
作者:胡守慶
尺寸:37×90(厘米)
王世同,山東青島萊西市人,東方龍脈魚拓藝術學會會員。2015年參加北京密云區第二屆石城魚拓民俗文化節,其作品被展出并收藏。2016年應邀參加第四屆中外魚拓精品展,并在中國精品魚拓巡回展上獲得優勝獎;參加北京密云第十三屆魚王美食節等活動;年底參加了中日兩國專業魚拓藝術學會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
六線魚
作者:王世同
尺寸:45×70(厘米)
【作品簡介】
六線魚是石首魚科的一種魚類,屬近海底層雜食性魚類。該魚體被小櫛鱗易脫落,體呈黃褐色,背部較深,腹部較淺,體側有大小不同、形狀不規則的褐色云斑,也俗稱海黃魚。重量超過1千克的六線魚就實屬罕見了,然而此魚卻是北方沿海地區岸釣的主要對象魚種。作者偶獲六線魚數尾,挑選出體色健康漂亮者進行拓制,創作出了這幅魚拓作品,并為之題字:“任憑海上風濤起,唯有游魚樂不知。”
李秀清,女,北京市密云區人,東方龍脈魚拓藝術學會會員。李秀清于2013年開始師從魚拓名家謝春明老師學習魚拓,成績斐然。2013至2016年,李秀清連續四年參加密云石城民俗文化節,還參加了第十三屆密云魚王美食節,并在活動現場為觀眾演示魚拓技藝。幾年來,李秀清的諸多作品被游客購買和收藏,成為當地漁文化的傳播者和魚拓藝術的女名人之一。2014年,李秀清參加了在天津舉辦的第四屆中外魚拓精品展,其中華鱘魚拓作品受到了國際魚拓專家松永老師的肯定與好評。
種小華,陜西蒲城人,東方龍脈魚拓藝術學會理事。其作品色彩艷麗,清新雅致,深受業內人士好評。種小華曾獲2013年全國魚拓大賽金獎、2015年全國魚拓大賽白金獎及優秀作品展金鱗獎。2016年,其《石斑魚拓》作品參加了日本東洋魚拓拓正會成立40周年慶典魚拓大展,同年參加了第四屆中外魚拓精品展、浙江象山全國魚拓名家邀請展、安徽首屆全國魚拓作品展等。種小華的諸多魚拓作品被編入《全國魚拓作品集》及《情系沙潁》等多部刊物。
起舞弄清影(圓眼燕魚拓)
作者:種小華
尺寸:55×66(厘米)
【作品簡介】
在皎潔的月光下,圓眼燕魚以優美的泳姿徜徉大海。這幅圓眼燕魚拓作品拓工細膩,色彩逼真,構圖簡潔,意境悠遠。作者通過題款,把自己美好的情感淡淡地反映在畫面上,令人回味無窮。
大江驕子(鱘魚拓)
作者:李秀清
尺寸:200×100(厘米)
【作品簡介】
鱘魚是地球上現存的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是魚類共同的祖先,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它們與大熊貓一樣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是研究魚類和脊椎動物進化的活化石。本幅魚拓作品中的這條鱘魚重達68斤,體長約1.7米,是作者的親屬用人工泉水養殖的一對鱘魚之中的一條。這條鱘魚自然死亡之后,作者將其制作成了魚拓以表紀念。雖然這條鱘魚體型碩大,但是作者在拓制時仍能做到層次鮮明。整幅魚拓作品黑白相配,霸氣十足,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著“玉石之國”的美名,古人視玉如寶,作為珍飾佩用。中國人對玉的特殊愛好自古有之,在古代,人們有著“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與玉比德焉”的說法,正因為如此,玉自古以來便得到人們由衷的喜愛。
翡翠玉石,因其質美、色美、觸美、音美,進而為人們所喜愛。玉是自然的象征,它集聚著天、地、日、月的精華,也是精神、意念、理想的寄予,更是中華民族對美的追求的升華。歷經億萬年生成的翡翠玉石,遇到中國人之后,才變成了通靈寶物,而具有人類所有美好品性的中國人,把玉看作民族的精魂,這是因為翡翠玉石具備了人類所向往的所有美好品性——溫文、寧靜、含蓄、純凈、堅貞和正氣。
古醫書稱“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并稱玉是人體蓄養元氣最充沛的物質。到了如今,玉的養生機理已經被現代科學所證實。據化學分析,玉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鎂、鐵、銅、硒、鉻、錳、鈷等,佩戴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活化細胞組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在中國的諸多玉石品類之中,岫巖玉因產于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而得名,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岫巖玉從廣義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老玉(亦稱黃白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稱作河磨玉,屬于透閃石玉,其質地樸實、凝重,色澤淡黃偏白,是一種珍貴的璞玉;另一類是岫巖碧玉(亦稱瓦溝玉引),屬蛇紋石類礦石,其質地堅實而溫潤,細膩而圓融,多呈綠色或湖水綠,其中以深綠、通透少瑕者為珍品。據相關記錄來看,中國人對岫巖玉的認識和開發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距今約6800~7200年前的遼寧沈陽新樂文化遺址里就出土過用岫巖玉制作的刻刀。此外,岫巖玉還被發現于遼寧朝陽和內蒙古赤峰一帶,距今約5000年的紅山文化遺址中亦出土有用岫巖玉制作的手鐲等物品。河北滿城西漢早期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金縷玉衣”上的玉片,也有一部分是用岫巖玉制作而成的。
岫巖玉有深綠、綠、淺綠、黃綠、灰綠、黃褐、棕褐、暗紅、蠟黃、白、黃白、綠白、灰白、黑等諸多顏色,如此豐富的顏色存在,常使岫巖玉生有極其美麗的“巧色”。玉石顏色的深淺與鐵含量的多少有關,含鐵多時一般色深,反之則色淺。玉石還有著強烈的蠟狀光澤及玻璃光澤,有些玉石還會顯現出油脂光澤,呈微透明或半透明,少數玉石還會呈全透明的狀態。當岫巖玉全部由蛇紋石組成時,其透明度最高。
人們喜愛玉器,不僅是因為它的稀有或色彩潤澤的外觀,而有著更深一層的美學價值:因為玉凝結著人們深厚的情感——對故鄉的懷念,對祖先的崇敬,對誓言的忠貞,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這種美好的情結,培養了中華民族的人格,孕育著中華傳統美學,這種美的傳承一直延續數千年,始終煥發著不朽的光彩。
在本期欄目中,我們將為廣大讀者展示幾款名家手作的魚形岫巖玉雕,無論是玉石的品質,還是名家的雕功都堪稱匠心之作。一物一圖,獨一無二,愛玉人士可通過掃描相關圖片下方二維碼進入微店進行購買結緣。
【名稱】吉慶有余
【產地】中國 遼寧 岫巖
【規格】160×75mm
【簡介】
天然岫巖黃玉雕刻而成的招財魚吊擺件,完美無裂。此玉雕由手工立體雕刻而成,料質通透明亮,做工精細。因“魚”的諧音為“余”,所以此擺件的寓意為吉慶有余,富貴有余。
【名稱】余上有余
【產地】中國 遼寧 岫巖
【規格】52×35mm
【簡介】
天然岫巖水墨玉雕刻魚上有魚吊墜。天然俏色,巧奪天工。整塊玉料手工雕刻,利用墨色部分雕刻上下兩條游魚,生動形象,如同真魚在水中戲游。玉石料質通透明亮,完美無裂,獨一無二,可遇不可求,是收藏之佳品。
【名稱】余上有余(黃白老玉)
【產地】中國 遼寧 岫巖
【規格】45×28×9mm
【簡介】
天然岫巖黃白老玉雕刻余上有余吊墜。整塊料手工雕刻,設計簡約大方,雕刻一顆水珠,兩片水花,上下兩條游魚,生動形象,如同真魚水中戲玩。玉石油潤度好,完美無裂。
【名稱】:連年有余(綠老玉玉佩)
【產地】:中國 遼寧 岫巖
【規格】:38×52×12mm
【簡介】
料細,油潤度極好;天然糖色料雕琢鯉魚,活靈活現;天然淡綠色料雕刻蓮花,荷葉抱著鯉魚,簡單水花襯托。大師的設計巧妙,巧奪天工,創作出完美的作品。做工精致,屬收藏之佳品。
【名稱】年年有余
【產地】中國 遼寧 岫巖
【規格】260×160mm
【簡介】
天然綠色岫玉雕刻年年有魚擺件。整塊料手工雕刻,魚形雕刻逼真,魚網雕刻勻稱。該作品的寓意為“豐收”,上下兩條鲇魚生動形象,如同真魚在水中戲游;蓮花雕刻俏麗,整體設計巧妙,搭配適當。料色之中綠色純正通透明亮,完美無裂。
【名稱】連年有余/輩輩有余(綠老玉玉佩)
【產地】中國 遼寧 岫巖
【規格】46×32×12mm
【簡介】
主體雕刻鯉魚、貝殼、水花,搭配緊密合理,寓意“連年有余、輩輩有余”。玉料完美無裂,料細,油潤度極好,綠色純正,手工雕刻,光亮度好,做工精致,乃收藏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