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武,1980年生于湖南安鄉(xiāng)鄉(xiāng)村。作品主要發(fā)表于《邊疆文學(xué)》《滇池》《大家》《新詩品》《中西詩歌》《漢詩》《青年作家》《詩歌世界》等。另有書評、散文、詩論見于各類報刊。現(xiàn)居昆明。
地平線
屋外大雨,我還要出門。
地平線上走動一些人,
他們扭轉(zhuǎn)頭來看我。
雨水閃爍灰白的光,
雨水在閃光以后鉆進下水道,
又從堵塞的下水道退回地面,
地面張手抱起一片池塘。
在天上和地面的灰白之間,
地平線的顏色變淺,線條變粗,
一些人走來走去,回頭看我,
似乎等待有人加入。
一些人的臉在遠處晃動,
好像兒時貓頭鷹的瞳孔。
從不主動表態(tài)的生命和舊物
我呆在一間房里,
癡迷那些從不主動表態(tài)的生命和舊物,
比如蜘蛛,比如書籍,
比如掉漆生銹的欄桿,
比如長滿青苔的石像,
比如雨水侵蝕的碑文。
我沉浸在漢字的勾連里,
從來不給遠方的人寫一封信。
我注視從書中騰起的灰塵,
從來不悔以前時日如何美好又如何荒廢。
我擰開書房的門,
幾千個作者從封面下抬起頭來,
都不說話,而神情各異。
瓶子里百合花的葉子轉(zhuǎn)成褐黃,
花瓣脫落,棕紅色花粉灑落硯臺,
整個房間已被香味悄然占領(lǐng)。
我拉開窗簾,歪歪頭,
一列減速的火車開進漫長的雨季。
山民
在幾個野生菌攤子的前面,
我站住,瞅兩眼,甚至幾分鐘。
一個小販坐在三四只籃子后邊,
手里捧著圣經(jīng),那紙張因為潮濕已經(jīng)起皺。
我看看籃子里的繡球菌、奶漿菌、雞油菌,
又看看這個在微雨中讀經(jīng)的人。
幾十年以后,我再也沒有見過他
像獨腳精靈在雨季出沒,
那么顯眼,又突然消失。
他一個人走上迷濛的山路,
背上一簍菌子,包里裝著那本書,
有人一直在看,可是站得很遠。
洞民
他們在火堆旁跳舞,
跪拜洞里的巖畫,
迷戀地上的人影。
每當灰燼冷卻,山洞外
光線擦過云群和樹頂,
醒來的人陸續(xù)發(fā)現(xiàn)驚喜——
石壁晃動交錯的光影。
還有我,一個長期失眠的人
睜著雙眼,正在積攢
走出山洞的勇氣,可是
人的目光怎能燒穿巖石洞頂。
如果第歐根尼泉下有知,
也會嫌棄——在東方的山洞
生活這樣一群現(xiàn)代的子孫。
溫酒的丫頭,本名王敏,70后。《星星》《詩刊》等發(fā)表詩歌。2012年高黎貢文學(xué)節(jié)提名作家。第九屆滇池文學(xué)獎提名作家。獲 2014年昆明文學(xué)年會獎。開店后院。出版詩集《后院》。
野貓兒
它們毛發(fā)明亮
輕盈 蓬松柔軟
窮盡溫柔
一對視
眼無底 雪無聲
回聲
我們分享
同一個世界
有些金光閃閃
有些空無一物
五色湖
那么深的水底
每一塊石頭都在搖晃
沒有一尾魚的海啊
鷲消化骸骨
低頭飲水
措普寺
病房的白
和雪的白 都冷
都能掩蓋臉和身體
一種見太陽融化
一種被傳染的人帶到措普溝
和哈達一起
被舉過頭頂
一棵樹的獨白
獅子把自己水中的影子當食物
人把自己水中的影子當食物
影子?
是的 那就是我
雪山上負責馱包的馬駒
在火堆旁邊
擰朝被煙熏得最黑的一處
犯困的嬰兒
耳朵一點一點垂向肩膀
背上的山
總算是 卸在夢里
翻越覺巴山
坐著就是奔跑
坐著就是淪陷
風吹空 經(jīng)幡上的字
冰水久久掉不下來
山腰朝上 太陽
把雪照得一片一片發(fā)亮
山腰朝下 空心的谷粒
長不出根的灰塵
旋轉(zhuǎn) 減慢速度
車輪后的黃土埋了自己
旋轉(zhuǎn) 增快速度
想得越久的臉 越陌生
朝圣
和販賣蔬菜的
都在覺巴山上緩緩移動
高空上 鷹是獨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