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油田 李長開
應理性看待原油減產
華北油田 李長開

2017年第2期
水有漲跌起伏,月有陰晴圓缺,這是常理。油田的原油產量也應該一樣,不可能永遠地按照拋物曲線上漲,適時調整方向、消減產量,才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就如貴刊2017年第2期所刊登的《中國原油首現千萬噸減產》一文所說的那樣:“減產是我國油氣生產企業理性看待油價、成本和效益之間關系的一次戰略調整。”
計劃經濟時代,石油工業一直強調的是為國家能源安全,要不計成本和代價確保產量“硬穩定、硬增長”;而市場經濟時代,盡管還有確保國內石油安全供給的職責和使命,但市場效益因素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國內石油工業根據油價走勢,適時增產或減產,應該成為發展新常態,這也是能源企業供給側改革的大趨勢、大方向。
應該注意的是,在低油價下調減產量并不是“撒胡椒面式”分攤指標,也不是對油井“一關了之”、“一下子壓死”。科學的做法,就如文中所說的那樣,一是要大幅壓減“低效和高成本”的那部分原油產量,二是要保持“適度的儲量和產量”。這也是綜合短期效益和長期發展底蘊做出的最佳選擇。
首先,低油價下石油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創造效益,生產重點必將轉向優質高產區塊,淘汰落后產能和區塊,做大和縮減要綜合考慮各油田、各區塊的實際條件。其次,石油的勘探開發需要經歷較長投資周期,產量恢復對油價走勢的反應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必須未雨綢繆,保持一定的戰略眼光和定力,繼續保持并適度增加對油氣資源的勘探投入,防范未來全球石油供需格局短時間內發生逆轉而帶來的高油價沖擊。
本欄目信箱:zgsysh@21cn.com(請注明投稿)